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年前夕遊桃花潭

新年前夕遊桃花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3:38:12

作者:李思輝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節意味着回家團圓。然而媒體報道,近年來,一些人年輕人卻出現“怕”的心态。怕被催婚、怕被拿來和别人對比、怕送紅包不堪重負……各種有形無形的“怕”步步緊逼,令許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懼。很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患上“春節社交恐懼症”。

新年前夕遊桃花潭(祈年文潭别讓近鄉情怯)1

“近鄉情更怯”的背後既有城鄉生活習慣的差異、話語體系的差異、文化習俗的差異,更有交流方式不夠科學的問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觀存在,文化上的差異也由來已久,但長輩對後輩的愛和期許始終如一,年輕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也根深蒂固,雙方在感情上、在出發點上并不對立,隻是交流的方式出了問題,并由此加劇了文化的割裂,制造了焦慮的情緒。

誠如專家所言,捅破城鄉差異的窗戶紙,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共同語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而共同語言、共情能力,最原始、最根本的載體還是牽引我們不辭舟車、千裡返回的故鄉。不論走得多遠,人們都不會忘記兒時生活的故土,都會時常憶起曾經嬉戲打鬧的場景,以及盼着過年的心情。在外漂泊時,人們常常小心翼翼地詢問電話那頭,故鄉“石牆黛瓦、又見炊煙”的古村落還在嗎?“古道西風,小橋流水”的老風景還在嗎?鄉村的舊學堂或者街巷的石牌坊還在嗎?這種對故土的眷戀、關心正是接通共同情感的最直接聯系。

作家徐錦庚曾在作品《懶漢治村》中,講到浙西開化一個叫東坑口的村子,村幹部逢年過節組織返鄉人員共謀家鄉發展的生動案例,頗有借鑒意義。鄉村治理者何妨利用年輕人返鄉的機會,把工作在外的能人召集在一起,介紹家鄉變化,集合年輕人智慧,共商家鄉發展大計?讓關心鄉村發展的人參與鄉村治理,既能夠讓他們與鄉村有更多現實交集,也有助于鄉村振興借力發力。倘能趁年輕人返鄉之機,達成廣泛共識,推動移風易俗,破解人情負擔過重等問題,則更具現實意義。

時代在變化,長輩們需要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體諒年輕人的不易,理解他們思鄉的心情。既關注孩子們飛得高不高,更需關心他們飛得累不累。努力讓家鄉的溫暖、美好成為春節的主基調。相對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适應,何妨借此機會深入鄉村,讀懂鄉情,看到精準扶貧帶來的改變、鄉村公路的暢通,看到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認真思考自身是否能夠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1200多年前的一個除夕夜,一個叫高适的詩人道盡了“遊子思歸”之切。春節,是一個阖家團圓的日子;家鄉是一個停歇心靈的港灣。大家不妨定個規矩——春節回鄉,不談房子、票子、車子、位子,回歸鄉人本色,在“雪屋三盞酒,爐火一鍋肉”的氤氲中,暢叙親情、鄉情,把年過得更加溫暖而有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