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5:21:45

不可勝者,守也;

可勝者,攻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譯文:

無法戰勝的時候,防守;

能戰勝的時候,進攻;

防守是因為勝利條件不足,進攻是因為勝利條件充分;

善于防守的人,像是隐匿在極深的地底,善于進攻的人,像是從極高處行動,所以不僅能自保還能大獲全勝。

淺析:

短短幾句,已揭露攻守之道的本質,什麼時候需要防守,什麼時候應該進攻,都有其獨特的選擇時機。

此外,“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這句的意思用了誇張的手法,即防守時隐藏在極深的地下,代表着無懈可擊,敵人都無法發現你,又談何進攻;

進攻時如同從極高的空中突擊,敵人根本無法洞察;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什麼時候該鋒芒畢露)1

時機與謀略的選擇,至關重要。

“知己知彼”之後,才能知曉目前的戰争局勢,這也是為什麼戰争中間諜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

因為隻有充分了解敵我差距之後,才能正确選擇是被動防禦還是主動出擊。應該防禦的時機應該是敵方實力遠勝于我方時,此時貿然出擊一定會全軍覆沒,所以防守是最好的選擇。

反之,如果我方有足夠的勝利條件,就應該主動出擊,不然就會延誤戰機,導緻敵方重聚實力或者逃之夭夭。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什麼時候該鋒芒畢露)2

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的判斷至關重要,一不留神就會導緻前功盡棄,“善”字就有很大的學問了,到底怎麼樣才算是善守善攻者?

除了精準的時機判斷,還要有高超的謀略水平。

以守來打比方,守意味着就是一昧地堅守陣地?

當然不是,且看古代的圍魏救趙,也是一種守,所以善守者的本質,是要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來阻擋對方的猛烈攻勢,而不是堅守。

進攻其實也是如此。掌握住中心要素,再運用各種手段去達成,才是“善”。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什麼時候該鋒芒畢露)3

那麼抛開戰争而言,上面的話對我們又有哪些現實意義上的啟發呢?

其實也無外乎攻守兼備,但是換在人生中,這個攻守兼備或許有别的詞可以表現出來。

即什麼時候可以鋒芒畢露,什麼時候又該忍氣吞聲?

不可勝者,守也;

可勝者,攻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鋒芒畢露是進攻姿态,忍氣吞聲則是防守姿态,區分好時機,才不至于說是在生活中被處處針對或錯失良機。

一,看清現狀

認清自己目前的處境是至關重要的,目前自己是什麼樣的位置,是要積累能力,還是要重拳出擊,不同的時機有不同的選擇,建議是在覺得自己還沒有足夠能力的時候,穩重些許采取守勢會更妥當一點;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厚積薄發,真漢子。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什麼時候該鋒芒畢露)4

二,無需中庸

該出手時就出手,有一種生活是這樣的,從不冒險,自然沒有風險,然而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功。在時機得當的時候保持中庸隻會錯失機遇,平白吃了謹慎的虧,過于謹小慎微,就會導緻很多機會悄然流逝。

故而看準該進攻,展現鋒芒的時候一定不能裹足不前,不然可能會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怎麼應對緩兵之計(什麼時候該鋒芒畢露)5

三,積極思考

其實兵法和處世哲學,共通的地方真的有很多,就看如何去理解,積極思考的主要目的,可以幫自己分析目前的局勢,自己的攻守調換,策略采取等等。

也許有點抽象,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

為什麼在職場上,有些不太努力的人反而更容易晉升,其實就是在攻守形勢上領悟得更高一層。上級不在時,他采取守勢,沒有特别出色的地方;上級一在時,他采取攻勢,表現得異常努力;自然會更容易得到欣賞;

這個換位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采取了相反的态度,上級不在時責任心強,做事積極,上級在時,反而覺得礙于同事眼光,表現得些許懶散,這樣就喪失了先機,所以職場上攻守這點一定要把握好。

阿辛,一個有點皮的追書人。

《孫子兵法》軍形篇二,完。

下期:軍形篇三,這樣才算是足夠厲害

每天讀一點書,每天進步一點。

關注阿辛,一起追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