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 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 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 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 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後乃今将圖南。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 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鲲。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雲,抟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 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 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 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于緻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全書分為:外篇、内篇、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緻成形,然而當時所流傳的,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篇、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并形成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裡說過:“其文汪洋辟阖,儀态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劉熙載《藝概·文概》:“意出塵外,怪生筆端。”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于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别,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蕩,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逍遙”,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隻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隻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滞,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滞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莊子的思想包含着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别的。主張“無為”,放棄生活中的一切争鬥。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别,極力否定現實,追求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