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作家王朔的父母

作家王朔的父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7 19:04:01

衆所周知,人活到了一定的歲數,或者閱曆達到某種層次,往往就會自然而然想到死後的問題——生從何來,死歸何處?

也就是說,“死歸何處”這樣的問題,幾乎每一個人都需要去面對。

作家王朔的父母(作家王朔人死後)1

盡管曆代以來,無數先賢都有過探讨,但至今為止,人們對于“死歸何處”卻仍有所疑惑,甚至恐懼。

因為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人死後,身體化作塵土,回歸自然,其實并不難以理解,但是,意識或者靈魂終歸何處,卻從未有過讓人滿意的答案。

而這其實正是人為什麼對此有所疑惑與恐懼的真正原因。

那麼,人死後,意識到底去哪了?

其實意識的去處,我更願意相信著名作家王朔所講,即:

“他說,人的意識就是攜帶信息的原子,人死以後,意識就融化在音樂裡,但這個時候,意識已經沒有了人格記憶,幾分鐘之後就忘記自己是誰了”

作家王朔的父母(作家王朔人死後)2

王朔雖然不是哲學家,也不是國學大師,但他的一些見地,确實能夠讓人有所啟發,特别是近十年他一直處于隐居狀态,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據說這些年他一直在研究《金剛經》,而以上的說法,很可能就是他個人對于“死歸何處”的感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他這一段話呢?

我個人的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即:

一、意識依托于身體而存在

我們知道,人大緻由身體與意識兩個部分構成,但是這兩者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為你我,就猶如硬币的兩面一樣,缺了一方都不可能單獨存在。

作家王朔的父母(作家王朔人死後)3

我們以一輛汽車為例。

各種零件就好比人之身體,而成為汽車的構思就好比人的意識——隻有零件,沒有構思,或者說,隻有構思而沒有零件,都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汽車。

而人死後,當身體消亡,其意識也會自然而然地融化到身體之外的虛空當中。

這或許就是作家王朔所說的“意識融化在音樂之中”吧!

二、人格解體,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無我或者無相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因為有我,或者有這個身體與意識的存在,才會産生各種各樣的覺知,繼而産生天地萬物的認知。

作家王朔的父母(作家王朔人死後)4

而對于這些一連串的反應所形成的認知,其實就是所謂的人格。

當人格解體,也就意味着自我認知的解體,不再有所執著了,這其實正是《金剛經》中所強調的無我或者無相。

或許正是由于具有這樣的認知,王朔老師才講人死後,意識融化在音樂之中。

當然,這樣的說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甚至可以說,歸根結底,也隻能說是他個人的一種見解。

但是,這種見解無疑是非常有見地,至少可以撫慰許多人在面對死亡的恐懼。

作家王朔的父母(作家王朔人死後)5

而這其實也正是我個人非常欣賞他這一觀點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世說新語》《哲學史講演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