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的創造過程?記者 陳青 通訊員 朱素珍舞台上,橫溪鎮童心幼兒園幼兒舞龍隊的少兒龍《騰飛鄞州》朝氣蓬勃,東南小學少兒曲藝教育實踐基地小朋友的甯波小調《成長之歌》旋律輕快,二年級小朋友葉宇翔的“武書”《缸鴨狗的傳說》惟妙惟肖,華泰小學少兒曲藝教育實踐基地同學們的甯波走書《誠信大媽》聲情并茂;舞台下,鄞州區首屆中小學生手工藝作品制作大賽優秀作品正在展出,來自各所學校的同學們現場展示了竹編、金銀彩繡等手上功夫,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非遺傳承人的創造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記者 陳青 通訊員 朱素珍
舞台上,橫溪鎮童心幼兒園幼兒舞龍隊的少兒龍《騰飛鄞州》朝氣蓬勃,東南小學少兒曲藝教育實踐基地小朋友的甯波小調《成長之歌》旋律輕快,二年級小朋友葉宇翔的“武書”《缸鴨狗的傳說》惟妙惟肖,華泰小學少兒曲藝教育實踐基地同學們的甯波走書《誠信大媽》聲情并茂;舞台下,鄞州區首屆中小學生手工藝作品制作大賽優秀作品正在展出,來自各所學校的同學們現場展示了竹編、金銀彩繡等手上功夫。
前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鄞州區主場活動中,鄞州少兒非遺大放光彩,讓大家看到了非遺傳承的希望。
鄞州區非遺中心負責人說:“非遺的生命力在于傳承,隻有在年輕一代中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血脈,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們的非遺事業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年來,鄞州區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推進學校開展常态化非遺教育,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通過建立非遺傳承基地、開設非遺課程、舉辦非遺講座、組織學生非遺作品比賽等,鄞州區非遺的活态傳承播下了一顆顆種子。目前該區已有非遺教學傳承基地20個,今年還将增加一批新的教學傳承基地,金銀彩繡、朱金漆木雕、灰雕、竹編等32個非遺項目在40多所學校開設了非遺課堂。全市唯一的校園綜合非遺館——四明中學非遺館去年建成開館,鄞州區非遺中心與區曲藝家協會共同在東南小學和華泰小學建立了少兒曲藝教育實踐基地。
如今,特色非遺項目課程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橫溪鎮金峨小學舞龍隊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舞龍舞獅錦标賽中獲一等獎;橫溪鎮中心初級中學舞獅隊的《獅舞》獲2017年浙江省中小學藝術節舞蹈比賽一等獎、2018年“甬上風華”甯波非遺表演優秀展演獎;姜山鎮中心初級中學學生的竹編作品榮獲首屆浙江省百姓手藝教學成果獎和甯波市第二十屆勞技操作比賽一等獎;五鄉鎮中心小學少年内家拳獲浙江省體育局頒發的集體體育項目金獎和“非遺薪傳”——浙江傳統體育展演活動優秀展演獎等。
非遺進校園,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等它發芽成長,就是非遺傳承的希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