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釋“禅”之前,我們先要對儒學、佛學有個根本的了解。
儒學、佛學從根本上來說,是相同的,本質上都是教人轉換心智系統。
科學上講,每個人都有兩套心智系統,第一套是我們從娘胎裡就啟用的心智系統,那是一種天性,出生後就自然而然的保留了,如果不經過訓練,所有人終其一生都隻會使用這一套心智系統。
身心俱靜的禅定
而第二套心智系統,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學習後,人才會使用,這是非常高級的一套心智系統,如果不能從内在覺悟或痛醒,是很難真正獲取的。
孔子的儒學、釋迦牟尼的佛學都是教人心智系統轉換的。區别在于:孔子是在動态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而釋迦牟尼是在靜态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
但是,總體的過程和目的都是一樣的。如何獲取這第二個心智系統呢?請接着往下看
在第一套心智系統停止第二套心智系統開始後,實際上就進入到了“冥思”的狀态,在《大學》中稱為:定,佛教中也稱為:定。
如果勤加修煉,在第二個心智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這種超高的“内思”狀态,在《大學》中稱為:慮,佛教中稱為:禅。禅,就是靜慮的含義。而禅宗中被稱作“禅定”。(對于禅定,應該是少林寺的達摩法師做的非常好,并且把禅宗在中原地區無限地發揚和傳承了下來)
所以,要想先進入禅定狀态,首先要摒棄第一套由社會和外界的長期熏染而形成的心智系統,進入到純淨、冥思和更高級的第二套心智系統,之後才能通過各自的悟性和修煉達到“禅定”境界。
至于佛教中的涅槃境界,一般人是很難達到的,我們在理解和認識上都無法全部和徹底貫通,更别說在行為和實際獲求上了。
常人無法理解和企及的涅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