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泌尿腫瘤研究所所長葉定偉教授團隊對亞洲前列腺癌近30年來流行病學變遷系統歸納後發現,亞洲前列腺癌患者有别于歐美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特點,并從基因組層面分析了亞洲前列腺癌的差異化特征,為推動制定針對亞洲人群特異性的前列腺癌個體化診療方案指明了研究方向。日前,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Review Urology 》。
研究團隊成員、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朱耀教授介紹說,在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增速分别高達8.92%,13.37%; 2020年死亡人數達5萬多例,是美國的兩倍。然而,亞洲前列腺癌患者傳統上仍被認為是小占比人群,既往針對亞洲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及基因組學特點尚未有系統性歸納分析,嚴重阻礙了亞洲前列腺癌精準診療的進展。
此次研究葉定偉教授團隊回顧了既往30餘年全球範圍前列腺癌流行病學變遷數據後發現,亞洲前列腺癌發病率顯著低于歐美國家,但亞洲不同國家之間發病率存在顯著差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前列腺癌發病率相對越高;其次高脂高蛋白飲食、吸煙、酗酒、超重與肥胖是亞洲人群患前列腺癌的高風險因素,而進食果蔬、綠茶、咖啡及體育運動是亞洲人群患前列腺癌的保護性因素;再者亞洲前列腺癌死亡率/發病率比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前列腺癌死亡率/發病率比越低;最後是進行前列腺癌篩查的亞洲國家,前列腺癌患者遠處轉移比例顯著降低,總生存率同步升高。
葉定偉教授表示,這些發現表明了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之間,以及亞洲内部不同國家之間前列腺癌流行病學特征存在巨大差異;另一方面,這些發現也對現有亞洲前列腺癌診療體系具有顯著啟發,預示了随着經濟水平持續發展,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将進一步升高,而積極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高脂飲食、吸煙、肥胖等可能有益于降低患病風險。最重要的是,在亞洲地區積極推廣PSA篩查能極大改善目前初診轉移性前列腺癌的高占比現狀,顯著延長患者生存。
目前,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在全國率先推行社區前列腺癌篩查項目,發起“泌尿腫瘤基層巡講暨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将前列腺癌篩查工作規範化、标準化,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了12家“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基地”,22家“前列腺癌精準篩查社區服務站”,并開設國内首個“前列腺癌篩查門診”。
葉定偉教授團隊對亞洲前列腺癌患者與歐美前列腺癌患者之間的基因組學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盡管亞洲前列腺癌與歐美前列腺癌在解剖學上均歸類為前列腺惡性腫瘤,然而在分子層面卻存在巨大差異。“雖然名為前列腺癌,特點卻不盡相同。”葉定偉教授說,亞洲人前列腺癌與歐美前列腺癌本質并不相通,照搬歐美數據對亞洲患者進行診療其實并不科學、也并不精準。未來需要多做具有亞洲人群特色的原創性、引領性研究,目的隻有一個提高中國乃至亞洲人群前列腺癌診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