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圖文打卡挑戰#還是在我上學的時候曾經讀到過語文老師在《讀者》上摘錄的一篇文章,叫做《給孩子一封信》,其中的内容早已忘記了,但其父子之情躍然紙上,久久不能忘懷,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大了,于是想着以信的方式對孩子做一些新年的寄語,有些平日裡不方便表達的話以及過了就忘的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保留下來,也希望以此自勉。
給孩子的一封信
孩子:
這是我第一次以寫信的方式溝通,這是爸爸一直以來的心裡話,既是總結,也是期許和希望。
2021年已經成為過往,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都迎來了新的2022年。在過去的一年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成績也有失落。既成的事實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基于過去的成果規劃屬于自己的未來。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個人成長的關鍵過程。結果固然無法輕易做出改變,但也并非無可作為。有人喜歡把人生比作是一場遊戲,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遊戲中的主角,而又同時會出現在其他人的遊戲世界裡。如何與遊戲裡的人物互動,需要我們自己做出很多種選擇,每一個選擇都需要我們自己做出決定,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未來的劇情和走向。未來的世界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未知的,迎接我們的會是什麼,無從可知。這就好像遊戲沒打到關底,永遠不知道遊戲中的BOSS長什麼樣子。我們在頭腦中無數次塑造了它的形象,想象着它的強大,想象着當我們獨自面對它的時候自己窘迫的樣子。于是我們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學習過程逐漸變得更加強大。當我們真正面對它的那一刻,我們有戰勝它的勇氣和能力。或許真正見到它的那一刻才發現,它也是個和我當年那般的小孩子,也同樣害怕與我碰面的那一天,而此刻的我或許早已失去了與它一戰的興趣,正向着自己更加期望的理想邁進。然而有些遊戲可以重來,而我們的人生卻隻有一次。在人生這個宏大的“遊戲“當中,我們依然可以嘗試做出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參與指定的遊戲,以何種身份,态度或姿态參與。即使遊戲規則無法嘗試做出調整,我們也可以選擇參與的次數,或占用的時間。當遊戲失敗時我們也可以選擇是否再次嘗試。即使遊戲沒有機會重新來過,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在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是否堅持走完或者中途退出這也是個選擇,這取決于我們内心的渴望與堅持,還有我們期望獲得的收益以及可能付出的努力與代價。這些選擇取決于我們對于這個”遊戲”的規則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和心理預期。這些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獲得。
說到學習,你對于學習這件事情的印象是什麼呢?在學習上你有哪些困擾呢?你可能或曾經聽到或感受到來自很多不同方面的反饋。
“你真聰明,一點就透!”
“你真可愛,我好愛你喲…”
“幹得不錯,加油,你真棒!”
“做得太糟糕了!!”
“你就是太懶!!”
“粗心,不認真!!”
“你本來可以的,為什麼不把它做好呢?”
“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這些都是來自别人對你的主觀評價,收到這些反饋你會做出哪些反應呢?去向誇你的人示好,還是遠離批評你的人,抑或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你的評判的标準是什麼呢?你可能發現了愛你的人有時會批評你,動機不純的人也會因為某種目的向你示好。我們不能因為一句誇贊或一句批評來決定我們親近誰或疏遠誰。相信你内心中應該有了正确的選擇。如何提升自己的判斷力,如何突破自己的認知象限?隻有通過學習。
學習這個詞大家都在說,而且概念很大很抽象。什麼是學習?論語中給出了關于學習的分解,叫做“學而識習之,不亦說乎”。一句“學而識習”,把學習分成了“學”和“習”。
“學“,就是要從老師那裡獲取,誰可以成為老師?孔子又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内容。我們從老師那裡獲得書本上的知識,在父母那裡學會做人的道理,即使遇到了不好的人或事,我們也可以從中總結,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在今後遇到類似的人或事時有能力從容應對。如果威脅大到足以危及生命時,你需要利用你的直覺、臨場應變能力以及足夠專業的知識作支撐,從而做出适合當時情況的判斷,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原則上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
想從别人那裡學到有價值的東西,聆聽是第一位的。“上課認真聽講“就是這個道理。聆聽就要無差别地,不加任何加工地,細緻地聽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是對聽到的内容盡量做到還原。即使他說的内容與自己的認知有差異,也要做到在聽的過程中高度還原。高度還原聽到的内容并非是讓自己高度認同,而是讓自己有足夠的素材來做自我分析和判斷,從而讓自己的分析依據更客觀、更加接近真相。
接下來就是經過自己認知的判斷,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吸收。批判并非全盤否定,而是通過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以及客觀依據,做出多個維度的判斷,然後再來吸收和消化。求同存異。
“習”,就是複習,溫故而知新。借助方法讓自己學到的内容得以強化的過程。也有學者把這個過程叫作“刻意練習“。也是一個知識反饋的過程。反饋有的是來自自己的驗證,有的是來自他人的反饋。無論反饋來自哪一方,都需要保持獨立思考。去驗證其合理或不合理的部分,從而追求真理和方向。在自己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有成功就有失敗。成功不可沾沾自喜,需要評估自身能力、任務的挑戰性和機遇或偶然性的影響,讓自己積累經驗。失敗也并不可怕,也許失敗了會難過和後悔,然而難過之餘也要有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接受結果,冷靜分析導緻失敗有哪些方面以及造成失敗的根本原因,然後思考解決方案,制定調整計劃。如果其意義重大,則可列入年度重要事項去想辦法解決它。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要請教别人,那麼,什麼問題适合向他人請教,怎樣做才不會被别人拒絕呢?這裡有幾個原則可以提供參考:
1 他是幫助你做事情,還是代替你思考甚至做決定。
2 讓他做的事情是否重要,他是否能夠勝任
3 既定任務是否超越他的專業或認知邊界。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字不認識。你很想知道這個字的含義。你知道查字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你做出了如下決定:
1 自己去找了一本字典,然後查到了字的含義,自己很容易就可以解決,而且自身獲得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并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于是你獲得了一項知識,強化了“查字典”的能力和識字能力。這種情況大可不必麻煩别人,如果上來就問别人這字讀什麼,或是什麼意思,這是讓别人代替你思考,你隻通過這種方法獲得了答案(結果),但這樣并沒有幫助你産生知識的内化,當别人不在時,你問不到人,這時你又需要這個知識點快速在腦海中呈現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了。比如你正在參加一項重要的考試。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受到對方對于該項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有可能他的理解本身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這樣也會給你的判斷造成幹擾甚至誤導。而這一切所帶來的後果還得你自己承擔。
2 你發現家中沒有字典,而你正在按計劃做作業或正在做某項比較重要的事情,這時你可以讓父母或家人幫助你去購買字典。或者你發現字典就在父母身旁,你可以讓父母幫助你把字典拿過來自己來查閱信息。
3 你發現家中沒有字典,你并沒有要求父母幫你去買字典,而是要求父母幫你造一本字典或一台手機,這顯然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既使你要求了,他們也未必能做到,如果明知他們做不到,還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會讓人覺得你是在挑釁或無理取鬧,同時對方的自尊也會遭受挑戰,這會産生信任危機,嚴重時還會産生言語或肢體上的沖突。
以上幾條闡述了如何做出決定以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資源。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你需要動用自己的智慧去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爸爸相信你有能力做好。
你長大了,相信你有自己的智慧,能夠做出利于自己發展的決策。想在未來收獲一個更加完善的自己,想在未來成就一番事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習無疑是在當前階段最廉價且最容易達成的事情。興趣可以讓自己更喜歡去學習。當然還有其他方面,比如好奇心,它能夠讓自己不斷發現和挖掘隐藏在知識中的小秘密,你不想搞明白你一直弄不懂的東西背後隐藏的真相麼?你不想探究一直阻礙你前進的攔路虎到底是什麼,它究竟長什麼樣子麼?再有就是做這件事的價值,比如現在學的基礎學科,它們除了讓自己有機會通過書本了解世界以外,其結果還影響着你将來某一天關于未向的方向和去留的問題,而且有些知識無法在短時間内解決的時候,你不希望到那時能有良好的發揮,讓自己的努力不留遺憾麼?這些需要有足夠的認知,并做好長期學習和規劃的打算。
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将來想過怎樣的生活?那時候的你是什麼樣子的?那時你期望和誰一起共同生活?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達成這些你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能力和知識儲備?學習是長期過程,是一個終身成長的過程,在過程中不斷塑造自我, 提升自我。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出發吧。在新的一年中向着夢想揚帆起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努力!奮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