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給大家多次介紹過沂水縣北部的穆陵關,穆陵關周邊有很多村莊,關頂村是距離關口最近的一個,而從穆陵關向南大約五裡路,還有一個叫做“石砬”的村莊,本文就主要講講這個村莊的名稱。
與關頂村一樣,石砬村也位于233國道沿線,屬于馬站鎮管轄,從地圖上看,233國道和長深高速的交彙點大概就在關頂村和石砬村中間,從關頂村往下走,過了長深高速的高架橋,不遠處就是石砬村。
先不說石砬村的曆史,光是這個名字,相信外地的朋友一下子也不太容易讀出來。第一個字簡單,那麼第二個字怎麼讀呢?
有的朋友可能會根據偏旁讀作“li”,砬這個字雖然的确也可以讀作“li”,但用在這個語境中卻是錯誤的。正确的讀音是二聲的“la”。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字典上解釋的很明白。砬在讀作“li”的時候,意思是石藥;而讀作“la”的時候,常用于方言,砬子在方言中的意思就是岩石。實際上,不僅在當地方言中如此說,在很多地方都有“石頭坷垃”的說法,而石砬的含義跟石頭坷垃有點類似。
那麼,沂水縣的石砬村這個名字有何由來呢?石砬村有很多邱姓人,根據清代的邱氏族譜記載,邱姓先人是在明洪武年間避亂自斟鄩(古地名)遷到沂水縣石砬村定居。相傳村近處的山上有聳立的大岩石,就根據方言中的讀法命名為石砬。
值得一提的是,從清康熙版本《沂水縣志》的記載來看,當時的石砬村可能隻有讀音,并沒有确定字的寫法。當時縣志提到了一個石喇鋪,這個石喇從位置上推測(距離沂水縣城一百裡,向北五裡過穆陵關之後就是臨朐縣的地界),說的應該就是現在的石砬村。這其中有什麼演變,暫時沒有看到相關的介紹。
實際上,“shi la”的讀法在沂蒙方言中相當普遍,不但沂水縣有,沂南縣和費縣也都有一個“shi la”村,隻不過它們的寫法是“石拉子”。就用字準确度來說,沂水縣的石砬比較講究;就讀音通俗度來說,石拉子更直白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