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緻良知?現在的中國,在世界上可以說是在一流強國的行列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現在傳承下來的僅有的文明古國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像老子,孔子,孟子,王陽明在這些人物中王陽明被稱作完人,是一個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在德行上緻良知傳承至現在;在功績也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更是丢下一部王陽明心學供後人學習傳承,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知行合一緻良知?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在的中國,在世界上可以說是在一流強國的行列。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現在傳承下來的僅有的文明古國。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像老子,孔子,孟子,王陽明。在這些人物中王陽明被稱作完人,是一個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在德行上緻良知傳承至現在;在功績也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更是丢下一部王陽明心學供後人學習傳承。
天賦異禀。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學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王陽明算是一個生而知之的人。在八歲的時候就立志成聖成賢,讓其他人隻能望其項背。立志之說也是現代人需要考慮重視的一等大事。一句聖人之道,悟性自足,聖人必可學而至,是他的經典歸納,也給後人指明了方向,給凡凡是人帶來了希望。
聖人之路。王陽明八歲立志成聖成賢,也不是把這句話喊出來就成為了聖人。是經曆了一段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練的自我覺醒之路。兒時的王陽明也是天真爛漫的,曾經格竹子格到餓暈,新婚之夜不進洞房進了道觀 ,跟每個人的童年一樣滑稽可笑。壯年時也經曆了奸人迫害,差點丢掉性命。也正是這些成就了一位千古聖人。在仕途中創立十家牌坊殺伐決斷,不得已殺掉一幫暴徒也痛苦流淚,大局觀之中有不失細節,在随從灰心喪氣的情況下也能安撫下屬。這也許就是聖人跟凡人的不同,他手裡有刀,心中有佛。一部陽明心學更是名揚海内外,造福無數人。
良知啟蒙。因為緻良知平台才更多地認知到陽明心學。為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為以後的發展定立方向。每個人的學校生活是天真爛漫的,跟是同學又是朋友的人在一起沒有任何利益關系,享受着無限的美好。步入社會經曆了一些事情才知道人情世故,爾虞我詐,世态炎涼,所謂朋友的定義悄然發生着變化,認識的人不是良師益友,成了人脈關系。想随波逐流學習各種生存技能遊走于生意場,又覺得哪裡不對。直到遇到了陽明心學。知道要守其本心,要立正志,走正道,走自己笃定的路。
知行合一。世以不第為恥,吾以不第動心為恥。這句話應是執行是否知行合一最恰當的參照。按照常理,人就是知行合一的。小孩子的童言無忌算是知行合一,是人本來就有,可以說是吾性自足。面對小孩子的童言無忌大人往往是哈哈一笑,沒有評判,不管對錯,非常自然。可如果一個大人說話像小孩子那樣直白,往往就會得到異樣的眼光,會覺得這個人缺心眼。同一件事情人的反應就這麼大相徑庭。是小孩子對了還是大人錯了?在西方的觀念裡一定是有的,在中國的智慧裡并沒有确切答案。或者說人應該是像小孩子一樣直白地表達自己看到的知行合一,還是以一個成人的判斷就當下的情境做出回應。這裡應該是内方外圓,自己的心要正,礙于面子可能不像小孩子那樣直白的表達,也不能因為面子問題做出敷衍離譜的回應,不說都比谄媚要好。又或者說:為什麼小孩子能知行合一,大人卻不能了,難道知行合一是錯的?這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遮蔽。每個人的良知是與生俱來的,就是一個賊也不希望别人叫他是賊。隻是人的現狀讓他不能無所顧忌地表達,甚至是做出一些傷害社會的事情,甚至被社會慣性遮蔽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一個做錯事的人要寬容,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明白他有改過自新的可能。我們也見過好多起步是做不利于社會的事情做起來,後來有走向正道的人。當然也有頑固不化一生都在跟這個社會作對的,這隻能說是他的命運,不是與生俱來就是這個樣子。這也就催生了法律,大家要共同恪守的底線。這裡要注意,合法不等于合理。法律可以白紙黑字羅列出來,道理并不是,是發散性的,是要體會的。到這裡有人會說既然是緻良知,那觸犯法律也就沒有什麼用了。其實不然,因為每個人手裡還有一項獨有的權利,那就是選擇的權利。做錯了事,可以選擇破罐子破摔,也可以選擇亡羊補牢;觸犯了底線,可以魚死網破,拼命一搏,也可以選擇臣服接納,收獲一個高尚的靈魂,給後人有所啟發。希望每個人不管處于何時何地何種境況,都要用好自己選擇的權利。還有人會講:知道要知行合一,但就是做不到。首先左右人的成長的因素是随機的,想把事情做好不一定是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大家要理解接受。即使無法左右結果,也要有一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态度。要保留可能性,做就有希望,向往知行合一就有希望。其次,不能知行合一是未真知,像紙上談兵一樣隻是理論上的知道,實戰中一定會一敗塗地。好多人高尚的詞語隻是口号,給他人洗洗腦,時間久了也成了給自己洗腦,默認自己成了知行合一的人而已。要知行合一就得做一個真人。現在好多人無法做一個真人,考慮的是面子,别人對自己的态度,成了一個面具人。要做一個真人光靠學習是不夠的,需要思想的躍遷,不是解決這個問題,而是讓這個問題不再是一個問題。比如小時候尿床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害怕擔憂各種糾結。時過境遷,現在想想有什麼呢。這個過程又需要學習,隻有前面99%的學習才能出現後面那1%的成功,這是大多數人要經曆的旅程,畢竟生而知之的人還是少的。再往下就是靈活運用了。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西方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中國文化就是陰陽辯證的了,同樣的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我們不能直來直去又不能谄媚蒙騙,看似矛盾其實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怎麼說怎麼做沒有一個可量化的标準,隻能運用孔子的中庸之道。做出決定的時候回到那顆良知之心,在衡量一下不同決定的孰重孰輕,兩害相權取其輕嘛,做出一個合法合理的動作就已經超過絕大部分人了。去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自己的使命,相信每個人一定會知行合一,緻得良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