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是世間萬物的基礎,絕大多數事物都由原子組成,可為何部分事物有思想與意識,而部分事物不具有?從哲學角度進行分析,你或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們知道,幾乎所有事物都由原子構成。可是,為何同由原子組成,人類具有思想與意識而靜态事物卻不具有思想和意識?對此,有人認為是因為人類擁有獨特的大腦而無生命的事物不具有。衆所周知,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結構,其中包含着數以億計的神經元細胞,不同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結方式各不相同。早前,曾有研究人員将大腦與宇宙進行類比,稱人體腦部的細胞數量、層次結構、複雜程度等都與宇宙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從研究學者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大腦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腦部細胞數量或與宇宙星體總量相近,腦部的脈絡層次可能也類似于宇宙。因此,科學界早便流傳有一種說法:人腦好比是微型宇宙,而宇宙則是巨型大腦。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生長在腦部的神經元多具有放電功能,而一旦它們釋放電信号,人體便會産生意識。靜态事物之所以無法産生意識,一方面是因為其不具有特殊的信息接收及反饋組織,另一方面,其體内也不具有能對外釋放信号的組織。簡單來說,石頭、木塊等事物不能産生意識是因為它們沒有大腦,也沒有腦細胞。
将生命構造作為切入點來分析,許多人都認為大腦是意識的載體與供體,生命則為意識的産生提供動力與保障。但是,若從化學角度來看,答案便會發生變化。學過化學的朋友或都見過一個字,它為“熵”。常與熵搭配出現的是“熵增”與“熵減”,熵增意味着事物無序性增加,而熵減則代表着事物無序性減少。
單從詞面上來看,不少無化學基礎的朋友或感覺陌生,但熵的變化其實常出現在現實生活中。舉個例子,當鏡子被打碎,鏡子内部的熵值是增加的,因為鏡子的無序性有所增加,它從一個完整的整體破碎成無數碎片。再比如,當單個雞蛋變成一道菜,比如番茄炒蛋或韭菜煎蛋時,雞蛋的熵值也有所增加。
同理,科學家認為,人體内同樣存在熵增效應,因為根據宇宙規律,幾乎所有事物都在朝熵增加的方向變化,人類亦不例外。隻是,作為智慧生物,人類與其他生物有所區别,無生命事物其内部一片混亂,而人體内部相對有序,許多組織及器官都能在基因與内部機制的調控下平穩有序運行。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人體之所以具有意識,本質是因為人體内部的DNA分子能有效對抗熵增以實現熵減。
已從生物與化學角度來看待意識問題,接下來從哲學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何人體具有意識而石頭不具有。許多人或不約而同地認為石頭是沒有生命且沒有意識的,但很多哲學家并不這麼認為。石頭為靜态事物,它沒有生命是千真萬确的事情,但至于它是否具有意識,難以判斷。
從哲學角度來看,意識與生命并沒有必要關聯。部分哲學家認為,萬物皆有靈,石頭也不例外,它們很可能具有意識,隻是人類無法認識與理解罷了。而若要真正判斷石頭是否有意識,或需真正潛入其内部世界才有話語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