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白露時節是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 · 習俗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白露時節,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此時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釀白露酒
蘇浙地區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飲白露茶
我國一些地區還有飲白露茶的習俗。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幹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白露 · 養生調養精神
古人雲:“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有蕭瑟肅殺之氣,秋風落葉、凄風凄雨,往往讓人觸景生情而悲秋,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因身體疾病而産生垂暮之感,誘發消極情緒,嚴重者終日郁郁寡歡,少語懶言。白露時節要積極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甯,以适應秋天“容平”之氣;要主動排解悲憂傷感之情,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走親訪友、參加體育鍛煉、郊遊旅行、登山賞景等,開闊心胸以消解憂愁、惆怅等不良情緒,或靜練氣功,收斂心神,保持内心的平靜。
清潤養肺
1. 主動喝水以潤肺
秋季主燥,而肺為嬌髒,更易遭受燥邪侵襲而發病,因此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節多喝500毫升以上水,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保持肺與呼吸道正常的濕潤度;平時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要定時飲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宜喝新鮮的溫開水或淡茶水,亦可加入少許蜂蜜,每天早、中、晚都要喝1~2杯水,每天喝水不要少于6次。另外,還可直接将水“攝”入呼吸道,其方法是将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水蒸氣,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2. 調理飲食以養肺
燥為秋邪,易傷津損肺,耗傷肺陰,因此要戒煙限酒,适當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芡實、梨、百合、枇杷、蘿蔔、蜂蜜等。另外,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均具有養陰潤肺、健脾化痰的作用,可以常食。同時,飲食要清淡,宜吃易消化的食物,當痰多時應停食肉類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辣椒、胡椒、孜然、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期間,一定要忌食,否則不利于炎症的恢複。
3. 清潔氣道以淨肺
秋日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運動鍛煉和娛樂時應到空氣流通的場所,不要在馬路邊、地下室下棋、打牌,否則會對呼吸道、肺部有害。在大風、陰霾天等空氣質量較差的時候,盡量少出門,減少刺激,即便要出門也應戴上口罩。
早睡早起
白露之後天氣漸涼,進入“陽消陰長”的階段,陽氣逐漸收斂,而陰氣開始盛行,因此起居也要順應這種變化。《黃帝内經》中就講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故應盡量做到早睡早起,與秋季相應。
如何預防生病
1. 及時添加衣物
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裸體了,因為此時天氣将逐漸變涼,人的機體調節功能常來不及适應,易出現傷風感冒。因此,此時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但也不宜突然添加太多、太快,體質好的人應該以輕裝薄素為宜,體質較弱的人要及時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物,切不可忽增忽減,以防受涼,同時要特别注意腳部的保暖。另外,秋季一定要增加适量的耐寒鍛煉,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2. 白露切莫貪涼
白露時節應慎食瓜類等生冷水果,同時也要少吃冷飲、生冷海鮮等寒涼食物,避免傷及脾胃,脾胃虛弱者更應該注意。另外,秋天屬肺,味屬辛,且氣候幹燥,故應少吃生姜、牛肉、羊肉、辣椒等溫熱之品,以防肺氣過剩,耗傷津液,可以适當多食甘淡滋潤之品,既可調補脾胃,又能清肺潤燥,防治“秋燥”。為了健康過冬,人們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既往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一般應少食多餐,多吃溫性且易消化的食物。另外,白露節氣晝夜溫差大,夜間休息時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受寒,故在睡前要關好窗戶,注意做好腹部、關節等部位的保暖工作,以免受涼帶來一些疾病的困擾。
3. 鍛煉動靜結合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非常适合鍛煉身體的季節。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因人而異,不宜進行過于劇烈的活動,以爬山、打太極拳、散步等較為舒緩的運動為主,要量力而行防止損傷。秋天是人體精氣處于收斂内養的階段,故運動量不宜過大,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鍛煉時若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 鍛煉後感到輕松舒适,則表示已經達到了标準。所謂“動靜結合”,是要注意做好熱身以防拉傷。秋天氣溫下降,時常陰雨連綿,人體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血管收縮,關節活動能力減弱,鍛煉前若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則易引起關節韌帶、肌肉拉傷等,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
來源/微信公衆号“健康中國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