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

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7:56:13

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1、溫暖人心——《解憂雜貨鋪》 這本書我看的是紙質版,捧着一本書,讀着溫暖耐人尋味的文字是一種享受這本書邏輯性很強,在人物上,剛開始那些毫無關聯的人一個個出場,仿佛之間沒有任何接觸和聯系,後來這些人之間又巧妙地聯系起來了,而且基本都是跟幼兒園相關的人,那幾個寫回信的年輕人盜竊的房子正是從過去給他們寫過信的人,感覺設計的很自然很巧妙看完後還想再讀一遍,把人物關系圖親自畫出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東野圭吾哪些書最值得一讀)1

東野圭吾十大推薦的書

1、溫暖人心——《解憂雜貨鋪》

這本書我看的是紙質版,捧着一本書,讀着溫暖耐人尋味的文字是一種享受。這本書邏輯性很強,在人物上,剛開始那些毫無關聯的人一個個出場,仿佛之間沒有任何接觸和聯系,後來這些人之間又巧妙地聯系起來了,而且基本都是跟幼兒園相關的人,那幾個寫回信的年輕人盜竊的房子正是從過去給他們寫過信的人,感覺設計的很自然很巧妙。看完後還想再讀一遍,把人物關系圖親自畫出來。

在過去,雜貨鋪有那麼一位老爺爺專門收來自各地的信件,傾聽他們的煩惱,而且認真回信給煩惱者。寫信的人大多數在生活中有着煩惱,無人傾訴,或者不知如何解決,有的人或許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也還是需要他人推一把。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遇到困難,産生煩惱,人的一生中也會遇到各種波折,有時候我們無人可以傾訴,有時候我們孤立無援,這時候我們很需要外界的幫助,哪怕是聆聽。如果生活中真的有那麼一位老爺爺傾聽别人的煩惱,給人回信,那該多好呀。

幾個盜竊的年輕人躲在雜貨鋪,無意中收到來自過去的信,他們最終給從過去寄來信的人回了信,雖然他們是小偷,但可以看出他們内心并不壞。在信裡還給過去的人透露那個時代之後會發生的事情,等于是向過去的人透露他們自己不知道的未來,其中還指導了一位女性來信者買房緻富了。要是現在的我們能預測或者看到未來,是不是會更清楚自己未來的選擇,會不會不那麼迷茫?可是這個時代的我們怎麼會準确知道未來的事呢?目前是無法探知未來的,何況未來也是由未知不确定所組成的。

2、疑惑矛盾——《彷徨之刃》、《信》

《彷徨之刃》

複仇是違法的,然而這個世上有些事讓人忍不住想要認同這種複仇的舉動。警察要逮捕試圖複仇的人,但是他們真實的心聲又是如何呢?這種想法成為寫作本書的契機。小說中涉及少年法,但我總覺得不光是少年法,現今的法律都對犯罪者保護的過多了。——《東野圭吾的最後緻意》

這本書揭露了現實中的社會問題,未成年人犯罪,而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着他們,讓他們不用承擔多少後果,法律到底保護的是什麼?故事直擊人性,就連代表正義的警察也感到彷徨,也有過希望長峰複仇成功的念頭。而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也産生了希望長峰複仇成功的想法,我不知道這樣對不對?但我知道自己甯願看到長峰成功。

文中也提出了疑問:律師說總之讓他們走回正道,是對受害者最大的賠償。為什麼無辜的人要成為人渣成長改過自新的墊腳石?這真是太可笑了!警察到底是什麼呢?是站在正義的那一邊嗎?警察并不保護市民,要保護的是法律,為防止法律受到破壞。但法律是絕對正确的嗎?如果絕對正确,為什麼又要頻頻修改?法律并不完善。為保護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嗎?踐踏他人的心也無所謂嗎?這一連串有邏輯的發問,铿锵有力,發人省醒。讓讀者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

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我也看了,沒有小說震撼,不過看到結尾處,還是很揪心。

《信》

為什麼要寫這個?因為我自己也不清楚要如何對待他們。如果身邊有類似遭遇的人,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我寫這本小說就是為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過世間本就充滿矛盾,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如此痛苦。直面無解之題卻隻能束手無策。——《東野圭吾的最後緻意》

案件發生後,并沒有真正的結束,它不曾被忘記,一直伴随着當事人,如影随行,而當事人負重前行。當案件發生後,我們一般也隻關注被害者和加害者,而作者從加害人的家屬這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事件的另一面。哥哥剛志為了弟弟一時沖動犯錯,他自己接受法律的制裁,而弟弟直貴則接受道德的制裁,活在歧視當中,過的很艱辛。被害者家屬也因為這件事情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用文中的一句話就是:“彼此,都很漫長!”。最後直貴在哥哥與家人之間進行選擇,不管怎麼選擇,他都是痛苦的。如果是我我也不知道怎麼選擇,他最後的選擇,我覺得可以理解,但是很痛心。整個故事通過一封封輕質的信紙傳達着我們熟知卻忽視了的哀傷。

當不同的偏見各自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發展成為不同的歧視。每個人都有歧視他人的行為,不過表現在不同的領域裡,其輕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看到文中這兩句話,我不由的反思,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偏見?答案:是。我有沒有遭受偏見歧視?答案:也有。我歧視着别人,别人也歧視着我,有時候程度不同而已,發現這個真相,我也有點唏噓。

3、沉重絕望——《白夜行》、《幻夜》

《白夜行》

看完白夜行,除了一直有懸念吊着讀者的心,真相出乎意料之外,我感到壓抑、沉重,裡面的遭遇和成長經曆也讓悲傷浸滿了我這個讀者的心,讓我久久不能緩過來。白夜行可以說是為愛粉身碎骨,主要是男主角桐原粉身碎骨,他一直活在暗處,而女主角雪穗活在亮處。他們倆的家庭一開始就是悲劇,然後悲劇延伸到了他們身上,他們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們背負着這些痛苦悲傷一路前行,沿途開出黑暗的花朵。我同情他們的遭遇,但也無法接受他們之後的所作所為,他們被傷害了,他們傷痕累累并不代表他們有權利傷害無辜的人。可是誰來保護受傷害的他們呢?他們互相保護着對方,雖然有點扭曲。

桐原亮司:“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

唐澤雪穗:“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作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對于桐原和雪穗,可能是因為他們童年的遭遇,我同情他們,為他們打抱不平,最後他們變得冷血可怕,我也沒辦法對他們恨之入骨。雖然他倆相互“照亮”對方,但是是不對等的,桐原的付出更大,但我相信雪穗對桐原還是有那麼一點的愛意,她把他當做代替太陽的東西。如果他們之間存在那麼一絲愛意,那麼這也是這個作品唯一的一絲暖意。

看完小說後,我還看了電影版和電視版白夜行,說實在的,看了小說後,電影電視劇看起來就沒多大的感覺了,因為内容都知道了,而且影視版的叙述比較直白,沒小說那麼有懸念,那麼的動人心弦。如果要看的話我還是建議看電視劇版的,内容比較全,還原的也比較好些。說實在的我很好奇作者在他的《東野圭吾的最後緻意》的随筆中提到:白夜行故事純屬虛構,不過其中也包含了某些個人的真實體驗,有時間的話,不妨想象下哪部分是根據親身體驗寫出來的?對于這個我還有點好奇,畢竟白夜行裡面的經曆大部分是不好的。作者在這本随筆中也提到白夜行的創作出發點:我想寫一個人的成長經曆,而這個人的經曆本身就是一部犯罪小說。

《幻夜》

如果說白夜行還有那麼一絲暖意,那麼幻夜則是不折不扣的絕望之書。我看到的是恐怖可怕的内心,不擇手段的利用,暗黑冷血,結局也是讓人絕望的。也有人說幻夜是白夜行的姊妹篇,是白夜行的後續。其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也看到了一些關聯。文中時裝店的名字WHITE NIGHT,讓人很自然會想到白夜行,裡面也提到了《飄》,感覺作者很喜歡寫《飄》呀,美冬跟雪穗的年紀在時間上是符合的。跟白夜行風格也很像,男主在暗處幫助女主,隻是這次完全是利用工具,雅也僅有的良知和靈魂都被美冬殺死。接觸他們的人都變得不幸。作者沒有肯定的回應之間的關聯,在《東野圭吾的最後緻意》中是這樣回應的:

這是很難評價的一部作品。若是被問及這本書與《白夜行》的聯系,現在我也無法給出答案。

我覺得《幻夜》可以當一個單獨的故事看,也可以當白夜行的續集看,全憑讀者自己怎麼選擇了。隻是我覺得單獨看的話,故事不完整,也沒有解釋美冬究竟經曆過什麼才變成這樣,有的隻有無盡的不擇手段和最後的逍遙法外。說實在的,我還覺得那個警察有點蠢,他造成了這樣糟糕的結局,兩個知情者都不在了,把最狠最可怕的保護留下。如果是銜接白夜行更具震撼效果,會看的更明白。作者沒有清楚的回答我們,或者這就是作者的本意所在,留有懸念,讓讀者自己思考去吧。而且他也說過不會回答作者提出的關于作品中一些劇情的答案,止于作品,讓讀者自己思考。

4、因恨萬劫不複——《惡意》

這本書以加賀與野野口手記的形式推動劇情發展,看似平淡無奇的的案件,最後卻讓讀者背脊發涼,沒有特别的動機,有的隻是一種無緣由的恨。加賀學生的一句:“我就是看他不爽!”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會無緣由的看一個人不爽呢? 也許這也是野野口的狀況吧,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我把對自己的恨一并給你,全部用來恨你。是什麼滋生了這樣的惡意,是家庭?是學校?是人心?

5、無條件的愛、無比震撼的手法——《嫌疑人X的獻身》

數度入圍直木獎又擦肩而過的東野圭吾先生憑借這本書獲得了直木獎,這本書也被譽為東野圭吾迄今為止最高傑作。這本書讀完後留給我的是無比的震撼,我不僅被石神那無條件的愛所震撼,也被他那自斷退路的手法所震撼。他的數學世界很純粹,愛一個人的方式也很純粹,純粹到讀者都為之心疼。同時我也恨那個人渣前夫,這一切結果都是他引起的,他一個人渣毀了幾個好人的人生。 《嫌疑人X的獻身》的電影我也看了,沒有小說好看。

6、成全彼此——《秘密》

看這本書,我也像男女主人公那樣痛苦,不知道該怎麼辦?該以何種身份何種方式繼續下去,看着對方為彼此付出很是感動,尤其最後丈夫知道了真相,依然沒有揭穿,放手這位即是妻子又是女兒的人,可以說同時失去兩個重要的人,他承受着難以承受的痛,他的付出很偉大。

我還看了廣末涼子版《秘密》,因為東野圭吾本尊在電影中有出演,大概在50:50左右,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7、《分身》

這本書是為數不多我能猜到真相的作品,即使能猜到,我也很喜歡。

8、《放學後》

《放學後》是東野圭吾的第一部獲獎作品——亂步獎,這也促使他走上作家這條道路,我很慶幸他走上了這條路,要不然我們就看不到這麼多好的作品了。這也是他25歲的作品,可能是因為讀過很多後期的作品,這本書會有那麼點平淡。如果我是一開始就看這本書也會覺得很棒吧。25歲就寫出這樣的作品,除了努力,也說明作者是有寫作天賦的。

9、《東野圭吾的最後緻意》

這是東野圭吾的最後一部随筆,他不再寫自傳與随筆,專心寫小說。這本随筆跟小說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格,小說看到的是作者為我們編織的故事,自傳随筆看到的則是作者本人的故事。看小說時大多數時候是沉重傷感的,看随筆則是邊看邊笑的。看小說我感受到的是一個邏輯推理能力強大,内心複雜,甚至有點灰暗的東野圭吾,而看随筆我看到的是一個有想法、有好奇心、有想象力、有邏輯、敢于嘗試、幽默有趣、思考全面的快樂的人,簡而言之,有我喜歡的吐槽逗比範,還有那麼點小壞。

重要的不是真讓對方搞懂,而是讓他們相信自己懂了。

是不是有那麼點小壞?别以為他隻是這樣的東野圭吾,他也是很敬業的。

盡管如此,我當時還是暗下決心,自己不滿意的書絕不出版。因為沒人知道讀者會從哪本書開始讀起,如果看的第一本書就讓他們失望,恐怕他們也就不會想要嘗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了。所以,必須得讓作者無論從哪本書看起都不後悔。

這是文中原話,還是蠻有追求蠻有素養的一位作家。

期待東野圭吾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也會繼續努力看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