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0月24日,在廣州31個環衛工人節到來前夕,廣州市城管委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在天河區舉辦“環衛工作日體驗”活動。本次活動通過互聯網報名的方式遴選出8名市民參與體驗,體驗内容相當豐富,包括河湧保潔體驗、環衛公廁保潔體驗、口香糖污漬清除機作業體驗、環衛車輛設備作業展示體驗等,有市民在參與體驗後,贊歎環衛工作勞動辛苦的同時,也對廣州城管委的機械化作業豎起大拇指,表示“真是服了”。
展示水面保潔裝備
市民上船當“清道夫”
24日下午15時左右,3條不同類型的保潔船停泊停在獵德湧岸邊,近50套水面保潔裝備在岸邊一字擺開,等待市民們的“檢閱”。現場可以看到清撈河湧垃圾用的推網、長耙、電鋸以及風筒等裝備。信息時報記者穿好救生衣,登上一艘半自動河湧保潔船進行了體驗。開船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這船馬力大,清理獵德湧一個來回隻要一個小時。半自動保潔船清撈垃圾的時候需要2位工人進行配合,一位負責駕駛,一位負責清撈。
據了解,這種類型的保潔船,一次可以清撈垃圾4噸左右,可以撈大件的垃圾,也可以撈小件的垃圾,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獵德湧常見的是漂浮物垃圾,比如一些水塘浮蓮,塑料瓶等。目前天河區城管局已經将全區34條(段)78公裡的河湧、支湧,納入日常保潔範圍,針對水浮蓮治理特點,每年專門安排30萬元水浮蓮專項清理經費,集中整治水塘水浮蓮,防止水塘水浮蓮入侵河湧。
路面保潔十八般“武器”
高壓打磨機清街面污漬
一位市民初次體驗高壓打磨機,看上去有點驚訝。
灑水車、重型洗掃車、高壓清洗車、微型掃路機、小掃路車等多種保潔作業車都是大家在街上看到的“熟面孔”。但是有些作業車,不少市民還是第一次見。記者在現場看到了高壓打磨機,它像一口鍋倒扣在地面上,連着推杆,隻要開動起來,“鍋”底的毛刷就會轉動起來,對路面進行打磨清理。
作業展示的樂師傅告訴記者,這種高壓打磨機專門清理街面上殘留的污漬,比如輪胎印痕,污泥痕迹等。有污漬的街面用高壓打磨機清理一遍後,再配合高壓清洗車洗一遍,效果就會很好。開機一次,可以用一個多小時。現場可以看到,高壓打磨機經過的地方,和其他路面黑白分明。一位體驗的女性市民告訴記者,機器并沒有想象的沉重。隻要順着路面走向清理,還是很輕松的。“除非要橫着推向盲道,那樣推起來就會有點吃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河區環衛車隊有環衛機械作業車輛共437台,掃路車73台,灑水車58台,其他特種車輛22台,保潔總面積1677萬平方米,機械化作業成效明顯。
“花灑”神器能清理口香糖
300攝氏度高溫蒸發污漬
市民代表在環衛工人帶領下使用口香糖污漬清除機作業。
市民代表還參與了口香糖污漬清除體驗,使用專業的污漬清除機對地面口香糖污漬進行清理。
現場展示了兩台口香糖污漬清除機,他們都長得“奇形怪狀”。清除機首端形似花灑,尾部和水箱、控制機等設備相連。隻要開動機器,“花灑”頭部就會冒出高壓的水蒸氣,把口香糖污漬給清除掉。工作人員介紹,高壓下的水蒸氣溫度可以達到300攝氏度,通過高溫,可以有效地清除地面的口香糖污漬。記者現場看到,清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口香糖污漬,用時無需1分鐘。工作人員在水汽朦胧間,就好像用了“魔法”,眨眼就把口香糖污漬清除幹淨。現場進行體驗的市民也給了機器好評,“用起來的感覺就好像家裡的吸塵器一樣,重量輕,很方便”。
負責演示作業的郭師傅告訴記者,獵德街道配備這樣的污漬清除機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了。口香糖污漬清除機不但能清除地面污漬,還能清理牆面牛皮癬。以前用人工清理類似的污漬,四五個人一天才能清理兩三百米的街道,現在配備污漬清除機後,一個上午就能清理兩三條街了。
自制10米可伸縮長杆
“專治”城中村冷巷垃圾
24日下午4時左右,市民們來到了天河棠下的儒林大街,參與體驗城中村的保潔工作。城中村遍布“握手樓”,樓與樓之間難以過人的冷僻小巷也被稱為“冷巷”。冷巷清理難度大,是城中村保潔的難點。記者在儒林街看到,短短三四百米的街道上,冷巷就有三四條。最窄的一條冷巷,寬度不足半米,體驗者需要側身才能進入。這樣的冷巷在儒林大街城中村約有130條。為了保證不出現衛生死角,冷巷由專門的清理隊員進行清理,清理每周覆蓋3次。
現場作業演示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種“專治”冷巷垃圾的裝備伸縮杆。講解員告訴記者,這種伸縮杆是環衛工人根據工作經驗自制的工具,長度最長可達10米,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伸縮。伸縮杆頂端有鋒利的鈎子,專門用來鈎冷巷上挂的垃圾,如破布,紙片等等。在狹小的冷巷作業,光線不足,還需要長時間仰着脖子。
在現場,市民還體驗了刮牛皮癬,用大掃帚掃街,感受到了城中村保潔的困難。記者了解到,儒林大街保潔面積雖然隻有0.6平方公裡,但是每天清理亂張貼,亂塗寫就達到30宗。因為城中村道路狹窄,污漬清除車難以進入,所以還是要依靠手工清理。一些老舊的“牛皮癬”,清理還是很有難度。
機械化作業讓市民稱贊“真的服了”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環衛工人還是“左手垃圾鏟,右手大掃帚”的形象。經過這次體驗活動,不少市民對環衛保潔工作有了改觀。參與體驗的市民林大叔今年已經68歲,見到了城管保潔的機械化作業後,表示“真的服了”,“以前是一把掃帚橫掃天下,現在什麼機械都有了,環衛工作也越來越有技術含量,更讓人尊重了”。林大叔一番話獲得了不少市民們的贊同。參與體驗的市民張小姐也表示,“環衛工作真的跟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了,雖然裝備很先進,但是也離不開環衛工人的工作,我們市民應該配合好他們的工作,養成不亂扔垃圾的文明習慣”。
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人的工作待遇問題一直受到關注。記者在活動結束後也了解到,為了保障環衛工人的工作,提高環衛工人的生活水平,廣州環衛工人們明年很可能會實現“加糧”漲薪。
月月有開放季季有體驗
今年3月28日,市城管委舉辦了2018年首個體驗日活動。活動邀請市民随城管執法隊員工作半天,體驗過巡街、查處違建、治理六亂等常規執法。5月28日舉辦“垃圾分類處理體驗日”、6月23日舉辦“城管開放體驗日”、9月28日舉辦燃氣管理體驗日……通過不同主題的活動,讓市民體驗垃圾分類處理、燃氣安全管理工作,感受城管治理工作的“繡花精神”。本次“環衛工作體驗日”活動是今年“城管開放體驗日”系列活動的第四季,旨在讓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美麗廣州。
記者獲悉,“城管開放體驗日”每季度都會安排專項的體驗活動,做到“月月有開放、季季有體驗”。城管部門也将繼續發揚“繡花精神”,用創新思維,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在環境衛生、市容景觀、生活垃圾分類、環衛設施建設、燃氣管理服務、查控違法建設、智慧城管建設各個方面不斷努力,建設美麗廣州。
撰文/信時記者郭蘇瑩 見習記者歐嘉福
通訊員成廣偉
攝影/信時記者徐敏
來源:大洋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