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别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當你忍不住吼孩子,請靜下心來看看這8句話(特别家教1138期)當孩子犯錯、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總是容易發火、吼叫,甚至打罵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能不能不要總是找麻煩!”“你怎麼這麼笨?豬腦子.....”這樣的批評教育,不僅無效,甚至還會起反作用。劍橋大學心理溝通課《贊揚與責備》裡就提到:責備引發的羞恥和内疚,有積極正面的存在價值,但責備也具備摧毀性,它激發的是被排斥和被驅逐的恐懼。它能讓我們為了被群體接納努力活着,也能讓我們多次被排擠之後渴望去死。所以批評孩子時,請家長記住以下8句話,簡單卻很管用哦!
1.就事論事,不要上升到人格辱罵
解讀孩子犯錯,一般都是行為問題。我們應該評價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誤就攻擊孩子的自尊。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打人不對,因為會傷害到别人。” 但不能說:“你幹嘛打人,你腦子是不是有病啊?”人格辱罵不僅不能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變得自卑或暴力。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孩子才會知道錯在哪裡。明白這樣做的後果,才能修正自己的行為。
2.不要威脅孩子,愛是教育的前提
解讀“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威脅不能使孩子内心真正信服,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了。”久而久之,孩子反而會變得膽小怯懦,做什麼都小心翼翼。所以在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時,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當做前提。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愛你”,但是媽媽很生氣,因為你做了……,這是不對的。”當孩子确定你生氣也是愛他的,他才有勇氣面對錯誤,接受批評。
3.不要想當然地指責,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解讀千萬别看到孩子犯錯就劈頭蓋臉一頓批評。有時候孩子的“錯”并不是有意為之。可能是一時疏忽,比如不小心碰倒花瓶;可能是能力不足,比如力氣不夠,東西拿不穩;也可能隻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他跟你說話,你卻忽略了他……先問問孩子:“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這樣做?”耐心聽聽孩子的解釋,了解前因後果,避免冤枉孩子。弄清楚事情原委,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才能讓批評教育更有針對性。
04.不要因為氣急就打孩子
解讀教育專家尹建莉說:“暴力教育,隻會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通過暴力手段教育孩子,看起來效果很快。你隻要一打孩子,孩子一定會大喊:“我知道錯了。”這種“認錯”方式,是孩子情緒上的恐懼,是暴力催生的答案,而不是教育的結果。暴力永遠無法從根源糾正孩子的錯誤。它隻能讓孩子暫時停止不良行為,卻沒法教會孩子是非曲直。孩子自然也無法真正理解和真心接受父母的教導。
05.不要翻舊賬,重複批評隻會适得其反
解讀很多父母都會不自覺用翻舊賬的模式,企圖通過不斷重複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吸取教訓。實際上,翻舊賬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到羞愧,還會讓孩子覺得:“反正在你們心裡,我永遠都做不好,那就沒必要做好了。”孩子一旦出現這樣的想法,就更不願意反思和改進,還會破罐子破摔。就像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當父母總是翻舊賬,把孩子定義成一個“總是犯錯,死不悔改”的人。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往這個角色靠近。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反饋,比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因為你一直表現都很好。”正面的反饋,是孩子改變的動力。
06.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
解讀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都會不分場合就訓斥孩子。面對這種場面,孩子的第一反應是逃避這個丢臉的情境。他們隻會想:“你能不能閉嘴不要說了,别人都盯着我了,好丢臉!”而不會想到:“我做錯了。”這個時候,即便你說得再有道理,孩子也聽不見。這種方式還容易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自卑。孩子2歲左右,就已經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他們。所以在外面,哪怕再生氣也不要批評孩子,等回到家再好好跟孩子說。就算要當場教育,也應該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空間再跟他溝通。維護了孩子的自尊,教育才能繼續推進。
07.不要吼叫,低聲教育更有效
解讀批評孩子不等于罵孩子。高音調會不斷刺激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産生焦慮和恐懼。孩子聽不見你的大道理,隻記住了你的歇斯底裡。還會選擇屏蔽你的聲音,以緩解内心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正面管教:不兇不吼教出好孩子》一書中寫道:“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低聲調能讓孩子的心理防線軟化,還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聽你說話的内容。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妨盡量把聲音放低些,用輕和的語氣,指正孩子的錯誤。
08.不要孩子一犯錯,就立刻嚴懲孩子
解讀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犯錯以後,二話不說就讓孩子罰站,以為這樣孩子會長記性。兒童教育家海姆·吉娃特說:“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發生,他隻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其實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承擔其後果,才能讓每一次錯誤都成為孩子成長進步的契機。就像孩子偷拿錢,父母沒有打罵孩子,告訴孩子是非對錯後,就和孩子商量,讓他撿垃圾“還債”。孩子雖然覺得累,但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願意承擔這樣的後果。
來源:山東省家庭教育,内容來自中國網教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