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春的一個晚上,山東濟南,準備去長沙保險學院進修的幾個年輕人,圍坐在一起,探讨1992年進駐中國保險市場的友邦模式,探讨已經成立的平安、太平洋保險公司對未來保險市場的重大影響。
正是年輕氣盛的我們,率性張揚地發表着自己對保險業未來發展的看法。
當時産壽險還沒有分業經營,我們也沒有預見這個未來。但人微言輕的我們預言了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的銷售模式的改變:
未來的壽險産品一定會從為單位服務走向為個人服務,友邦保險的上門式壽險營銷,一定會成為未來保險銷售的主要模式。
1996年,我在長沙保院脫産進修學習時,接到單位電話通知,産壽險正式分業經營,公司所有在外進修學習的人員,統一分到了财産險公司。
因為身在校園,所以對産壽險分業經營的整個過程,完全沒有經曆。
我所知道的是,寒暑假回家的時候,曾經是一家人的PICC,已經變成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6年的中國人壽,招募了第一批壽險營銷員。
經過培訓後,這一批營銷人員開始了走家串戶,推銷當時國人還基本上沒有什麼認知的人壽保險。
正在放寒假的我,在家門口生平第一次遇到了上門推銷保險的壽險營銷員。
那個年代的壽險營銷比較流行掃街,正在門口玩的我家4歲的外甥女,就這樣落入了壽險營銷員的眼中,于是跟着就敲響了我家的門。
第二天,我就跟着她走進了中國人壽,參觀了營銷早會,拜訪了自己的老領導。
個人營銷,這個嶄新的壽險營銷模式,就這樣真實地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的思緒回到了1995年初春的那個晚上,曾經畢業于保險學校的幾個年輕人,意氣風發的讨論着保險行業的未來。
時間不過兩年,這個我們曾經在研讨中的前景,就這樣真實地走進了我們的職業生活,也從此改變了國人對保險的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