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棠,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01
生來醜陋
公元1052年,北宋賀氏迎來了一個新生小兒,新生兒醜陋的長相驚到了包括穩婆、産婦等在内的一種人。好在穩婆能說會道,直言剛出生的嬰兒面貌越醜,長大了才愈加龍章鳳姿,日後定大有作為。說得床上正暗自神傷的産婦轉悲為喜,高興地賞了穩婆不少的銀錢。
賀府上下一片喜悅。賀老太爺給新生的孫子取名為“鑄”,期待他能扭轉漸頹的家室,重鑄家族輝煌。
等候在妻子産房外的賀安世,則冷靜很多,賀氏作為北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後——孝惠皇後的娘家,賀家的女兒尚有機會嫁入高門,男兒卻再無在廟堂上一展宏圖的機會。惟願孩兒平安康健。
大概是父親未曾許願孩兒長得越來越好看。随着年紀漸長,小賀鑄眉眼漸開,卻依然不好看,甚至很是醜陋。
小夥伴們一次次地嘲笑,激起了他内心的怒氣,他用盡畢生所學的所有詞彙去反擊,去扭打,可别人隻要一句“賀鬼頭”就能将他擊倒在原地。他也偷偷傷心哭泣,甚至在書本上搜求更多的詞句去回擊,清早起來練習武藝。
後來,他越長越高,曾經嘲笑他的小夥伴在面對他瘦弱如雞,嘴皮子也沒他會引經據典,罵的人體無完膚之後,再也沒人敢正面罵他醜。他也從日複一日的翻書過程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看到了更大更寬廣的世界。
他還是那麼醜,面色青黑如鐵,眉目高聳,口歪嘴斜,甚至因為面貌的醜陋,身長七尺的優勢似乎也成了劣勢,站在人群裡,醜陋得衆人一眼可見。可他也能坦然面對友人間的調笑戲谑。
“賀鬼頭”的稱呼,也随着他的文名在文壇漸漸傳開。
等到人過半百,頭發稀疏時,發髻盤在頭頂上,幾乎插不住發簪,小得可憐。他的“梅子黃時雨”早在文壇為衆口所傳,“賀鬼頭”變成了“賀梅子”,還有損友郭祥正嘲笑他頭秃發髻小,又沒胡須,指着他的發髻說:“此真賀梅子也。”“梅子”諧音“沒髭”,笑話他“梅子黃時雨”盡管寫得好,人卻長得難看。他也不過一笑而過。
年輕時少年氣盛,不能忍受别人的批駁,幼年時常被人嘲笑的經曆,讓他練得善于辯駁,也給予了他敏感的心性,以至于常常好當面指責人的過失,言談之間,稍不滿意就極力反擊,哪怕是權貴,也從不留情面。
“喜劇談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诋無遺辭。故人以為近俠。與人語,不少降色詞。喜面刺人短。遇貴勢,不肯為從谀。”
直言辯駁的後果就是得了一個“狂放”的名聲,同時在官場上也沒朋友。
如今年紀大了,相貌什麼的也沒所謂了,無論“賀梅子”還是“賀鬼頭”又有什麼區别。
跟人吵架辯駁,實在不如回家到藏書閣中校勘書籍,自得其樂的好。
人們都覺得“賀鬼頭”生得難看,家裡的一萬多藏書可不會。
況且他們有一萬多藏書嗎?
老賀的家财很貧窮,精神很富有。
02
皇親國戚光環的副作用
宋朝開國之前,宋太祖娶了賀家的女兒為妻,生子德昭。賀皇後的父親賀景思,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征善戰的女婿搖身一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可他可憐的女兒,此時已經魂歸離恨天。
身為過世的皇後的娘家,當今的國丈,能有什麼前途呢?賀景思并未做任何奢望。
宋太祖卻是個念舊情的,封賀景思為廣平邵王, 賜第開封隆和裡。賀家的榮耀還沒怎麼開始,宋太祖就去找他的皇後了。
他的弟弟宋太宗繼位,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太祖、賀後之子趙德昭,甚至将自己的親弟弟趙廷美逼出了抑郁症,最後抑郁而終。
賀氏一族戰戰兢兢,生怕什麼時候就能惹來殺身之禍。所幸,太宗沒那麼嗜殺,甚至對賀家恩寵有加。
皇帝的恩寵,讓賀家人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心全意的将身家性命都托付于趙氏王朝。
雍熙三年,賀鑄的五代祖懷浦和其子令圖(賀鑄高祖),本着為國為民的初衷,多次向太宗倡言, 向契丹收複失土。甚至親自帶兵上陣,不幸作戰失利, 全線崩潰,父子二人均戰死。戰死未有功,甚至為整個北宋統治集團的懦弱和妥協背了一口黑鍋。
北宋統治集團對契丹采取投降忍讓政策後,積極主戰的懷浦父子便受到譴責。
一朝清算,顯赫了三代的賀家從此便逐漸敗落下去。
往前,賀鑄的曾祖、祖父、父親都不過是正九從八的低級武官。
往後,賀鑄、賀鑄的兒子、孫子、曾孫……隻要掌權的還是趙光義的後裔,隻要他們還依靠着這一點皇親國戚的光環,選擇恩蔭補官,賀氏就會一直沉淪下僚。
宋朝官場,重文輕武,重視由科舉入官的文官,輕視恩蔭補官的武官,恩蔭補官不僅被視為“無出身”低人一等,還在任職與遷轉上受到更加嚴格地限制,絕大多數終身智能為中下級官僚。
曾經的皇親國戚的光環,時過境遷後卻成了賀家人身上抹不掉的桎梏。
賀鑄他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想改變家族的命運,那麼隻有一條路,參加科舉考試。
他刻苦讀書,希望能夠走上這條陽關道。
可命運給他的安排卻不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爽文劇本。
童卯之年,父親病逝、母親病弱,貧寒的家庭,除了“開國皇後的母家”的頭銜是金燦燦的,其他再無一點其他顔色。
隻要活着,吃飯就是大問題。為了母親和自己的一口吃食,17歲的少年,離家赴汴京,20歲以恩蔭補官,任右班殿值。
被命運逼迫着走上恩蔭補官道路的賀鑄,在武階中輾轉二十年,隻遞升了四級,在武臣三班中由倒數第三位升至倒數第七位,官職卑微。
昔年初踏入仕途時雄心壯志的少年郎,渴求戍邊衛國、建立軍功以“金印錦衣耀闾裡”的雄心壯志,經曆官場磋磨後,變成了“少年此心今老矣,問舍求田從此始”的白頭老翁。
後來,在李清臣、蘇轼等人的推薦下,改任文職,但他又自請任閑職祠吏官。終其一生,始終沉淪下僚。
時也、運也、命也。
《三鳥詠之三子規行》
賀鑄 〔宋代〕
長江靡迤山坡陀,旅竹荒松蒙茑蘿。
蠶初眠起風日暖,梅弄黃時煙雨多。
山間有徑行逶迤,倦客據鞍生睡魔,奈爾思歸啼鳥何。
子規鳥,不如歸去好。
誰家西北最高樓,幾為王孫怨芳草。
子規憐爾解歸飛,我獨何心長不歸。
十年迹絕蘇門道,夢裡舊遊知是非。
一官竊食官倉米,十口之家飽而已。
金印錦衣耀闾裡,少年此心今老矣,問舍求田從此始。
《将進酒·小梅花二首》
賀鑄 〔宋代〕
城下路。凄風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頭沙。帶蒹葭。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黃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開函關。掩函關。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閑。
六國擾。三秦掃。初謂商山遺四老。馳單車。緻緘書。襲荷焚芰,接武曳長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安穩處。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
03
英雄豪情
年輕時的小賀,還沒有經曆過社會的毒打,最多經曆的是人們對他面目醜陋的辱罵。
那時的他雖然心性敏感,但也豪情萬丈。他看過許多書,最喜歡欽佩的便是司馬遷《遊俠列傳》中記載的朱家、劇孟、郭解等遊俠,他們“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 已諾必誠, 不愛其軀, 赴士之阨困”的俠義精神,深深吸引着小賀,讓他的内心燃燒着一把火,時時想要路見不平一聲吼。睥睨權貴、嫉惡如仇,是這種“俠士”必備的英雄特質。
他這麼想,也确實這麼做了。哪怕因此得罪權貴也在所不惜。
曾有貴人子監守自盜,賀鑄遣退衆人後,道明貴人子盜竊時間和數量,讓其甘願領罰,看着貴人子甘願領罰,他哈哈大笑,甚是寬慰。
人們都稱贊他有俠義之氣,可也都離他更遠了,能夠做朋友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小賀有時候有點郁悶,也有點不解。
他為民發聲,始終關注社會民生,揭露統治集團的弊端,無一不是狂放之士所為。尤其是在蘇轼貶官期間,結交蘇轼,卻在其起複時再無詩歌往來,實在是一點都不肯借了友人的光。
後來很多年後,小賀變成了老賀,他稱年少時的自己是“少有狂疾”,又曾以“北宗狂客”自況。可他卻從不後悔曾做過的那些“傻事”,經過社會錘煉的老賀,變得深沉内斂,涵養淡泊,但仍未丢卻豪俠狂放之氣。
《六州歌頭》
賀鑄 〔宋代〕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垆,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蓬。官冗從,懷倥偬;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雲衆,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04
專情直男
或許是因為從小經曆了太多的嘲笑,小賀年輕的時候對自己的相貌非常沒有信心,以至于到了娶親的年紀,心裡生忐忑。
家裡為他娶得妻子是宗室女,與他同病相憐。他是太祖皇後娘家的後裔,而妻子趙氏則是太宗弟弟趙廷美的後裔,祖上都是被太宗皇帝逼迫緻死,也算是“門當戶對”,頗有淵源。
她會嫌棄我長得醜嗎?小賀每天在心裡差不多都要問自己一百遍。
三書六聘,迎來大婚。當挑開蓋頭,看着面前女子溫柔的目光,小賀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來。
寒來暑往,成親後的日子過得飛快,快到還在夏天,妻子就要給他準備冬衣,在那打了無數補丁的唯一的皮裘衣上縫縫補補。小賀為妻子為何如此性急,趙氏說相傳古時候有個人臨到女兒快出嫁了,才急忙去請大夫醫治女兒脖子上的腫瘤。冬天要穿的時候再補,不是和這古人一樣癡傻嗎?兩人哈哈大笑。
成親真的好,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為你立黃昏。有人溫柔相待、傾心以付,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唯一的不美妙,就在于為生活所迫,外任放職,與夫人常常分離。直到賀鑄四十六七歲時,仍然“鴛鴦俱是白頭時,江南渭北三千裡。”(《惜餘春》)。
但趙夫人從未有怨言。兩人長久的離别,帶來無盡的相思和離别的不舍。
賀鑄在多首詩詞中寫下對夫人的不舍與思念。
《小重山》
賀鑄 〔宋代〕
花院深疑無路通。碧紗窗影下,玉芙蓉。當時偏恨五更鐘。分攜處,斜月小簾栊。
楚楚冷沉蹤。一雙金縷枕,半床空。畫橋臨水鳳城東。樓前柳,憔悴幾秋風。
直到1098年,此時賀鑄已經46歲,因母喪,依制停官在蘇州閑居。他把妻子接到蘇州,夫妻團聚,這時他打定主意,漂泊半生,再也不跟妻子分開。
可命運此時又擺了賀鑄一道,1100年,趙氏不幸病故。相聚不到兩年,就此陰陽兩隔。
賀鑄哭天搶地,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那麼好的妻子就此一朝離去,他不敢想自己以後還能如何過下去,在他心裡,他已然如同梧桐一般,去世的妻子帶走了他一半的生命。
忍痛将妻子葬于蘇州郊外,而後孑然一身北上汴京述職。等再返蘇州時,面對妻子的墳冢,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鹧鸪天(半死桐)》。
《鹧鸪天》
賀鑄 〔宋代〕
重過阊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栖新垅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世上最真心待他的人,從此不在了。每每想及此,不忍潸然淚下。
05
彩雲易散
母親、妻子的相繼離世,仕途上的不如意,讓賀鑄更無心仕途,“垢面蓬首,不複與世故接”。
生活還是要繼續,自蔔居蘇州後,賀鑄居于蘇州城内醋坊橋,在城外橫塘還有一别業小築,便于讀書校書,日常扁舟往來兩處住所之間。
南浦橫塘,遠離官場,雖然貧窮,倒也安然。
然而命運的反複,常常在于它的出人意料。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三月上巳節,賀鑄如往常一般從橫塘乘船回城中的住所,進城時已是黃昏,恰逢出城參加袚禊活動歸家的人群,不寬的河道上一時船隻擁擠,吳侬軟語此起彼伏,甚是熱鬧。
就在這熱鬧中,一陣嬌笑聲從旁邊的船隻上響起,賀鑄好奇的回頭,一眼就看到一位嬌态可掬的女子,在同身邊的同伴說笑着,她尚有稚氣的眉眼,嬌俏的容顔,像一道陽光照進了他陰霾的心間。
兩隻船在船夫的運籌帷幄下,魚兒一般錯開,那女子的身影卻深深的刻在賀鑄的心間。
《攤破木蘭花》
賀鑄 〔宋代〕
南浦東風落暮潮。祓禊人歸,相并蘭桡。回身昵語不勝嬌。猶礙華燈,扇影頻搖。
重泛青翰頓寂寥。魂斷高城手漫招。佳期應待鵲成橋。為問行雲,誰伴朝朝。
原以為隻是萍水相逢,不想在梅子新黃,細雨紛飛的四月,兩人再一次相逢。賀鑄在女子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詫異。
難道這是老天對我喪母喪妻的補償?老賀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
或許女子隻是對賀鑄奇特的外貌印象深刻,可看在賀鑄眼中,已然成了一見傾心,再見生情的緣分。
她整理發髻的姿态、遠山般的眉黛,和那天黃昏的細雨一般,萦繞心頭,讓人難以忘懷。
我要娶她!生活如此艱難,我還是要為自己再活一次!
老賀内心深處深藏的豪俠之氣,對生活的熱情重新被點燃。
他興緻勃勃的做了所有準備,甚至想好了要以什麼樣的禮儀迎娶佳人進門,可在他構想好了未來,找了人去打聽她姓甚名誰,家住何地時,得到的卻是芳魂已逝的訃告。
李之儀的《題賀方回詞》說:”右賀方回詞。吳女宛轉有餘韻,方回過而悅之,遂将委質焉……一日暮夜,叩門墜簡,始辄異其來非時,果以是見訃。繼出二阕,已嘗報之。曰:已儲一升許淚,以俟佳作。于是呻吟不絕,淚幾為之堕睫。”
與其說是愛情的花朵尚未來得及開放就凋零,不如說是賀鑄重新燃起的生活的希望,在瞬間熄滅。早知如此,不如從未相逢。
悲歌當哭,傾淚一鬥,也換不回佳人的笑顔。那場美好的相遇,就如同雨後的彩虹般,瞬間消失。
賀鑄提筆将滿腔哀思付于詞中,作《青玉案》《感皇恩》,以寄無處安放的情思。
《青玉案》
賀鑄 〔宋代〕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臯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感皇恩》
賀鑄 〔宋代〕
蘭芷滿芳洲,遊絲橫路。羅襪塵生步。迎顧。整鬟颦黛,脈脈兩情難語。細風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舊遊,山無重數。花底深朱戶。何處。半黃梅子,向晚一簾疏雨。斷魂分付與。春将去。
如果說愛妻的離世,賀鑄已是“梧桐半死”,此時的賀鑄,則是徹徹底底的斷絕了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情,意識到“春将去”,人生裡的春天再也不複存在。
蘇州是他最不忍提及的地方,也是他最不忍離去的地方。
徽宗大觀三年(1109)57歲,以承議郎緻仕,蔔居蘇南,後因薦起複一年後,再度辭官,定居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雠,以此終老,編成《慶湖遺老後集》。
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靖康之變前夕,他卒于常州僧舍,享年73歲。
一生與危辱無涉。
賀鑄一生,他愛過、痛過,卻從未怨過、恨過。
人生實在辛苦,上天處處在給他擺道,可他坦然受之,在生活的夾縫裡,盡力保持着自己的赤子之心、豪放之氣,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成為的人,付出過真心,也得到過真心,哪怕付出萬千辛勞,也從未言悔。
一生着實辛苦,卻也在北宋黨争叠起的政壇上從未陷入泥淖,一生清正;逝于靖康之變前夕,未見家國淪喪的恥辱,是為大幸。
-作者-
白棠,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熱愛古詩詞,喜歡在詩詞中品味百味人生,追尋千百年前詩詞作者的秘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