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07:26:00

蘇轼的過人才華,随着時光流逝越來越被人認可。他在逆境中的豁達開朗的思維和行動,也多為人們敬佩和感念。蘇東坡寫過兩首《赤壁賦》,都是他因為“烏台詩案”被貶谪到黃州時所作。這是他生命中最為低谷的時期。

湖北有兩個赤壁。一個被稱為“武赤壁”,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赤壁市,那裡是三國赤壁之戰的真正戰場。蘇東坡寫賦的這個赤壁是黃州赤壁,也叫“赤鼻矶”。因為蘇東坡兩次在此寫賦,所以這裡又被稱為“文赤壁”。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後赤壁賦蘇東坡真性情的天然釋放)1

蘇轼雕像

蘇轼的第一首《赤壁賦》寫于公元1082年7月16日,我在另一篇文章蘇轼佳作《赤壁賦》——豁達思辨的蘇東坡,走出陰霾樂享人生中已經做了解析。

蘇轼的第二首《後赤壁賦》寫于公元1082年10月15日,剛好在前一篇寫過三個月之後。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歸于臨臯。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鲈。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于是攜酒與魚,複遊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鹘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将半,四顧寂寥。适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缟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跹,過臨臯之下,揖語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後赤壁賦蘇東坡真性情的天然釋放)2

黃州赤壁

直譯:

這年的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林臯亭。有兩位客人随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樹葉全部掉落了。我們的影子映照在地上,擡頭望見天上高懸的明月,又環顧四周環境,感覺十分快樂,于是我們一邊走一邊作詩,互相酬答。

我不由得感歎道:“有客人而沒有酒,有酒而沒有佳肴,如此月白風清之時,這麼美好的夜晚,該如何度過呢?”有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時分,我撒網捕到了一條魚,大嘴巴,鱗片很細,形狀類似松江的鲈魚。可是到哪裡去弄酒呢?”于是,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鬥酒,已經藏了很久,就是為應付你的不時之需準備的。”

于是我們攜帶着魚和酒,又來到赤壁重遊。隻見滔滔江水發出流淌之聲,岸邊的斷崖峭壁有千尺之高。因為山巒很高,月亮看上去很小,江水落下去時,礁石便露了出來。這才過了多少日子,之前所見的江山都不複存在了。于是,我撩起衣服向上攀登,走過陡峭的岩石,撥開蓬亂的野草,蹲在虎豹盤踞的怪石上,登上虬龍般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危巢,俯瞰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這裡。我在這裡放聲長嘯,草木被我的聲音震動,山谷也和聲相應着,似乎因此而風起水湧。

我也悄然地感到悲哀,因肅然無聲感到一絲恐懼,意識到此地不可久留。于是我便返回登上小船,把船劃到江中,放任小船随波逐流。此時已經是半夜時分,環顧四周一片寂靜。這時有一隻孤獨的飛鶴,橫過江面朝東邊飛來。它的翅膀如車輪一般大,白色衣服黑色裙子,嘎嘎地鳴叫着,從我的小船上空掠過向西飛去。

不久客人離去,我也就寝。夢中看見一位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裳輕盈地走來,經過林臯亭的下面,舉手向我作揖道:“赤壁之遊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語。“哇,哈哈,我知道了,昨天夜裡,飛鳴着從我頭上掠過的,不正是你嗎?”道士卻隻顧着笑而不答,我也被驚醒了。開門向外望去 ,卻看不見他在哪裡。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後赤壁賦蘇東坡真性情的天然釋放)3

蘇轼和友人夜遊赤壁圖

賞析:這一篇《後赤壁賦》與三個月前的《赤壁賦》相比,作者寫的是純粹的遊覽。雖然也有不少個人體驗,但并無那種哲理性的思辨。不過,我們還是從中看出了蘇轼與衆不同的行為和觀念。

全篇總共四段。

第一段:叙述作者和朋友遊覽路途中的感受。先是描寫季節了——霜降,葉落。然後是人員和路程:一行三人從雪堂出發,經過黃泥坂,去往林臯亭。作者先是望見地上自己的影子,又擡頭看到天上的明月,并于他和客人們互相吟詩酬答,感覺很是快樂。由此可見,這時的蘇轼與三個月前相比,心态恢複得更好了。

第二段:面對此良辰美景,作者不由得想起應該飲酒作樂。剛好其中一位客人說自己剛剛捕到一條類似鲈魚的魚。于是作者便回家索酒。夫人的回答很得體,作者高興地拿着酒,和朋友們再次來到這個“赤壁”。

第三段:他們邊喝酒聊天,邊聽着江水滔滔,看着江邊千尺之高的斷崖峭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這是他們所見的赤壁風景。作者不由得想起三個月前所見,于今日大有不同——心中感歎之前所見江山之複存在了。

緊接着,作者開始了登山運動。兩位朋友并有随他而去。他不顧陡峭岩石,蓬亂野草,怪石和虬龍般的樹枝,還攀上猛禽的危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正值盛年——45歲的蘇東坡身體素質還不錯。當他攀爬到高處之後,俯瞰着水神馮夷之幽宮,然後禁不住“放聲長嘯”,吼了一嗓子。這一聲震得草木也動,山谷回應,似乎風起雲湧了。我以為,蘇轼在這裡是借此抒發心中的那些塊壘——不平的往事就此都喊出來了。不過,他似乎又立即感到不妥——有些憂愁與恐懼,感覺此地不可久留,于是匆匆下山了。回到小船上,他便放松自己,讓船随波逐流。這時他看到了那個大鳥——白衣黑裳的飛鶴。從他頭上飛過去。

前赤壁賦蘇轼情感(後赤壁賦蘇東坡真性情的天然釋放)4

後赤壁賦圖畫

第四段:回家睡覺後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那隻飛鶴變成了一個”羽衣蹁跹“的道士,與他進行對話。

縱觀全篇,蘇轼在這裡向我們展示了他在黃州生活的另一面。他正在努力修複心中的那些精神創傷,通過與朋友們遊覽山水,并且通過自己努力地攀登陡峭的山峰,在身體力所能及的地方,克服艱難險阻走到頂端,然後向下俯視江水,大吼一聲展示自己的存在。飛過的仙鶴以及由此托夢的道士,寄托了蘇轼的另一種精神——渴望飛離腳下的塵世,向往着自由的仙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