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糞肥還田為綠色種養循環開良方

糞肥還田為綠色種養循環開良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4:28:27

【道德模範光明禮贊】

一輩子造綠守綠護綠

——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種樹老人”李洪占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我們後灣村有4條溝、8個嶺、18面坡,能種上樹的地方我基本都給種上了……”87歲的全國道德模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原護林員李洪占回憶着峥嵘歲月。60餘年來,他在家鄉的荒山秃嶺間種下了133公頃8萬餘株各類樹木,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樹老人”。

如今,山已成林,樹已成蔭,後灣村從山上搬遷到山腳下條件更好的塘川鎮,李洪占也随家人搬遷到這裡。從老村子到新村鎮,李洪占還是穿着那件種樹的衣裳,要麼種樹澆水,要麼修枝剪杈,要麼培育樹苗,一天都沒停過。“從山上搬下來有兩年光景了,還是想種樹,隻要走得動,就要種下去!植樹造林那是關系千秋萬代、利國利民的大事。”李洪占說。

一個甲子的時光,曾經的翩翩少年已成為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李洪占用一把鋤頭、一副肩膀始終堅守着綠化家鄉的夢想。64年的造綠、守綠、護綠,他終将昔日光秃秃的大山變成了如今蒼翠的林海。

糞肥還田為綠色種養循環開良方(一輩子造綠守綠護綠)1

李洪占資料圖片

誓把荒山變綠海

“當年全村隻有李積錄家有兩棵柳樹,可寶貝了,用土牆和木闆圍着,生怕被弄壞了。”這是李洪占少年時對家鄉綠色的記憶。

蔡家堡鄉地處湟水北岸淺腦山地區,常年幹旱少雨,風沙漫天。綠色在當年的後灣村實在是難得的景緻。

荒山秃嶺的家鄉讓23歲的李洪占萌發了種樹的念頭,但不知該如何下手。

“一個是幹旱,另一個是缺苗。”當時由于沒有樹苗,李洪占去威遠鎮深溝村看親戚時砍了幾根樹枝,拿到家裡泡了好多天,直到泡出根,才小心翼翼地種到了院子裡。

從種下第一棵樹開始,李洪占便将種樹當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當年作為村裡的護林員,一到春季,李洪占就開始忙活,“每天6點起床,扛着樹苗,拿起鐵鍬,帶點幹糧就出門植樹造林去了,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就跟上班一樣”。而這個“班”一上就是64年,他也從未打算“退休”。

“澆水吃的苦最多了!”剛開始,澆水的事讓李洪占很是頭疼,為了及時給樹澆上水,他想盡了辦法,從一開始挖土窩存水,到後來的挖水渠引水,修不成渠的地方,他就用架子車拉、用馬馱、用肩挑……

“如今村裡建了水渠,通了自來水,還引進了母親水窖項目,給小樹苗澆水方便多了。”李洪占欣慰地說。

剛開始那幾年,村裡很多人都質疑,在這荒廢了幾輩子的黃土坡上能把樹種活嗎?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李洪占的帶領下,村民們也紛紛開始在巷道兩旁、農田田埂上栽種樹苗。後灣村在不經意間悄然發生着變化,村民們慢慢看到了綠色,也看到了希望。

下浪溝是後灣村附近的一個大溝壑,溝大坑深,黃土漫天,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春天,李洪占帶着生産隊7個年輕人開始在下浪溝植樹造林。從村裡到下浪溝沒有路,要翻過好幾個山梁。初春的高原寒風肆虐,幾個人每天天不亮就出發,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寒風裡趕路。

“那個年代種樹苦是苦點,但我們都很有熱情。”李洪占眯縫着眼睛說,“樹苗都是我們自己背過去的,我當年年輕力壯能背40斤,小娃娃們背20斤。一個來回就是十公裡的山路,一幹就是一天,餓了拿出馍馍吃兩口,渴了就在溝裡的溪水邊上趴下喝兩口,等太陽落山了,我們安置好沒種完的樹苗,第二天再來。”

他們這樣一幹就是3年,8個人硬是在下浪溝和周邊53公頃荒地上種滿了白楊樹、柳樹和松樹。如今的下浪溝是蔡家堡鄉植被覆蓋最好的地方之一,站在山頂上向下望去,樹冠遮住了溝底,大山深處,綠意盎然。

用一輩子把種樹這件事做好

“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李洪占老爺子就是這樣的人!”後灣村第一書記師延倉言語中充滿敬佩。60多年來,李洪占的腳步踏遍了家鄉的山山溝溝,鄉裡有幾條溝壑,山上有幾道梁,哪面坡種樹木,哪個灘種灌木,他心裡跟明鏡一樣。李洪占參加過當年生産隊組織的植樹造林,響應過“要緻富多種樹”的号召,再後來,他在全鄉第一個響應退耕還林。

“種樹也是個技術活。”60多年,李洪占反複摸索和實踐,總結出了“馬蹄底馬耳頭”的寶貴育苗經驗,保證了樹的成活率。“黑刺好活,一棵引一棵,占的面積大,但新樹活了,老樹就會死;檸條皮實,隻要活了根就紮得深,鐵鍬都挖不動,不容易死;柳樹、松樹不需要太多陽光,陰坡上長得最好;柏樹喜歡曬太陽,陽坡上才能栽得活。說來說去,人才是關鍵,隻要侍弄得好,樹就都能活。”長年累月和樹木打交道,李洪占對各種林木的習性了如指掌。

“現在我的心思在檸條上,每年從山上采個七八麻袋回來,曬上兩個月,去掉殼能出兩麻袋種子。”近兩年,李洪占上了年紀,背不動樹苗了,就開始種檸條。每年秋後,他總會找時間上山采檸條種子,再拿回家裡晾曬。“别人家過了秋天曬的都是麥子,我們家曬的全是檸條種子。”李洪占二兒子李珍業說。

“到來年春天,先用鐵鍬每隔一米挖個坑,再将坑裡的土拿小鏟子翻松,仔細地撒下檸條種子,上面用土蓋好,不然小鳥會把種子叼走,這就把檸條種好了。”李洪占詳細地描述着每一個步驟。

在李洪占的精心照料下,他種下的樹苗在蔡家堡紮下了根,綠色漸漸覆蓋了這裡的荒山荒坡。“看到小樹苗扒住了土,紮住了根,我這心裡就安穩了,就跟人穿衣服一樣,大山也披上了綠色衣裳,我這心裡真是舒坦啊。”望山遠眺,李洪占由衷地開心。

如今,李洪占家已是四世同堂,妻子離世30年,7個兒女經常勸老人在家頤養天年,可老漢就是閑不住:“在家裡閑着幹什麼?我能動一天就種一天樹,樹林就是我給後人留下的念想。”

“搬下山去,我就從山下往山上種”

“李洪占老漢用一輩子的執着換來了我們蔡家堡的綠水青山。”蔡家堡鄉黨委書記楊成祥說。

“植樹造林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美化家鄉,造福子孫,就是這個信念讓我從未放棄過種樹這件事。”李洪占說。

55歲的陳尚祥上小學時就開始跟着李洪占種樹了,他說:“剛拿得動鐵鍁的時候,隻要一到周末,我們就跟着李洪占大爺把柳樹砍成一截一截,去大水溝裡泡發,然後拿着苗子一棵棵種下去,這些年種樹的方法都是他教給我們的,我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爺爺是個種地行家、種樹專家,田間地頭就是他的天下,隻要是農活都不在話下。”李洪占43歲的長孫李積彪在他的培養下成了村裡的土豆種植大戶,2020年還當選了村主任。

李積彪說,這幾年,十裡八鄉隻要有植樹造林活動,李洪占都會被邀請去做指導,坑挖多深、土埋多厚,怎麼填土、如何澆水,經過李洪占的指導,樹苗成活率明顯提高。

“種樹一年到底就4件事,春天育苗、夏天種樹、秋天補栽、冬天防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李洪占用雙腳一遍遍丈量着家鄉的山野。他的手上布滿了老繭,指甲縫裡塞滿了泥土,雙腳皴裂了一次又一次。60多年間,在他的帶領下,後灣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責任田、承包地、防風林、渠道邊,都想辦法種上了柳樹、松柏、楊樹、雲杉、沙棘等林木。如今,他種的樹中有的長到了幾十米高,很多樹已經可以當梁當柱了。

2018年,後灣村作為互助縣精準扶貧搬遷村,從山頂搬遷到了山腳條件優越的塘川鎮,告别了行路難、吃水難、增收難等,老百姓過上了脫貧緻富奔小康的好日子,原本以為老人可以歇歇了,沒想到他已經規劃出了自己種樹的新路線:“以前是從山上往山下種,搬下山去,我就從山下往山上種。”

2019年,負責蔡家堡鄉新村綠化項目的公司在後灣村廣場栽種了50多棵金絲垂柳,李洪占每天去“打芽”,讓這些金絲垂柳能夠更好地生長;新村裡栽種的樹苗倒了,李洪占知道後立即趕去用木棍扶正……

“搬下來以後,政府提出要亮化、淨化、美化和人文化,要打造園林式新農村!”李洪占說,這些新農村建設的措施裡最吸引他的,就是為美化鄉村而運來的他從未見過的樹種。當金葉榆、櫻花、水蠟、連翹、女貞、紫葉矮櫻等十多個品種的花樹出現在老人眼前時,他顯得格外激動:“這些都是很金貴的,聽說是從陝西、甘肅那麼遠的地方運來的。”

“我也得為新農村建設出一把力氣!”在新村灌渠管道的冰面下,有老人暗藏的“寶貝”——一捆捆碼放得整整齊齊的小樹苗。指着眼前的小樹苗,老人略帶神秘地說:“這些都是前段時間綠化隊栽種紅葉李時扔掉的小苗子,我把筷子大小的全部碼好、剪好、泡在這裡,隻要有苗就有樹,有樹就有青山綠水!”

短評:平凡的堅守,非凡的人生

“我就種了幾棵樹,沒想到給我這麼高的榮譽!”堅守大山60餘年的李洪占用一生幹了一件事情——種樹,他用畢生的心血在黃土大地上豎立起一座執着堅守、不求名利的精神豐碑。

一段樸實話語、一個平凡故事、一曲感人樂章……看似平淡無奇、簡單無華,卻能在悄然間觸碰到每個人的心弦。李洪占是無數個平凡人中的一個,他堅守信念,用平凡鑄就偉大,用實際行動生動诠釋了“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

植樹守綠,将荒山變成綠海。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堅持一天、一年、十年,乃至一生,将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李洪占給予了最直觀的答案。李洪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普通人也可以做成利國利民的大事,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也能釋放出震撼人心的正能量。

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它不僅能照亮人心,更能彙聚起磅礴的力量。李洪占為了一個目标,一幹就是64年,昔日的亂石荒山如今已層林盡染,他用自己的行動成就了綠水青山。李洪占這樣的道德模範就是現實中的最美奮鬥者,不僅是可親、可敬、可感、可學的身邊典型,更是忠誠、執着、擔當、奉獻的鮮活标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禮敬和學習。(作者:萬瑪加)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3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