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7:31:37

《柴米油鹽之上》《我們誕生在中國》《鳥瞰中國》《勇敢者的征程》……相信喜愛紀錄片的朋友們對這些既“出圈”又“出海”的作品并不陌生。近年來,借助國外導演及海外平台優勢講述中國故事,已成為中國紀錄片“出海”的一種新常态。中外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數量不斷增多,題材也愈加豐富。

說到中外聯合制作,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著名紀錄片人魏克然·錢納(Vikram Channa)既是創新探索者,也是長期實踐者。自1995年加入探索頻道後,20餘年來,他和團隊制作了數百部中外合拍紀錄片。這些作品備受好評,獲得過包括亞洲電視大獎、紐約國際電影節大獎在内的諸多榮譽。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1

△著名紀錄片人魏克然·錢納

千禧年以來,魏克然與中國的合作愈發緊密。本期《紀錄片人》邀請到魏克然先生,請他聊一聊自己與中國的“緣分”,分享“用世界語态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與思考。

始于西藏之行

魏克然與中國結緣于一次西藏之行。2001年,魏克然受邀前往西藏拍攝一部關于“阿吉拉姆”的紀錄片(即藏戲,藏語裡稱“阿吉拉姆”)。這是他與中國的“初識”。在一個月的拍攝時間裡,攝制組走遍了西藏。回憶起初次來到中國的情景,魏克然依然難掩興奮:“我們收獲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節目!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我的記憶裡這次旅行就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緣分并未止步于此。在接下來的2002年,魏克然和他的團隊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為了培養中國本土的紀錄片新人導演,探索頻道将“新銳導演計劃”活動引入中國。這是探索頻道在亞太地區長期開展的一個項目,旨在鼓勵和培養當地紀錄片新人導演,使其成長為與國際紀實節目産業接軌的創作人才。“2002年的‘新銳導演計劃’非常成功。我們與6位年輕的中國導演合作,用探索頻道的叙事手法來幫助他們講述中國本土的故事。其中一些影片在2003年的新加坡亞洲電視大獎上獲得了最高榮譽。”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2

△往屆“新銳導演計劃”活動現場

自2002年至2010年,每隔一年,探索頻道會從近300名申請者中選出6名才華出衆的青年導演。“我們通過中國年輕創作人才的視角來記錄中國的變化。對探索頻道的觀衆來說(也包括我自己),‘新銳導演計劃’下産出的每一部影片,都會使觀衆加深對于飛速發展的中國的認知,激發觀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這個項目中,探索的角色是将中國故事‘全球化’,在保證故事真實性的前提下,使它們更容易被海外的觀衆所理解。”

這些經曆“潤物細無聲”地為探索頻道深耕中國故事奠定了基礎。魏克然表示:“如果沒有這些經曆,後續我們或許就不會研發出如《運行中國》《智慧中國》《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勇敢者的征程》《數字裡的中國》等精彩的節目。”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3

△探索頻道制作過的部分中國主題節目

每每回顧起“新銳導演計劃”,魏克然總會說,它是自己職業生涯中很特别的存在,意義非凡。“對我個人來說,‘新銳導演計劃’在我與中國導演之間織起了一張‘友誼之網’,這是我與中國‘緣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4

△往屆“新銳導演計劃”活動中魏克然與參選導演的合影

中國故事為什麼吸引人?

在過去的20年間,魏克然與團隊拍攝制作了200多個中國故事。當被問到“您認為外國人會對中國故事的哪些方面感興趣”時,魏克然給出了他的答案:

“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延續,以及文明古國與現代社會的碰撞。”

“在過去的40多年間,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着經濟變革。”魏克然說道:“同時,中國借助全球化的東風,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全球化為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中國為迎接全球化做了哪些改革,人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改變……這些都是外國人感興趣的。”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5

△紀錄片《運行中國》劇照

2015年,探索頻道推出紀錄片《運行中國》,分别從城市化進程、科技與創新、民生與願景三大領域聚焦新世紀的中國所發生的巨變。

“此外,作為世界上最古老、延續最久的文化之一,中國的魅力在于,它有自身獨特的語言體系。這個語言體系不僅影響着人們的交流表達,在其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過去的100年裡,全球化使世界越來越趨同,但中國獨特的語言體系讓中國人保留了看世界的獨特視角和思考方式,并且樂于擁抱差異和變化。”

“曆史文明的延續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互相碰撞,同時存在于今日的中國。這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絕佳的拍攝對象。”魏克然補充說。

一葉障目VS看不清楚

随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之路進入了“黃金時代”。如何用國際通用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國際化語境與本土化表達是否沖突?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和支撐點?

在魏克然眼中,人們講故事的角度、方式不同,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多年的制作經驗使魏克然意識到,文化根基不同,講故事的視角自然不同。因此,無論是中國本土的創作者,還是像探索頻道一樣的海外制播機構,二者在對中國的認知上面,都存在着盲區。“一個故事,如果身處其中,容易一葉障目;如果離得太遠,又容易看不清楚。對于我們的觀衆來說,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表達出故事的真實全貌。”

如何破局?魏克然分享了他的經驗。

“盡管我們講述中國故事都已經超過20年了,但是,如果僅僅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與,我們無法向世界傳遞真實的中國。因此,我們堅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方式就是合作。很多時候,為了能更敏銳、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核,我們需要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及内容創作者們真誠地合作。”

“在與中國夥伴合作的同時,探索頻道會發揮我們國際化表達的優勢,采用真實的情感叙事和國際化的制作手法,講述具有普适吸引力的故事。我們管這種模式叫做‘用世界語态講述中國故事’,這讓我們能夠以一種平衡的方式,達到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平衡。

除了本土的導演,魏克然認為,普通中國人也可以是絕佳的“講故事的人”。“有些時候,外國作品中塑造的中國形象存在着刻闆印象。但是,一旦你和被拍攝對象熟識之後,你會發現,當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會變得非常開放和坦率。”魏克然提到了探索頻道近期将播出的紀錄片《武漢守城紀》。這部影片由解讀中國工作室等機構和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合作制作,講述武漢抗擊疫情的故事。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6

△紀錄片《武漢守城紀》劇照

魏克然說:“《武漢守城紀》這部片子很好地體現了普通中國人講故事的‘感染力’。”在當時,對于事情的真相,外部有很多聲音。《武漢守城紀》讓生活在風暴中心的人們發聲,用鏡頭記錄新冠疫情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這部影片是和中國的紀錄片導演程工合作的,我記得很清楚,2020年1月23日,攝制團隊在武漢開始了拍攝。”

“2020年1月至4月,我們在這關鍵的幾個月裡,跟拍了五位主人公。通過5個人物的多維視角,來展現當時武漢的真實情況。他們當中有武漢防疫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基層幹部、民警、志願者,他們都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用他們的堅韌與堅持,揮灑出疫情之下的一抹亮色。”魏克然表示。

在魏克然看來,中國已經是國際紀實内容領域土壤最富饒的國家之一,中國故事和題材取之不盡,不論是中國本土還是來自國際的紀實影像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用獨特的傳播方式和營銷理念讓中國紀錄片走向世界。

(特别感謝探索傳媒集團魏克然先生、張元先生、王馨女士、周俨君女士對本文的貢獻)

作者:解讀中國工作室專題部制片人

李孟迪

(紀錄片人專訪魏克然)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