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張 銳 夏 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晏華華
“印象深刻的駐足,刻骨銘心的記憶。”回想起今年6月考察企業時的情景,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依然激動不已,“光谷從光電子産業特色鮮明,到光電子産業‘獨樹一幟’,十年磨一劍。光谷包括我們這些企業,都經曆了蝶變、革新、重塑。”
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的十年飛躍,是湖北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到湖北考察調研,為湖北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荊楚兒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打赢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推動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打好以長江大保護為重點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書寫了鳳凰涅槃、鳳舞楚天的“荊”彩華章。
湖北省襄陽市,臻芯傳感科技工作人員趕制汽車用傳感器訂單。楊東攝/光明圖片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未來科技城。武漢東湖高新區供圖
1.科創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回憶,2013年以來3次考察武漢光谷,主題相同又不同,相同的仍是科技創新問題,不同的是要求和外延更高更廣。
湖北念茲在茲的,是怎麼充分發揮科教、人才、産業等比較優勢,着力解決一批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發展中的重大“卡脖子”問題。
“我切身感受到了襄陽對人才的重視和關愛,也更有信心把工作鑽研得更好。”7月13日,湖北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非,獲得“隆中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金。6年前,他從美國回到襄陽,率隊研發新能源汽車新型快速充電機系列産品,中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區快充站、光儲充系統項目,行銷海外。
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湖北出台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意見,制定了加強人才發展激勵、财稅金融支持、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政策舉措,構建起“四梁八柱”,打造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态。
從武漢大學中國首顆以學生研發為主的微納衛星發射升空,到華中科技大學不斷突破引力常數G值全球最高測量精度……多年來,湖北許多科研成果與創新産品,不斷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目前,湖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在鄂“兩院”院士達80人。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30個,排名全國第4位。
從2012年到2021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由1545家增至14560家,GDP由22590.89億元增至50012.94億元。去年,湖北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排名重返全國第7位。其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超20%。
2.呵護荊山楚水,當好“守井人”
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把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于坐擁1061公裡長江幹流裡程的湖北來說,是政治責任,也是發展所需。常言道,治荊楚必先治水。據《湖北省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江幹流34個監測斷面的水質Ⅱ~Ⅲ類的占91.2%。
曾經,“化工圍江”讓母親河難以喘息。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興發集團壯士斷腕,拆除、搬遷臨江生産設施,複綠岸線,奮力轉型升級,成功培育微電子新材料、有機矽新材料、綠色生态除草劑等優勢産業。2021年,企業業績創下曆史新高。近年來,以興發為代表,宜昌市累計推進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
一條大江,兩口水缸。湖北肩負着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守井人”的使命。7月7日,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在丹江口市開建。
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說,引江補漢工程将南水北調工程與三峽工程兩大“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通道,連通長江、漢江流域與華北有關地區,将提高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改善漢江流域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減弱和漢江中下遊水生态環境問題。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整治入江排污口,取締非法碼頭,岸線複綠,漁民退捕上岸……2021年,湖北主要河流的275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中,水質優良為Ⅰ~Ⅲ類的占94.2%。其中,長江、漢江幹流湖北段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為優,确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
守護荊山楚水,扮靓荊風楚韻。當下,湖北正争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示範區,建設長江國家博物館。
3.用心用情為群衆服務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群衆大事小事都在社區。
“2020年3月,武漢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親臨我們社區考察指導。”武漢東湖生态旅遊風景區東湖新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陶久娣回憶,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給社區工作者回信,勉勵我們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用心用情為群衆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大考。人口過千萬的武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收放之間、平戰之間,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我是黨員讓我來,我是黨員我先上。2020年,在武漢保衛戰中,4.45萬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抗疫。武漢不斷完善下沉制度,确保單位“下得去”、基層“接得住”、服務“有實效”。目前,全市超過15萬名黨員下沉社區。此外,武漢還推動職能、編制、資金等資源下沉,如探索将社區書記聘為事業編制人員,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湖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更大力度向基層放權賦能。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做強街鎮、夯實社區(村)。2021年,湖北選派駐村工作隊1.26萬支、駐村幹部4.04萬人。眼下,湖北正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用心用情解決群衆的急難愁盼。
大江流日夜,奮鬥無窮期。6100萬荊楚兒女正同心同向,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2012】
●全省地區生産總值22590.89億元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9148.93元
●高新技術企業1545家
●全省衛生人員總數38.7萬人
●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5.3萬張
●全省高校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386086人,招生406957人,畢業353014人
【2021】
●全省地區生産總值50012.94億元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86415.55元
●高新技術企業14560家
●全省衛生人員總數56.5萬人
●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3.5萬張
●全省高校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99723人,招生512478人,畢業416408人
數據來源:湖北省委宣傳部提供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7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