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2:22:47

他們是醫院的後起之秀

他們是醫院發展的不竭動力

他們是茁壯成長的優秀青年骨幹

他們用奮鬥與擔當譜寫最美的青春之歌

以青春韶華,鑄精誠大愛

讓我們走進婦兒醫院的青年才俊們

一起感受下他們的風采

01

小兒外科:陳偉明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陳偉明:他讓柳葉刀擁有醫者的溫度

“當醫生有點意外,一開始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築設計師,學醫實習後,對外科‘一見鐘情’,感到外科醫生穿上白大褂拿手術刀很帥很有儀式感。”

2007年陳偉明從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回到家鄉泉州,成為泉州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一名醫生。這位紮根臨床小兒外科的“80後”醫生,從醫13年,4000餘個日夜,上千名兒童因為他的堅守恢複健康,上千個家庭因為他的付出重拾歡聲笑語,憑借精湛醫術、拳拳愛心治愈了一個個患兒。

醫心彌堅,讓更多患兒因“一刀”受益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2

回憶剛入職的時候,陳偉明接手了一個腸套疊的患兒,小男孩即将過周歲生日,按閩南風俗家裡定好了酒席準備宴請親朋。可小男孩突發嘔吐,診所看了之後卻不見好轉,直到孩子便血,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焦慮的家長将孩子送到我院診治後确診為腸套疊。當孩子家長聽說可能要手術,頓時六神無主,陳醫生耐心安撫完家屬情緒,仔細觀察孩子病情,決定先進行空氣灌腸,最終灌腸很順利,很快孩子恢複了活蹦亂跳,“當時孩子的爺爺奶奶差點當場跪下了,說了很多感激的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外科醫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泉州市兒童醫院小兒外科的發展,近年來普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兒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亞專業齊全,治療水平在省内處于領先地位,無數手術案例的成功也讓他對小兒外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很多小兒疾病通過手術就可以恢複健康,而且這個小孩子會因為你的這一刀而終身受益。每當看着做完手術的孩子,半年後蹦蹦跳跳地回來複查,那種喜悅和成就感使我不斷地肯定着自己當初的選擇。人生若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小兒外科。”

溝通有方,柳葉刀上有溫度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3

兒外科不同于一般科室,不僅醫生要技藝精湛,而且需要對家長進行溝通、科普。兒童外科常常遇到家長難以理解的情況,有時病情還會突然發生變化,家長情緒激動,身為外科醫生更需要耐心地解釋,取得家長的信任。尤其是很多家長一聽到需要“手術”二字,會六神無主,這時候往往需要耐心安撫家屬的情緒,陳偉明會盡量将孩子的病症和手術利弊講得透徹易懂,患兒家長都非常感動。

“他對病人和家屬很耐心。”這是與陳偉明共事的醫生護士們對他的評價。兒外科和孩子們打交道的機會多,可安撫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孩子很小,不能表達。作為醫生,要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在他接診的病患中,年齡最小的才出生一天。陳偉明說,“跟這些小患者相處與成人不同,既是醫生,有時候更像父親。” 陳醫生經常遇到孩子既不願說話,又不配合治療,家屬束手無策。當他見狀,沒有強行給患兒治療,他一般先安撫孩子,再觀察孩子症狀,悄悄對孩子進行檢查。當兒科醫生多年,他也掌握了不少哄娃技巧:對于小一點的兒童,先了解他的興趣,再跟孩子玩成一片,對于10歲左右大點的兒童,要用平等如朋友般的語氣和孩子近距離溝通,減少孩子的對抗情緒。接觸久了,孩子們也喜歡上了這個陽光親切的叔叔。陳醫生走在醫院的病房,孩子們都會親切地喊他“陳叔叔”“小明叔叔”。

說起家庭,陳醫生滿心愧疚,因為工作,他能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時間太少。忙碌的時候,他一天要連做10台手術,連續站立好幾個小時,隻有中午十幾分鐘的吃飯時間。“孩子的老師讓我對兒子多點耐心,我說我都把耐心給了患兒了。”陳醫生打趣地說道,是的,醫生都用微笑為自己代言,他們把耐心和溫馨留給了每一位患者。

如今,陳偉明用耐心、愛心在小兒外科堅守了13年。“我做的一切都很平常,當兒科醫生就要有點情懷。”這是陳偉明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然而,正是他心中的那份情懷,讓柳葉刀擁有了醫者的溫度,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生命,點亮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希望之光。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02

新生兒科:許景林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為新生兒撐起生命的綠蔭

這裡24小時燈火通明,時時刻刻都在密切關注着嬌弱的新生命。閃爍跳動的心電監護儀,整齊排列的暖箱、輻射台、呼吸機......各種生命監護儀器和搶救設備陪伴着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不時地發出“滴滴”提示聲,這裡便是許景林醫生的“戰場”: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的使命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6

許醫生的父親和爺爺是鄉村醫生,也就是赤腳醫生,從小耳濡目染父親和爺爺走村串戶為生病的村民送藥治病,堅定了許醫生的從醫信念。“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做的是我想做,我喜歡的工作。”許醫生告訴小編,“看到可愛的小寶寶,在我手中轉危為安,看到巴掌大的小不點一天天長起來倍感欣慰,每一次我将手伸進暖箱,孩子立即握住了我的手指,這一刻,一股暖流傳遍全身。”

即便已過去5年,提起這位25周胎齡、體重僅有800克的筷子寶寶,許景林依然記憶猶新。5年前的一個午夜,負責新生兒院前120轉運的許景林醫生接到我院産科的電話,一個25周的早産兒,需要新生兒科團隊複蘇搶救。這個寶寶是好不容易懷上的,他承載着整個家族的希望!當時寶寶因為胎齡太小,體重也才八百多克,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 ,出現RDS、肺出血、BPD等各種早産并發症,經過一系列插管複蘇後,寶寶多次在死神邊緣徘徊,看着渾身插滿管子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非常焦急,也非常配合,許醫生依然記得當時孩子奶奶說過一句話感動了我:“小寶出生的時候不會哭,呼吸都沒了,是醫生你幫我們搶救過來了!我們相信醫生,我知道醫生們盡力了,不管有沒搶救過來,我們家屬都很感激你們”,最終孩子成功挽救。許醫生說,一個孩子關系着一個家庭的幸福,家屬對我們如此信任,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盡百分百的努力,這也是科室帶頭人陳冬梅副院長對我們的教誨。從醫以來,許景林也一直将這句話踐于行,用專業和全心全意的堅守诠釋了一名新生兒科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為無數重病甚至瀕臨夭折的患兒撐起生命的綠蔭,為無數病患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

默默耕耘,為新生兒保駕護航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7

談及十餘載的從醫經曆,許景林感受頗多:“新生兒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啞科’,孩子不會描述,隻能完全靠病曆與細心的檢查來判斷病情,所以需要非常細緻,更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

“我09年剛到新生兒科的時候,當時隻有幾十個病人,後來科室帶頭人陳冬梅副院長改變了‘坐等病人’的服務模式,在全市率先開展‘院前轉運、急救工作’,在她的帶領下,科室業務急劇遞增,床位數從原來的20多張擴到現在的180張,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國内前列的新生兒救護中心。病人來自泉州本地,來自莆田,甚至漳州、龍岩、汕頭等其他地區,這是老百姓對我們的信任!在業務技術上,科室也在福建省地區率先開展了CRRT、ECMO等核心技術,出去參會其他地區醫院談起泉州市兒童醫院,無不豎起大拇指.........”提起科室的發展,許景林臉上洋溢着自豪感,救治的患兒越多,他覺得自己的使命感越強,責任感也越強。常規的檢查、診療,在許景林看來,都是蘊含着大知識的,多年來,他參與臨床工作積累經驗,不斷将理論結合到實際的工作中。2017年-2018年,許醫生主持開展新生兒深靜脈置管、新生兒臍靜脈置管新技術,并在陳冬梅副院長帶領下協助科室新生兒持續血液淨化治療(CRRT)及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新技術的開展,填補福建省新生兒CRRT及新生兒ECMO技術的空白。

除了看病做手術之外,醫學碩士畢業的他,業餘仍堅持不懈地學習和掌握兒科最新動态,學術觀點,更新和提高業務知識,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最新診療技術。他于2018年獲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一項,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一項及國内多項多中心臨床研究。目前已在《中華兒科雜志》、《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國小兒急救醫學》、《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學術論文“新生兒急性膽紅素腦病62例臨床分析”參加2016年“第八屆圍産醫學新進展高峰論壇”大會交流。此外,許景林于2016年-2019年任科室教學秘書,連續獲得“優秀教學秘書”稱号。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03

麻醉科:連建烽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無影燈下的幕後護航

“鮮花不屬于你,贊美和榮耀都不屬于你,可你讓我感受安全感受安全,就像綠葉随風搖曳,撫慰着我的鎮定與安甯……”一首名為《麻醉醫師之歌》的歌詞,唱出了麻醉科醫生的不易,也讓人們對麻醉醫師這一職業有了深入的認識。而連建烽醫生就是這麻醉醫師中的一員。

2005年,連建烽從福建醫科大學畢業,考入了泉州市兒童醫院開始了自己的醫生生涯。本來立志當内科醫生的連建烽,因為醫院麻醉科的需要,被麻醉科挑中了,“當時我對麻醉科的認識和大家一樣,覺得就是打一針然後坐着看監護儀,比較枯燥,就拒絕了。麻醉科主任聽了後,讓我先别急着決定,等實習完再做定論。麻醉科實習後,對麻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覺得麻醉就是在外科平台上做内科ICU醫生的事情,偶爾碰上危重病人還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那種成就感,所以就留在了麻醉科。”連醫生微笑着告訴小編。這一幹就是十餘年,他都一如既往地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作為麻醉醫師的力量,為一例例手術的成功實施保駕護航。

麻醉不止是“打一針”的工作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0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麻醉醫生是神秘的。他們早出晚歸,工作環境密閉。許多人甚至連他們的家屬都誤認為,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殊不知,麻醉遠非如此簡單。特别是對幼兒、産婦手術而言,麻醉醫師為保證手術順利實施所承擔的責任與風險就更大。不論手術時間有多長,麻醉醫生都要全程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為手術醫生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為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這就是業内流傳“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的真實寫照。

連醫生回憶說,曾經碰到一個産婦大出血,術中小孩出生後,子宮血管就像關不上的水龍頭一樣,流淌着血,整個手術持續了八個多小時,術中一度因為病人出血太多,血不夠輸,血色素因為太低,機器完全測不出來,這是一場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和生命的賽跑。快速輸液、輸血、止血、搶救,看似簡單,卻耗費近8個多小時。這八個多小時的戰鬥完全不會感覺到累,因為整個手術過程中,大家的神經都是高度緊繃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成功挽回了一個新生兒媽媽的生命,也挽回了一個家庭。手術結束後,筋疲力盡的同時,又倍感欣慰,因為産婦醒過來後第一句話不是問孩子健不健康,而是說了一句“謝謝醫生”,這也成了他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名麻醉醫生的力量源泉。

“安全起飛、降落”,為生命護航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1

“世上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模一樣的,也沒有兩個人的身體是一模一樣的,麻醉科醫生當得越久就越如履薄冰,因為99%的麻醉跟飛機一樣,要全程監護,保證病人的麻醉要順利起飛、平穩飛行、安全降落。但一旦出現那1%的緊急情況一般都是能直接危及生命,需要能夠在呼吸心跳停止前的那短暫的兩三分鐘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連建烽深有感慨地說道。

手術結束,麻醉科醫生的工作還在繼續。全麻手術結束後的半小時至一小時内,麻醉并未終止,鎮靜、鎮痛、肌松等全麻藥物藥效尚未完全消退,很容易發生危及生命的并發症。連建烽告訴小編:大數據顯示,通過麻醉科醫生持續的精心監護,可大大降低術後因麻醉并發症而死亡的發生率。

多年來,連建烽經手的手術未發生一例醫療糾紛,這源自他一直秉持“一切以病人的安全為中心”的座右銘。“作為一名稱職的麻醉醫師,最基本的要有責任心,有敬業精神,更要終身學習……”連建烽說,“隻要有機會出去學習我都會出去,不論是學術會議,還是各種培訓。隻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對最先進的麻醉技術有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履行麻醉醫師的職責,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在過去的十餘年中,連建烽不僅完成了在職碩士研究生學業,還前往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麻醉科學習小兒麻醉,以及北京協和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科進修學習。

十餘載無影燈下的堅守,滿滿地承載着連建烽對麻醉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對麻醉技術的鑽研與付出。一路走來,沒有鮮花和掌聲,有的是無影燈下的默默陪伴,有的是對病人生命的安全護航。

杏林路上碩果累累(婦兒青年多才俊)1

來源:微信公衆号 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

0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