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言故事
② 無線協議與平台知識
③ 如何入門,避雷指南
④ 對智能家居未來的看法
#前言故事#最開始點燃我對智能家居火苗的,是漫威電影《鋼鐵俠》中的托尼.斯塔克無所不在的智能管家:“賈維斯”,這位智能管家照料着鋼鐵俠的起居,甚至能幫助主人分析理解事情。正是這樣的場景,讓我對未來智能家居生活有了無限的遐想。
回到現實中,我開始了改造成全屋智能的想法,從樹莓派純手工打造簡單的聯網開關,第一次遠程打開了空調,那種興奮感現在都還能還原在腦海中。
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不顧父母的極力反對,逐步對全屋進行了改造,以時間線來算,我應該是國内最早的一批智能家居玩家。
多年以來我玩遍了國内外不同的物聯網産品,各種無線協議、平台,如何打通自動化,可以說遇到的坑也不在少數,那麼這篇文章我想好好聊聊智能家居如何入門這件事。
這裡按照我對智能家居的理解分為三個等級。
① 基礎:單線程預設指令,也就是我最早用樹莓派實現的遠程開關電源,點對點,需要主動操控。
② 進階:多線程觸發,多種條件同時觸發自動操作。
③ 高階:多設備互通加機器判斷,該階段最重要的是機器判斷,也就是說智能産品要學會開始判斷我的需求,比如:地上有垃圾,攝像頭能對地面進行監測,再調動掃地機器人進行局部清掃。目前,隻有掃地機器人和攝像頭能達到及格線。
自機器出現以來,最純粹的目的就是減少人類重複繁雜的勞動,那麼智能家居其實也一樣,隻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裡,智能家居的自動化更上一層,它是自由預設的,可以擁有識别能力甚至在未來擁有理解能力。
以我目前搭建的全屋智能家居來說,清晨,人體傳感器識别到有人體活動,窗簾升起,空調關閉,簡單洗漱後吃上昨晚預先放在電飯煲的食材,電飯煲半夜已經悄悄自動烹饪;出門後,門窗傳感器識别關門動作,攝像頭檢測到家裡處于無人狀态,呼叫掃地機器人出動清掃。盡管以上的智能場景是不完美的,也絲毫不影響帶來的幸福感提升。
智能家居不是為了智能而智能,順便諷刺一下某款智能洗衣機的,把衣服扔進去還要掏出手機刷一下 NFC 标簽,連接後在 APP 中選擇清洗模式。這類的洗衣機往往會弱化機身上的按鍵,從而突出手機和語音操作,是典型的“所謂智能”
智能家居的連接協議搞清楚了嗎?
在快速發展的智能家居市場,除了互聯網品牌瘋狂擴張外,傳統的家電品牌也意識到市場需求,逐步在家電中加入 Wi-Fi 模塊,讓家電的控制多了一種選擇。
很可惜,這麼多公司的加入還是沒能讓智能家電走進千家萬戶,這裡提個數據,目前全國智能家居的普及量隻有不到 2%,智能家居市場不但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
『兼容性』
智能家居發展之初,每家都在建立自己平台和協議,試圖占領市場一家獨大。各玩各的,導緻原本消費者可以每種家電選擇自己信賴的品牌,現在隻能遷就平台和協議選擇産品,不然就隻能在手機上安裝一堆軟件,讓智能家居市場更加碎片化。
目前,盡管有像 Google、亞馬遜這樣的巨頭站出來,倡導建立共有平台來解決智能家居兼容性問題。但,大家不要抱有過多期待,就像安卓統一推送聯盟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沒能完成,其中涉及各家的利益問題,品牌不會輕易放手。
Wi-Fi 直連、ZigBee、藍牙Mesh
所以本期入門指南,我們先從了解智能家居協議開始,常見的有 Wi-Fi 直連、ZigBee、藍牙Mesh。
不同的連接協議和産品定位有直接關系,Wi-Fi 連接的帶寬最大,能夠在遠程獲取更及時的數據,比如:掃地機器人、電視、攝像頭、智能音響,但産品往往都需要插電使用,原因是 Wi-Fi 直連的是三個協議中功耗最大的。
而像一些需要無線放置的智能産品,就要用到功耗更低的連接協議,比如:人體傳感器、門窗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小小的電子就能滿足 1-2 年續航,接入量上限也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ZigBee 和藍牙 Mesh 是不能直連的,需要網關作為橋接,相當于在家裡組建了一個小型内網。
ZigBee、藍牙 Mesh 的差異:雖然都能提供低功耗的無線傳輸,但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東西,裡面走的數據不一樣,有點類似大家都用對講機說話,别人說英文我說粵語,通話技術都是對講機,裡面說的内容不一樣,互相講不通。性能上 ZigBee 優于藍牙 Mesh,接入量上限更高。
國内的産品更傾向于選擇藍牙Mesh,主要的原因是成本差異,兩者成本差了四五倍,很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ZigBee 貴那麼多實際上和授權費有關,ZigBee 芯片基本上隻有兩家歐美企業在生産,完全是歐美企業關門打狗的結果。
而且前面說到了藍牙 Mesh 接入量不如 ZigBee 的問題也有解決辦法,比如小米把網關直接做到了智能音響裡面,每台智能音響都能充當網管,接入量自然不成問題。
平台限制
上述隻是連接協議的限制,各家還都有自己的平台。有些是隻做平台,像蘋果 HomeKit 就是典型的例子,自己隻搭建平台,這些巨頭需要做的就是讓其他服務商不斷加入自己的平台,收取相應的授權費,而前面提到的連接協議兼容性問題,應該不在蘋果的考慮範圍内。
相反,小米屬于自己搭建平台,靠的是産品賺錢的公司。大家有沒有發現小米的智能音響賣得特别便宜,廠商巴不得直接送給你,當你有了該平台的智能中控,後續想要互通家裡的設備都隻能選擇印有“米家”标簽的家電。
講完了無線連接協議和平台問題,我們再聊聊如何選擇搭建的第一步。
單品搭建
如果你是已經裝修好的房子,想通過簡單的改造達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體驗,米家是個不錯的方案,米家大部分的産品是由生态鍊公司負責,小米官方也間接參與到這些公司的設計和研發中,這樣的發展模式能最大程度的豐富平台的産品覆蓋,當然産品的優劣也面臨參差不齊的現狀。
實際上,米家也對外授權了平台接入服務,隻不過是在【其他平台設備】中接入,隻能使用功能小愛音響操控,無法和自家産品享受同等體驗。
之所以在這裡推薦米家,最大的原因還是産品覆蓋夠全,價格也相對最為實惠,與其同時起步的天貓精靈、小度、京東,産品過于分散,單平台覆蓋面無法與小米抗衡。
全屋定制
不想來回折騰,又是新房子或者打算重新裝修的,可以考慮全屋智能家居定制。這種方案可以很好的布局走線、聯動、與裝修風格搭配,目前相應服務商布局比較早的是歐瑞博,Aqara、華為也在加速布局分這塊蛋糕。
當然,全屋定制的服務相比自己改造費用是高昂很多的,其中會包括前期的設計、實地勘察、用戶溝通、産品安裝調試,反正你有錢,人家全包。
實際上,市場比我想的走得更前一些,全屋定制的服務商已經對酒店、房地産進行合作,直接在最底層提供全套的服務,以後消費者買來就是現成的全屋自動化體驗。
以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單品搭建和全屋定制會同時存在很長時間,智能家具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産品還是不夠智能,智能家電的更新叠代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兩種方案各有優勢,得看用戶實際情況分析。
智能家居肯定是未來必然發展的趨勢,無論你承認與否,市面上越來越多家電都已經貼上了“智能”的标簽。
未來智能家居的核心競争力一定不是單單産品本身,而是AI 算法,也就是文中講到的多線程理解自動化能力,預計未來十年智能家居産品将會進入全新的 AI 時代,我想那個時候或許鋼鐵俠中的“賈維斯”真的出現在我們家中。
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了我對智能家居的想法、無線協議與平台的知識以及選購方向,接下來【消費者指南】系列中還會有更多相關内容,比如具體到自動化場景搭建,産品選購避雷等等,歡迎尾巴們持續關注【消費者指南】系列。
以上配圖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