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每當我們詢問對方問題時,當對方什麼都不知道時,我們常常會用“一問三不知”來形容對方的狀态可是這“一問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俗語常說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每當我們詢問對方問題時,當對方什麼都不知道時,我們常常會用“一問三不知”來形容對方的狀态。可是這“一問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時的《左傳》。相傳,公元前四六八年,晉國派遣大軍攻打鄭國,鄭國作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抵擋不住攻勢,就派公子班到齊國去求救。公子班到了齊國之後,向齊國的君主陳述了如果晉國吞并了鄭國,就會威脅到齊國的安全,于是請求齊國派兵前來相助。齊國的君主,覺得公子班說得有理,于是就派大将陳誠子率軍前往鄭國。
陳誠子一路急行軍,很快達到了資水河岸與晉軍隔岸對壘。齊國的軍隊裡有個名叫荀寅的人,一直聽說晉國兵多将廣,便心生膽怯。有一天,他對陳誠子說,有個從晉軍裡過來的人告訴我,他們打算出動1000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準備把我們全部消滅在這兒。陳誠子聽到後極為生氣,慷慨激昂地說道,出發之前,國君就告誡我們,既不要因為對方人少而驕縱,也不要因為對方人多就害怕進軍,就算晉軍真的出動1000輛戰車,我也不會避而不戰的。現在晉軍的情況我們還沒有看到,你就說這種話,這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回國之後,我一定會報告國君。荀寅聽了之後,很是慚愧。
而晉軍這邊,由于完全沒有料到齊國會派軍來救鄭國,一時間手足無措。晉軍的指揮官還看到齊國的軍隊陣型排列整齊,士兵鬥志高昂,于是不敢出戰,隻能先把情況報告給了國君。後來晉國君臣再三權衡之後,晉國選擇了撤退,荀寅看到晉軍全線撤退了,深知自己當初說錯了話。于是感歎地說了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君子在謀劃一件事情的時候,對事情的開始,中間的發展,最終的結果三方面都要考慮周到,然後才可以開展行動。今天我對這三方面都不了解,就貿然向上級報告,難怪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所以“一問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的就是一件事的開端、發展和結果。
随着時代的發展,三不知也有了其他含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明哲保身,揣着明白裝糊塗。最經典的莫過于《紅樓夢》第55回中,王熙鳳跟平兒評論一些住在賈府裡的人,談到林黛玉和薛寶钗時說,一個是美人燈,風一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的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裡面的三不知說的就是寶钗為人世故且謹慎,不随便說話,知道了也裝作不知道。
現在我們在使用一問三不知的時候,基本上隻用來表示對某件事情的情況,一點兒也不知道。
完全不了解的意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