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23:55:36

在香港購物,即使不看價錢,不問重量,也難免被迫會見到五花八門的計量單位,進行換算。連本地人都表示對Single、Double、Queen和King Size的床單尺寸雲裡霧裡。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1

還有個SuperKing Size,可能多數人家裡塞不下……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2

超市“價格刺客”

故事要從一條香蕉說起。

一個周一的午後,我在中環某大廈的超市物色本周的餐後水果。這是一家連鎖超市,店内裝潢和配色都比同一集團下的大衆超市更加高級。香蕉的價錢牌上寫着大大的$5.8。想着家附近的超市裡的香蕉也是5.8元一磅,我挑了一把去結賬。

收銀員稱重後,銀幕上赫然顯示$34.8。我懵了:幾條香蕉最多兩磅,十幾塊錢,怎麼會三十幾元?樣貌敦厚的東南亞店員笃悠悠地說:ma'am,看錯的人不止你一個,香蕉是$5.8一個,你買了6個。你不買或者少買一點都可以。

于是,我買了最邊上的兩條香蕉,結賬後繞回去,果然發現$5.8後面跟着小字“EA”(一個)。而家附近那家超市寫的是“Lb”(一磅)。及時止損的我感歎道:蕉生超市則為普通蕉,生于中環則為貴蕉,價徒相似,其實單位不同。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3

店越高級,“價格刺客”越常見。有一次,朋友吐槽最近買了三個平平無奇的辣椒花了好幾十塊,隻因沒看清單位是$xx/50g,交了學費。一家以“慢生活”方式出名的極簡風雜貨店,最便宜的有機面粉$0.7/10g,也就是70元/1千克。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4

本想着下下廚,計一計成本,決定還是算了。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5

人形計算器

如果說價簽上的小字隻是商家讓你買買買的小心機,那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計量單位和計價方式,則不得不讓人懷疑:秦始皇不是統一度量衡了嗎?怎麼香港還有這麼多漏網之魚?

走進街市,會發現商品雖是明碼标價,但要花點功夫換算和比較——既有按個、按份标價的,也有按磅、按斤稱重的;幹貨和調味料還有論兩計費的。大概每個香港人都能熟練解釋:半斤八兩,是因為一斤十六兩嘛。此處的一斤,是指中國舊制司馬斤(604.8克),除以16,則1兩為37.8克。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6

而金店的“法定金衡兩”,又比街市的一兩要輕0.3克多。

俗話說,無奸不商。有些店家用較輕的内地市斤(500克)來替換較重的司馬斤,偷斤短兩。為杜絕商家“呃秤”,政府在街市設置了“公磅”。雖說從沒見過誰去再稱,但覺得安心不少。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7

簡單來說,一磅(1 lb,453.59克)約等于四分之三司馬斤。記住這個公式,你就可以成為“人形計算器”,應付衆多場合。至于安士(oz)、加侖這些單位,有興趣的朋友再去研究吧。反正有八進制、十二進制、十六進制,就是不用十進制……遇到那種對商品标注每單位單價(1克、1毫升等于多少錢),或者把尺寸換算成厘米的店家,我會感動得想流淚。

有時,你也會遇到一種“數不像數,字不像字”的神秘符号。它往往出現在茶餐廳、大排檔、海鮮攤檔、藥材鋪,紅頂小巴……英劇《Sherlock》中也有它的身影。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8

這種起源于蘇州的古老花碼,早已在蘇州本地式微,千裡之外的香港和海外唐人街卻沿用着。連英國都在半個世紀前改用十進制了,香港民間還堅持着使用英制單位。單位換算App有不少評價,看來使用需求很大。可能每個被各種不同單位弄得頭大的消費者,都曾有過片刻的百感交集。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9

未完的換算

對于專業人士,要進行的換算就更多。從事過地産行業的我,曾和同事們收到老闆的提議:“我們來做一個表格,列出大中華區的主要項目。标明地址、面積、總價、單價等等,最好中英對照,換算彙率方便全球客戶參考。”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實際上頗費周章。當老闆費解地詢問:“為什麼這麼慢?”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起來。同事A:收集數據不難。隻是香港計實用面積(平方呎),内地計建築面積(平方米),台灣計權狀面積(坪)。很難直接比較單價,要換算一下。

老闆點點頭,說:還有其他問題嗎?同事B:港币、人民币、新台币要兌換成統一貨币再比較嗎?哦對了,兌美金彙率是浮動的。老闆沉默了。同事C:中文習慣用的萬、億,機器翻譯成英文時常會弄錯。比如這裡把“一億”翻譯成“1 billion”,差了十倍,我們要逐項手動檢查和修改。此時,老闆的表情凝固了。

雖然以上問題都有對策,但是考慮到投入的時間和收益不成正比,這個計劃就擱置了。也讓我們對大中華文化圈多元化的計量單位充滿了敬畏。身處香港,和内地、尤其是大灣區的交流頻密,總少不了換算。當老闆突擊提問:“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呎?”同事們會異口同聲回答:“10.764。”這是基礎版。進階版則是:内地某高新工業園規劃面積800畝。經驗豐富的local同事也需要猛按計算器,然後感歎……哇,570幾萬呎!

再比如,内地客戶對《香港住宅全球最貴,每平方呎4000美元》的新聞反應平平。同事先乘以10.764,再乘以美元彙率7.8,告訴客戶每平方米33.6萬元人民币。會引得一聲“又漲了!”

插播一句,身在跨國公司,由于港元兌美元、人民币這幾種貨币的彙率會有些波動。有些同事開玩笑說:我要攢一堆單,等彙率合适的時候再去報銷,四舍五入就是一個億!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10

參差多态的利與弊

多元化是香港的特色之一,好處是豐富多彩。但當國際通用的十進位國際單位制(公制)和中國舊制單位、殖民時期的英制單位、少數進口商品使用的美制單位并行,就難免令人眼花缭亂。

為了向市民推廣度量衡十進制,政府曾成立過一個度量衡十進制委員會。1978年至1998年這二十年間,名義上完成了任務,光榮解散。

香港平均通勤時間(在香港生活躲不過的計量單位)11

實際上,無論是書面還是口頭表達,無論業界和民間,大家都仍心照不宣地沿用舊單位。政府也沒有“一刀切”。曾經咨詢過專業人士,為什麼不把五花八門的計量單位統一?得到的答案是:第一,資料太多,改起來實在麻煩。第二,平方呎看起來更大,更便宜。“380呎,呎價2.5萬”,就比“35平米,每平米26萬”聽起來更貼地氣。也是很實在的解釋了。

既然世界無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把這些換算公式活學活用。祝每一位人形計算器朋友,都早日住上千呎(92.9平方米)豪宅。

(本文作者:海的幹女兒)

*圖像影音來自網絡和作者,本文版權歸香港體驗官所有,轉載請聯系香港體驗官微信公衆号(ID:ExperiencehkGPQ)。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