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到底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科學家對這個問題長期存有不同觀點。一項新研究顯示,恐龍的體溫在35至40攝氏度之間,說明它們不是冷血動物而是溫血動物。
據《猶太新聞》2月16日報道,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的哈吉特·阿菲克(Hagit Affek)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揭開了這一困擾研究人員數十年的謎團:恐龍是如何調節其體溫的?他們是溫血還是冷血?
該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論文說,他們研究了3種不同的恐龍蛋化石,存在于從爬行動物到鳥類的進化路徑中。
通過分析蛋殼中碳酸鈣礦物的同位素特征,計算這些蛋殼在恐龍體内形成時的溫度,從而推斷恐龍的體溫。
結果顯示,這些恐龍的體溫介于35至40℃之間,與今天人類的體溫差不多。
那麼,是當時的環境就有這麼溫暖,還是恐龍靠自身維持了上述體溫?
“恐龍時代的全球氣候比今天溫暖得多。因此,僅測量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恐龍體溫并不能告訴我們它們是冷血還是溫血,因為它們的體溫可能隻是對所處炎熱氣候的冷血反應,”阿菲克說。
研究人員于是專注于加拿大等地高海拔地區的恐龍,以确認其溫暖的體溫是内部代謝變暖過程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反映周圍的氣候。
科學家分析與這些恐龍同時期生活在同一地區的一些冷血軟體動物的化石,推斷有的軟體動物體溫約為26℃,這反映了當時環境的溫度。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這些恐龍不是體溫随環境溫度而變的冷血動物,而是能依靠自身新陳代謝維持體溫的溫血動物。
編譯/采寫:南都記者 史明磊
圖片來源:JewishPres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