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藝匠心

文藝匠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6:41:34

文藝匠心?【以文藝精品奉獻新時代②】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藝匠心?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藝匠心(不經千錘百煉何來文藝精品)1

文藝匠心

【以文藝精品奉獻新時代②】

當前文藝最突出的毛病是什麼?浮躁。創作态度浮躁,生産出的作品自然就充滿躁氣。有“高原”缺“高峰”,有“流量”缺“質量”,有“口水”缺“口碑”。文藝創作要出精品,不克服浮躁的風氣,怎麼行?不拿出千錘百煉出精品的決心,怎麼行?

出精品,要在思想上千錘百煉。

古人形容聖人的文章,“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并用”,意思是要把雅正的語言和精深的含義結合起來,做到“精理為文,秀氣成采”,這才稱得上文采斐然。巴爾紮克在《幻滅》中提出了最高藝術的标準,“一個字應包含無數的思想,一個畫面要概括整套哲理”。一篇《嶽陽樓記》,不足500字,卻因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光耀千秋,傳頌至今。因為範仲淹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為人、為政思想,被後世奉為做人、從政的信條。

做到思想精深,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文藝工作者志存高遠,深思熟慮,博采衆長,千錘百煉。“志不強者智不達”,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志”既包含熱忱的事業追求,又包含遠大的理想信念和胸襟。詩人杜甫奉行“文章千古事”,遂成就“詩聖”之名;表演藝術家常香玉說“戲比天大”,因此開拓出無垠的藝術空間;作家陳忠實在談到《白鹿原》創作時說:“朋友問我,你寫這個小說要寫啥嘛,你下這麼大的功夫到處跑,搜集、查閱資料,我說要給我死的時候做一部墊棺作枕的書。”胸中曆曆著千年,筆下源源赴百川。生活中,我們常說一個人生性浪漫、有理想主義色彩,“像個藝術家”,就是說藝術和現實、和生活是有距離的,這種距離決定了文藝工作者的熱愛與追求,不能從實用主義出發,不能以功利為目的;而應以一種廣闊的胸襟,以看似無用然則大用的原則,站在曆史深處,站在時代高處,紮根人民中間,俯下身來透視生活本質,用心用情捕捉藝術形象,苦心孤詣提煉思想,千錘百煉雕琢細節,隻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文藝精品。

出精品,要在藝術上千錘百煉。

有些文藝工作者,對待藝術、對待作品、對待讀者觀衆,缺少敬畏之心,把文藝創作當成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成感官刺激的“搖頭丸”,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生産一些文化垃圾。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數量再多,也壘不起藝術的高峰,隻能成為降低大衆審美旨趣的藝術沼澤和窪地。文藝作品是創作者才華、心血、情感的高度凝結。錢鐘書在《圍城》的序裡說,這本書是他“锱铢積累”寫成的。魯迅先生在《緻曹白信》中告誡寫作者:“不要看了就寫,觀察了又觀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創造出它的生命力來。”老舍在創作《春華秋實》時,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卻仍然改了12遍稿子,光結尾就改了6遍,現存遺稿文字量有五六十萬字之多,舒乙回憶說:“父親每改一遍,幾乎是完全重寫。他對工人生活是陌生的,對運動也搞不清楚。隻有改了第九稿,運動才結束,回過頭來才算看得清楚……”詩人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曹雪芹著《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删五次”,雖“當此蓬牖茅椽,繩床瓦竈”“舉家食粥”而不改其志。

《文心雕龍》之所以取名“雕龍”,蓋因劉勰認為,古來文章,都要像雕琢璞玉一樣,精細打磨、反複修飾、适當删改,好比用繩墨丈量、用斧頭砍斫一樣,根據文章的需要,把多餘的内容和形式都去掉。

出精品,要在制作上千錘百煉。

近年來,有不少“穿幫”的影視劇,其中一個劇講三國的,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大聲疾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要讓清初大儒顧炎武聽見了,情何以堪!

創作精品,不僅體現在創作者的才華迸發上,也體現在堅持創作、反複打磨的過程中。海明威創作《老人與海》先後修改200餘次,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有一頁就寫了五天”“一節也許得寫三個月”。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阿寶》中寫道:“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藝術上的臻入化境,是需要一些“癡心”、一些“執念”的;抵達“化境”的過程也往往要經曆一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闆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沈從文說,創作不需要聰明與敏捷,但不可缺少虔誠持久的一點信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聰明人肯下笨功夫,才是出精品的不二法門。梨園行有“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出不了一個好角兒”一說,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丢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一般京劇演員的水袖功夫隻有8種,而京劇大師程硯秋會16種。著名雕塑家劉開渠這樣告誡他的助手:“你們看羅丹一隻手拿着件小稿,對着身邊的裸體模特,另一隻手拿着塑刀認真地對照調整。難道羅丹不會做雕塑嗎?不懂解剖嗎?他為什麼非要對着模特做?他是在把真實的感受做上去,現在,我們并沒有達到像羅丹那樣做雕塑的條件,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藝術應該是怎樣的。”

文藝工作者對待創作,就應該有刻苦鑽研,千錘百煉的精神,使作品從形式到内容,從表象到精神都力臻完美。就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形容的,以“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便是“衣帶漸寬”“人憔悴”也“終不悔”,最後達到“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隻有這樣,我們的文學藝術家,才能潛下心來,去除躁氣,才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

(作者:鄧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