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答案?作者:高啟傑(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崔乾慧(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答案?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高啟傑(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崔乾慧(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
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大背景下,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不僅對激活農村傳統産業發展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意義重大,而且對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切實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影響深遠。
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取得非凡成就
近年來,我國農村産業有了長足發展。各地立足農村特色資源,面向市場需求,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是構建了農業産業體系,提升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具有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功能集合、政策集成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激發各項要素與生産主體活力。首先,促進了農業生産方式轉變,推動了多種形式的适度規模經營。截至今年3月,家庭農場超過380萬個,農民合作社達到222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95.5萬個,服務覆蓋全國約38.4%的小農戶。其次,優化了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布局,使産業發展更加協調。到2021年,每個脫貧縣都形成了2至3個優勢突出、帶動力強的特色主導産業,脫貧人口人均實現産業增收2200元以上。再次,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農業豐産豐收提供有力保障。最後,壯大了新産業新業态,為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重塑了新型城鄉關系,優化了農村生産生活空間布局。首先,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二産業為農業提供了包裝、物流、倉儲、通信等設備,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完善,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其次,保護了農村生态環境。各地區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傳統與現代融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培育生态環保産業,開發可再生能源,促進了生态環境保護。再次,弘揚了農村傳統文化。農業與文化、旅遊産業融合,傳承了民族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遺産,保護了傳統村落與鄉土文化。最後,促進了城鄉融合。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推動了公共資源統籌,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與共同繁榮。
三是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保障了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首先,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業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提高了農産品附加值,給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回報。在克服嚴重自然災害、農資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散發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下,2021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31元,實際增長9.7%。其次,提高了農民生活品質。随着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深化,城鄉交流日漸頻繁,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消費觀念逐漸變化。再次,提升了農民素質。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帶動了優質教育資源下沉鄉村,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了農民的知識與技能。最後,加強了民生保障。在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過程中,各地政府通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障了農民在城鄉間可進可退,調動了農民發展積極性。
以“五鍊重構”促進産業深度融合,帶動農村産業提質增效
發展農村産業,重點是要在縱向上打造農業的全産業鍊,推動産業向上下遊延伸,在橫向上推動農業與其他産業深度融合,從而以産業鍊、價值鍊、供應鍊、利益鍊、創新鍊的“五鍊協同”,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彰顯農村産業的多元價值,更好地實現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一是要縱深推動産業鍊延伸,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當前,我國農村産業融合仍處于初級水平,很多人片面地認為農村産業融合就是農産品生産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缺少對農業具有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态等多種功能的理解和認識,導緻對農業多種功能的開發程度不高。因此,要在确保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促進農業産業鍊延伸,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其中,重點要促進産業鍊延長發展,推進産業功能拓展,從而帶動産業調整升級,激發農村産業的内生發展動力。
二是要動态實現價值鍊提升,提升農村多元價值。當前,農村産業融合面臨一産不強、二産不優、三産不活的多重困境,上下遊之間的聯結缺乏靈活性和動态性,造成農産品附加值較低、聯農帶農效果不佳等問題。應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等多種産業的融合發展,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農村休閑旅遊、農村電商等産業,發揮農村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提升農村的經濟、生态、社會和文化價值。首先,以農産品加工業貫通産加銷環節。引導市場主體做優品種、品質、品牌,構建高效集成的加工體系,打造區域共用品牌,提升品牌公信力。其次,以農村休閑旅遊業融合農文旅産業。依托田園風光、村落建築、鄉土文化等優勢資源,圍繞多業态聚集、多場景應用,發展農事體驗、研學科普、民宿康養等休閑農業新業态。最後,以農村電商對接科工貿産業。将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農業生産營銷的各個環節,并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引導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市場主體到農村布局,培育農村電商實體及網絡直播等業态。
三是要加快維護供應鍊穩定,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和其他産業不同,農村産業大多地處偏遠、物流成本昂貴。農村産業融合應打通供需鍊條,拓展銷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實現産銷的有效對接。一方面,應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體系。首先,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打通農産品流通銷售渠道提供保障。其次,推進産地倉儲保鮮冷鍊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産品保鮮、存儲難題,降低運輸成本和過程損耗。最後,健全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集散配送站點,提升農産品商品化處理、品控分揀、打包配送、統配統送等綜合服務能力,解決物流成本高、配送速度慢等問題。另一方面,應對接産銷資源,搭建數字化銷售渠道。首先,整合資源,探索形成集農産品生産、加工、流通于一體的訂單化生産、批量化供應的農業供應鍊體系。其次,建設農業供應鍊信息平台,促使農産品市場信息精準對接,進一步拓寬農産品流通渠道。最後,強化标準化生産與質量控制,配備智能化設施設備和質量追溯設備,鼓勵使用“一品一碼”等追溯技術設備,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
四是要協調完善利益鍊構建,分享産業增值收益。當前,農村産業融合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滞後,農戶在獲取發展資源、争取政策支持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構建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多元主體獲得産業發展的紅利。因此,要明确權責利和收益分配模式,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發展格局,讓各主體共享全産業鍊增值收益。一方面,應構建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農戶、農民合作社、村集體和龍頭企業簽訂農産品購銷合同或開展股份合作等形式,構建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保持多元主體間穩定的合作關系,确保農戶持續發展和獲得穩定收入,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農産品供應的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增強農産品持續供給能力。另一方面,應明确多元主體的權利和責任,激發多元主體的活力。在多元主體的有效溝通與協調的基礎上形成合力,構建齊抓共管、互動共建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好地引導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更有效地保障多元主體能夠分享産業增值帶來的收益。
五是要切實加強創新鍊支撐,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當前,仍然存在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導緻生産、加工、銷售等一系列活動同外部技術、資源的融合互動不足。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農業設施裝備條件,可以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因此,要加強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工作,加速實現設備、工藝、産品等方面的升級,做到全程優質、全鍊提升,拓展農業提質增效的空間。一方面,應推進全鍊條技術創新和各環節産品創新,促進農業技術研發與農業生産、食品加工、生物材料等産業的融合互動,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産業鍊的應用,進一步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标準化、數字化水平。另一方面,應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相關閱讀: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标杆和高質量發展示範者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民族偉大複興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助力低碳美麗中國建設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不忘初心,讓人民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破解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梗阻,奠定高質量發展雄厚基礎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教育與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好新時代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實現“雙碳”目标貴在統籌兼顧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