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武漢,你有留意過身邊的植物嗎?
有一些植物,像自然安排的日曆,陪伴武漢人,一次又一次地度過春夏秋冬,印證歲月流轉。
還有一些植物,或許你每天都能見到,卻叫不出名字,或許藏在細小角落,靜靜生長,卻從未被你發現。
但有一位植物愛好者,多年來緻力于自然科普推廣,對野生動植物,尤其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裡植物的考究,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詩經》距今已有3000年,裡面提到的130多種植物,他在武漢找到并記錄了110多種。
他,就是劉從康。
下面這一組是劉從康的植物手繪作品
他挑出了《詩經》中所載
最具有武漢特色的10種植物
推薦給你
這些植物和《詩經》一起
跨越時空,在武漢已經美了3000年
一起來看看
“詩經中的武漢”
/ 荇菜 /
古今同名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出自《詩經·周南·關雎》篇
龍膽科,荇菜屬
發現于菱角湖公園,其實在解放公園、範湖公園等公園裡常見
/ 車前草 /
《詩經》名:芣苢 (音同“府以”)
今名:車前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出自《詩經·周南·芣苢》篇
車前科,車前屬
發現于興業路,但在路邊、草地随處可見
/ 紅蓼 /
《詩經》名:遊龍 今名:紅蓼
山有喬松,隰(音同“席”)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出自《詩經·鄭風·山有扶蘇》篇
蓼科,蓼屬
發現于興業路,水邊、荒地等随處可見
/ 烏蔹莓 /
《詩經》名:蘞 今名:烏蔹莓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出自《詩經·唐風·葛生》篇
葡萄科,烏蔹莓屬
發現于江岸區石橋二路,路邊随處可見
/ 冬葵 /
《詩經》名:葵 今名:冬葵
六月食鬱(音同“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出自《詩經·豳(音同“賓”)風·七月》篇
錦葵科,錦葵屬
發現于興業路,市區不常見,偶然所見所以很有意義
/ 野豌豆 /
《詩經》名:薇 今名: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出自《詩經·小雅·采薇》篇
豆科,野豌豆屬
發現于興業路,路邊、草地等随處可見
/ 牡荊 /
《詩經》名:楚 今名:牡荊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出自《詩經·王風·揚之水》篇
馬鞭草科,牡荊屬
山地常見,武漢蛇山上的牡荊最有特點
/ 構樹 /
《詩經》名:榖(音同“古”) 今名:構樹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出自《詩經·小雅·鶴鳴》
桑科,構屬
發現于武昌小東門、漢西路,在路邊、荒地等随處可見
/ 茜草 /
《詩經》名:茹藘(音同“如驢”) 今名:茜草
東門之墠(單同“善”),茹藘在阪。其室則迩,其人甚遠。——出自《詩經·鄭風·東門之墠》篇
茜草科,茜草屬
發現于解放大道武漢四中的栅欄邊,在路邊、草地可見
/ 蘆葦 /
《詩經》名:葭、葦 今名:蘆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詩經·秦風·蒹葭》篇
禾本科,蘆葦屬
發現于楚河漢街,水邊、荒地等随處常見
《武漢植物筆記》
/ 大自然的神奇饋贈 /
52歲的劉從康外貌粗犷,卻是個心思細膩的科普工作者。他從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學專業畢業後,本有機會留校,卻選擇走出校園,與城市動植物打交道,與文字打交道,現任武漢出版社科技與少兒出版中心副主任。
△劉從康的手繪本。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多年來,他緻力于自然科普推廣,他認為從事這份工作就要“腳踏實地”了解生活,了解身處的大自然。上下班途中,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外出散步途中,劉從康都會觀察并記錄身邊的野生動植物。
2018年,劉從康出版了《武漢植物筆記》一書,他用紙筆描繪出陪伴着武漢人的草木,标注發現的時間、地點、名稱,配上有趣的說明文字,讓大家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處。
△ 構樹(劉從康 繪),真實的構樹(來自網絡)
“構樹可能是生命力最強的樹,它可以從荒地、溝渠甚至牆縫裡長出。每年7月下旬結果,一顆顆紅色圓球,是很多孩子兒時的零食。”
△ 淩霄(劉從康 繪),真實的淩霄(來自網絡)
“淩霄花大而美,花期長,自古以來就是常見園林觀賞植物。《詩經·小雅》中記載'苕之華,芸其黃矣',指的就是淩霄。”
△ 蘿藦(劉從康 繪),真實的蘿藦的花、果實(來自網絡)
“夏末秋初,蘿藦開始結出角錐狀的蒴果,成熟後開裂,帶着絹毛的種子就像放開了的彈簧,湧出果殼,随風而去。”
△ 烏蔹莓(左)、商陸(右) (劉從康 繪)
“車前草在古代可以作為野菜,中醫認為它的種子有明目功能,《詩經》中有一篇《芣苢fú yǐ》說的就是它。”
△ 火棘(左)、蠟梅(右) (劉從康 繪)
“《詩經·采薇》中的‘薇’,指的是野豌豆,你看到開了花的野豌豆之後,就知道女孩子取名含‘薇’有多美了。”
它們在各處狂野生長
/ 不細看就當成了野草 /
“東門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其室則迩,其人甚遠。”
《詩經·鄭風》中的這首《東門之墠》意境優美,劉從康特别喜歡,可大家知道生長在東門附近山坡之上的“茹藘”是一種什麼植物嗎?
劉從康介紹,“茹藘”,現在又叫“茜草”,在古代它是重要的紅色染料,《夜宴》中章子怡穿的茜紅色華服,古時候就是用茜草來染色的。
2019年,他在府河河堤上首次發現了一株茜草,欣喜之下又沿河岸尋找了好幾百米,卻再無發現,當時心中存下一絲遺憾。
△劉從康的手繪本。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沒想到接下來的3年裡,他陸續在解放大道的武漢四中旁、楚河邊的小公園裡,甚至在位于興業路辦公樓的樓下,他數次發現了茜草的身影,小小的紅色果實,四片輪生小葉子,在路邊、草地裡狂野地生長,如果不低頭仔細看,很容易就把它們當成了野草。
你對它沒有愛
/ 它就躲起來不見你 /
武漢有《詩經》中提到的110多種植物,在哪裡可以看到呢?我們想讓劉從康指一條明路,可是他有些無奈地攤了攤手,說道——
“真的,它們真的随處可見,公園、濕地、綠化帶、草叢,它們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生活在城市裡很多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劉從康的手繪本。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回到上文中提到的“茜草”,發現它的過程,讓劉從康認真思考了人和大自然的關系。為什麼在古代極為重要的染料“茜草”,現在随處可見,卻不為人知?
劉從康認為,随着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染料都是工業化操作,不再需要用“茜草”來古法炮制,慢慢的“茜草”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如此,人和自然的關系也越來越遠,“你對它沒有愛,它就躲起來不見你”。
回歸大自然
/ 蹲下來湊近看,花草樹木很神奇 /
令劉從康感到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青少年熱愛大自然,研究大自然,他策劃、編輯、出版了本土原創科普叢書《江城科普讀庫》,目前已出版《身邊的鳥》《跟地質學家去旅行》《身邊的魚》《身邊的昆蟲》《身邊的草木》等8種,給熱愛大自然的人們提供了一些方向。也發掘培養了很多武漢本土的科普作者,引導多位科研工作者進入科普創作和科普公益活動領域。
△劉從康從事公益科普活動。通訊員陳凱 供圖
這些藏在詩經中的植物
在武漢其實非常常見
蹲下來、湊近看
會發現武漢的花草樹木
比想象裡更加神奇
趕緊帶着愛人、孩子
去身邊尋找和認識這些植物
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魅力
回歸自然,和地球和諧相處
留言區告訴我們
你發現的小小神奇
來源 | 長江日報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武漢發布
撰文 | 甘娟 郭麗霞
手繪圖 | 劉從康
編輯 | 甘娟 司琪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