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1:53:43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1

秦始皇像

文|龍鳳銘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是李白在《古風》中寫下的詩句,生動地描繪出了秦始皇橫掃山東諸侯和統一天下疆土的宏偉氣勢。

秦始皇是曆史上第一位皇帝,所以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充滿着傳奇色彩:

他出生于趙國邯鄲,跟父母在趙國為質,至到9歲才返回秦國;13歲時,父親秦莊襄王過世,他登上了秦國的王位,但是因為少不更事,無理政能力,仲父呂不韋輔政;23歲時,除掉親政兩個威脅:呂不韋和嫪毐,正式親政;39歲,統一六國,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并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50歲,死于出遊路上,在位37年,稱王25年,稱帝12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2

秦始皇像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拿到了一張曆史上最難的一張試卷:疆土是統一了,如何進行管理呢?

因為這張試卷從來沒有人做過,咱們一起來看看秦始皇是怎麼做的:

首先,組織架構的制定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采取的是三公九卿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公九卿分别對應的崗位職責是什麼:

高層:三公(左右丞相、太尉、禦史大夫)

左右丞相:行政機構最高長官,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國家大事一般由丞相統領百官進行上奏;

太尉:最高軍事長官,協助皇帝掌管軍事,但平時沒有兵權,隻有接到皇帝命令符節才能調動或指揮軍隊。

禦史大夫:相當于秘書長,皇帝的诏令由禦史大夫交丞相頒布,同時他還具有監察文武百官的權力。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3

秦始皇像

中層:九卿(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掌握禮儀,掌管宗廟禮儀。

郎中令:警衛官,負責皇帝的安全。

衛尉:衛隊長,掌握皇宮守衛。

太仆:掌握皇帝的車馬。

廷尉:最高司法官。

典客:外交官。

宗正:掌握皇室宗族事務。

治粟内史:最高财政官。

少府:皇帝的私人财務官。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還挺完善的,那麼,每一個崗位又對應咱們現代企業組織中的哪個崗位呢?歡迎留言。

其次,五個統一的推行

第一個統一:統一法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秦律頒布全國執行,結束了戰國時代各國法律條文不一緻的狀況。秦律以嚴苛著稱,尤其對于"治吏",所以秦代官吏不敢貪污受賄,也不敢玩忽職守,理事效率極高。

第二個統一: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專門頒發統一度量衡的诏書,銘刻在官方度量衡器上,發到全國,作為标準器具。當時的1升相當于現在的0.2公升,1尺相當于現在的0.23公尺,1斤相當于現在的256.25克。

第三個統一:統一貨币

戰國時期的貨币很複雜,光币種就有刀、布、錢、貝等,五花八門,不方便流通,秦始皇規定貨币分為二等:黃金和銅錢。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4

秦始皇像

第四個統一: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現各地文字形體差異很大,同一個字往往有很多種寫法,給政令推行帶來了很大的阻礙,怎麼辦呢?于是令李斯等人以秦國的篆文為基礎進行了文字的簡化和統一。

第五個統一:統一私田和賦役制度

戰國時期,關于田地和賦役,每個國家的規定都不一樣,就拿土地制度來說,多數諸侯已實行土地私有制,還有一部分保持土地國有權,呈現一種混亂狀态。于是秦始皇下令推行"使黔首自實田",即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權,但需根據數額征收租賦。

最後,四個動作的追加

第一個動作:遷徙富豪

秦始皇把天下所有的富豪12萬戶通通遷到鹹陽,使六國的貴族失去了反抗的社會基礎和物質基礎,便于帝國的監視和控制。

第二個動作:沒收兵器

秦始皇把民間兵器全部沒收,集中到鹹陽銷毀,鑄成了鐘座和12個金人,從而剝奪了反抗的武器,以保帝國的統一和安定局面。

第三個動作:毀壞城防

秦始皇下令将六國原有的城防(包括邊城、關塞)一律拆毀,破壞了分裂帝國的割據憑借,讓他們無容身之處。

第四個動作:修築馳道

秦始皇為了便于控制廣闊的領土,下令修築馳道,以鹹陽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馳道寬約50步,路基夯實,兩旁每隔三丈種青松一顆。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5

秦始皇像

至此,秦始皇樹立了皇帝的至上權威,确定了秦朝的正統地位,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制度,後來盡管秦朝的壽命很短,但是,後期封建朝代的更叠基本上都是在秦始皇所創立的秦朝帝國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的。

到此, 秦始皇的豐功偉績自是不必說,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的疆土、統一了文字、統一了貨币、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法制、頒布了私田和賦役制、修築了長城、修築了馳道......

可是,後世對他的評價卻是兩面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竟然連續三次遇刺:張良刺秦、荊轲刺秦、高漸離刺秦。這些人都為六國貴族,百姓方面呢?也從起初的感恩到後來的怨恨,他過世後的第一年,陳勝、吳廣就拉開了農民起義的序幕,口号是"伐無道、誅暴秦"。

于是秦朝從秦始皇自己稱帝的13年到秦二世繼位的2年(包括孫子子嬰繼位的3個月),總共存在了15年,是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短命王朝,而且後代幾乎都沒善終,讓人唏噓不已

我們不禁思索,千古一帝、開山之祖,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呢?假設他沒做以下幾件事情,是不是秦朝能多存在幾年?他的威名也将更大?

第一件事情:瘋狂建宮殿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6

秦始皇特别喜歡興修宮殿,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僅首都鹹陽四周200裡内就有宮殿270座,關中有行宮300座,關外400多座,規模最大的阿房宮,大到難以确估,據載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500步(約700米),南北長50丈(約115米)。

第二件事情:修造骊山墓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7

秦始皇剛即位,就開始在骊山為自己修造墳墓,常年使用刑徒72萬人,一直修到死。(劉邦就是在往骊山運送刑徒的路上起義的。)

第三件事情:修萬裡長城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8

秦始皇修長城本是一件好事情啊,但是在修造的過程,常用動用民力數以百萬計,為了趕工程,大批無辜者被羅入刑徒去服苦役,達到路上行人半數都是囚犯的地步。秦國成了一座人間大地獄,百姓生活在恐怖之中。

第四件事情:四處求神仙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9

秦始皇喜歡四處巡遊,并于巡遊時派遣大量的方士去尋找神仙,求取長生不老的仙藥。後來就出現了徐市的帶着數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蓬萊求仙。

秦始皇也是死在巡遊求仙的路上,因為衆臣不敢在他面前提"死"字,所以,直到彌留之際才給公子扶蘇留下玺書,誰知道現官不如現管,趙高乘機策動政變,勾結李斯篡改了他的遺囑,立少子胡亥為帝(就是那個無能并比他老爸還殘暴的秦二世)。

大家看一下,假設這四件事情沒有發生,或者說沒有這麼極端,秦朝是不是能多存在幾年,秦始皇的威名也将更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這個曆史故事,又給咱們當今的企業帶來哪些啟示呢?筆者覺得主要是以下四個啟示: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績(千古一帝秦始皇)10

啟示一:性格特征利弊雙依

秦始皇性格外放、豪氣沖天,以結果為導向、意志堅韌不拔,崇尚武力治國,所以在打天下時,這種性格特征非常有優勢,但是在治理天下時,卻也突顯出了這種性格的弱勢。比如過于威嚴,下臣在他面前不敢說真話;比如過于自信,下面不敢推翻他的任何舉措;比如過于果斷,決定做得太快容易出現隐患.....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每種性格特征都是利弊雙依的,所以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長。

啟示二:功成名就後不要飄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認為天下無敵了,所以建宮殿、修陵墓、求神仙.....總之怎麼奢華怎麼來,以顯皇權的威嚴,可是真正天下無敵了嗎?非也,老百姓是水,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後來不斷地出現貴族刺秦和百姓起義。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一樣,成功後隻顧自己享樂和盲目追求大于自己實力的物質,都是屬于"飄"了,有很多人因此而吃虧了,一定要引以為戒。

啟示三:得人心者長治久安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連續三次遇刺:張良刺秦、荊轲刺秦、高漸離刺秦。這些人都為六國貴族,百姓方面呢?也從起初的感恩到後來的怨恨,他過世後的第一年,陳勝、吳廣就拉開了農民起義的序幕,口号是"伐無道、誅暴秦"。這是為什麼?因為不得人心,所以難以長治久安。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一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人性是平等的,人心所向才能讓衆人追随,共同進退。

啟示四:不要癡迷封建迷信

秦始皇的封建迷信思想是有名的,相信有長生不死之術,還不允許衆人提"死"字,為了讓自己實現長生不老還采取了很多奇葩的舉動,比如派人求仙、自己則每時每刻在不同的宮殿玩神龍見首不見尾、寵幸江湖術士等,最後暴斃在求仙巡遊路上,連遺囑都沒來得及立,讓趙高鑽了空子篡改遺囑,扶了一位最不成器的秦二世,直接導緻了秦朝的短命。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一樣,如果過于癡迷封建迷信,以為自己不成功隻是時運不濟,而不去自省真正的原因就非常可怕了。其實最好的運氣是努力,因為越努力越幸運。

以上僅為個人陋見,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啟發,也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的智慧,更希望您能轉發此文幫助更多的人受益,謝謝!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即删,謝謝!)

#秦始皇##曆史故事##教育故事##企業管理##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