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教材的共同要素

語文教材的共同要素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6 03:10:29

語文教材的共同要素(淺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象)1

語文教材的共同要素(淺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象)2

語文教材的共同要素(淺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象)3

淺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象

關中刀客---大别花鄉

互文是古代詩文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格。但是,在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注解和語文教學過程中,因不明此格而注錯、講錯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準确地注釋和了解它們的特征,對學生理解并把握古詩文的思想内容和藝術特色,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互文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其特點是上、下文義彼此隐含,彼此滲透,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它是古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意義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互文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對句互文。中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例句如:

①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②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範仲淹《嶽陽樓記》)

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例①按字面解釋為:将軍的角弓凍得變硬,以至于拉不開,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穿在身上。其實,無論是“将軍”還是“都護”,都會出現“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的情況。在這裡,“将軍”和“都護”,“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着”互相滲透,互相說明,意義上是兼顧的、合指的。這是作者為了求得詩句的統一、音調的和諧才分開來寫的,這種修辭手法就是“互文”。因此,這兩句詩的意思應是:将軍和都護的角弓凍得變硬,以至于拉不開,他們的鐵衣冷得難以穿在身上。隻有這樣理解,才符合全詩所表現的“塞外奇景‘的自然景觀。同樣,例句②中的“受命”與“奉命”、“敗軍之際”與“危難之間”意義互補。例句③中的“物”與“己”意義互補,其意思是:不因為外物(自然景物)和個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為外物和個人遭遇而悲。例句④中的“先漢”與“後漢”也是互文。因為無論“先漢”還是“後漢”都有興隆的時期,也都有傾頹的時期。

二、是同義互文。例如:

⑤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⑦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歐陽修《醉翁亭記》)

⑧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吳均《與朱元思書》)

例句⑤《泊秦淮》一詩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許多同學往往斷章取義認為:“輕輕的煙霧籠罩着清寒的水面,淡淡的月光籠罩着兩岸的沙灘”。其實,這裡的“煙”與“月”是互文見義,并非煙獨籠寒水,月獨籠沙。作者之所以運用這種手法,是由于把煙與寒水、月與沙灘分别聯系起來寫,更能充分地表現當時夜泊秦淮的獨特景象,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更為清晰、鮮明。例句⑥《出塞》一詩中的“秦”與“漢”也是相互補充的,講“明月”是秦漢時代的明月,“關”也是“秦漢”時代的關塞。如果把“秦”、“漢”二字孤立地理解,似乎“月”專指秦代,“關“專指漢朝,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例句⑦中的“泉”與“酒”是互文見義,指清泉香甜、美酒清澈。例句⑧的結構與例句⑦相同,故不贅述。

此外,古人所說的“互文”,還包括為了避免行文的重複,在同一語言環境中用同義詞互訓的現象。如:

⑨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藤王閣序》)

⑩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馬抉提不實外廄(李斯《谏逐客書》)

例句⑨中的“三秋”其實就是“九月”。例句⑩中的“充”與“實”是同義詞,都是充滿、盈滿的意思。通過以上的分析,相信學生對互文這種修辭已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總之,互文的基本作用就是使詩文中相關的詞語互相輝映,互相補充,互相暗示,從而收到意義全面,語言簡潔的藝術效果。

原創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歡迎加關注,求粉,點贊,轉發,謝謝!轉載請注明出處“今日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