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張家界旅遊發展思路

張家界旅遊發展思路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2-11 17:27:28

文/王春曉

張家界旅遊發展思路(張家界門可羅雀)1

2022年4月13日,湖南張家界,飄渺的雲霧穿梭萦繞在綠意盎然的峰林溝壑間。圖/視覺中國

張家界,被稱作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但清明假期,56歲的資深導遊施力卻沒有接到一個客人。

疫情發生後的這幾年,旅遊業明顯萎縮,張家界也難以獨善其身。施力形容,今年前幾個月,整個行業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倒春寒”。這也是做了30年導遊的他,從未料想到的事情。

據文化和旅遊部消息,2022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内旅遊出遊7541.9萬人次,同比減少26.2%;實現國内旅遊收入187.8億元,同比減少30.9%,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39.2%。

行業不景氣,直接影響導遊群體的收入。2022年已過去近4個月,施力隻接待了1單3個遊客,收入隻有1000元。不少旅遊人無奈轉行,搞起了直播、送起了外賣、跑起了滴滴。

疫情仍将是影響旅遊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在業内人士看來,國内旅遊市場在短期和局部可能有波動,但是長期複蘇向好的趨勢不可逆轉。另一方面,這兩年的旅遊消費呈現出高品質、重體驗的新趨勢。旅行者不再期待傳統的打卡拍照,而更在意旅行過程中的獨特感受,也就是說,怎麼玩比去哪玩更重要。

疫情之後,景區有多冷清

施力上次接待遊客,還是在3月初,這也是他今年來唯一一個訂單。遊客是老客戶的親戚,他們從外地自駕到張家界,3個人玩了5天,逛完了市内各大景區。這一單,他賺了1000塊錢。

“原來三五天就能賺一千多,每天差不多300多塊錢,如果看個表演或者别的活動,會更高一點。”

以往進入三四月,張家界的遊客便熙熙攘攘多了起來。在施力的印象中,像天門山這樣的景區一票難求,遊客往往大排長龍。

官方數據也能佐證他的說法,2019年清明期間,張家界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125.08萬人次。2021年同期僅67.54萬人次。到了今年,各大景區的遊客寥寥無幾。

施力帶着3個遊客上山時,完全不用擔心排隊的麻煩,“四公裡的遊覽線,隻有我們幾個人在玩。而且玩得很快,5天時間,大大小小的景區都給他們安排上了。”

空山不見人,連景區工作人員也悠閑了。他們不需要疏導人流或維持秩序,連咨詢電話都少了。景區内的環保車(觀光車)正常運行,不過,原來是人等車,現在需要車等人。施力和遊客上車等了15分鐘,也沒見其他人上來,即便如此,司機還是發車了。

由于湖南長沙、邵陽、嶽陽、懷化多地出現本土病例,依靠旅遊帶動經濟的張家界,也不得不做出行動。3月18日,當地發布經濟通知,全市進入為期一個月的特護期,要求減少跨市區的流動,進一步強化核酸檢測,同時,嚴格查驗外來車輛人員。

這一政策也讓前往當地旅遊的人數銳減。“一個多月前,多少還有遊客來咨詢,現在疫情不見緩和,外地人來不了,其他市的也受限。”施力說。

疫情之前,張家界幾項旅遊指标實現了連年增長。2019年,張家界全年接待遊客8162.0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90.85億元。放在全國來看,張家界2019年接待遊客、入境遊客和旅遊收入均接近海南全省體量,而且兩地遊客人均消費金額隻相差約50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張家界接待旅客人數大幅下滑,接待旅客人數為4949.2萬人次。2021年全年數據,目前未見公布。

上市公司張家界在投資平台表示,景區旅遊實時人數是政府專門機構在統計,一般不對外。但由于疫情原因,目前遊客不多,大庸古城的核心業态《遇見大庸》演藝和飛行影院也未對外開放。

這一說法得到了武陵源景區一位工作人員的證實,“沒有公布具體數據,但我可以這麼跟你說,景區遊客還沒工作人員多。遊客還都是本地人。”

張家界旅遊業的“低迷”,也是國内大部分旅遊城市的境況。擁有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産的安徽黟縣,清明小長假三天實際共接待遊客988人,同比下降98.17%;門票收入5.1599萬元,同比下降98.48%。其中,西遞古村落僅接待了93位遊客。

遊客消失,那些沒錢可賺的行業

張家界因旅遊而興,2019年,全市旅遊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旅遊業為支柱的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78.3%。當遊客消失,所有與之緊密相關的行業都命懸一線,這背後牽扯了無數以此謀生的個人與家庭。

施力家的親戚,90%以上的人從事旅遊相關工作。

他的弟弟在市區開了一家旅店,疫情之前,每間房費100多元,黃金季節漲得更高,如今,即便降到幾十塊錢,依然無人可住。為了減少支出,弟弟辭退了雇用的服務員,停掉了所有客房的水電。

施力的侄女在景區上班,往年網絡訂單爆滿,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沒法按時吃飯,現在大部分時間都“太閑了”;他的侄子投資了酒店、餐飲、地産等業務,如今也将面臨斷貸和破産。施力說,侄子曾是家族中發展最快的親戚,如今卻成了最慘的一個。

靠山吃山,施力自己家也面臨同樣的處境。他的女兒在旅行社上班,原來年收入五六萬元,過完春節後,單位發不出工資,便放了長假;女婿從事旅遊包車服務,疫情沒了生意,先前去了建築隊搞裝修,後來疫情管控升級,他已經回家“窩了”兩個多月。

2020年,女兒在市區買了房子,房貸每月2000塊;兩個外孫要上學,學校和興趣班的花銷大概1500元左右;全家6口人住在一起,各種花銷算下來,全家每月的支出差不多得七八千塊錢。

施力常常懷念疫情之前的那幾年,張家界旅遊業高速增長,一家人的收入也是如此,僅僅他一人,每年就能穩穩當當賺到10萬元,“這絕對沒問題的。”他說,去年自己還賺了差不多3萬元,但今年前四個月,幾乎什麼都沒有。

消失的遊客去了哪裡?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本地休閑和近程度假成為清明節假期“主基調”,位置大數據監測顯示,各地接待遊客中省内遊客占比94.9%。這意味着,整個清明節幾乎沒有人跨省旅遊。

旅遊天堂蘇州也沒了生氣。3月30日,蘇州市國際旅行社協會、蘇州市國内旅行社協會、蘇州市旅遊創新研究會等五家旅遊協會聯合發布行業請援呼籲書稱,五家旅遊協會的183家會員單位,超過90%旅遊社已無法支付四月份員工工資、社保基金、房租。

蘇州旅行社行業2022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上年度減少99%以上,“企業不運營,員工靠最低收入維持生計,已長達二年多,旅遊工作者如何吃飽飯都已成問題……”呼籲書寫道。

在蘇州之外,各地旅行業、酒店、餐飲等行業都曾向社會發布公開請援信。安徽酒店行業提到,今年一季度,不少酒店将在微利、虧損、關門的邊緣上徘徊;深圳市民宿協會也表示,有相當數量的民宿自春節以來“零客源”、“零訂單”、“零收入”。

轉行纾困,旅遊業的自救和共救

對旅遊從業者來說,如何生存如何活下去成了當下面臨的最大問題。做直播、賣特産、送外賣、跑滴滴,甚至去工地,那些無業可做的旅遊業人,紛紛轉向他們認為可以賺錢的行業。

蘇州一家旅行社老闆張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從2月蘇州發生疫情以來,當地所有旅行社基本就處于停業狀态,無論是省内還是省外的旅行業務,都不再接單。

張立不願意主動辭退旅行社的員工,很多都是跟着自己多年的老人了。為了賺錢,他帶頭做起了電商,銷售當地的特色産品。這也是很多旅行社采取的措施,一些做國際業務的旅行社,還運用自己在境外的資源,把境外的土特産用物流方式運回國内售賣。

在安徽黃山,當地一家導遊服務公司選擇轉行采茶葉,已有幾十人報名。根據招聘啟事,基本待遇工資170元/天、包吃包住包車費,工期結束還可就近推薦進廠工作等。

施力一家也在轉行。春節之後,他的弟弟帶着女兒、侄女等,去了浙江的工廠打工,但一切并沒有想象的樂觀。疫情反反複複,工廠也出現了一些狀況,貨進不來,産品發不出去,老闆宣布臨時停産放假。

施力也出門找過活兒,但56歲成了邁不過的坎,無論建築工地還是私營公司,都覺得他年齡太大了。

妻子做了多年家庭主婦,如今也選擇出門打工。前段時間,附近一家物業公司招聘女性清潔工,每個月1800元,還管一頓午飯。雖然隻是臨時工,但她覺得是個不錯的機會,起碼能補貼點家用。通過面試後,她便把帶孫子的任務交給了施力。

沒錢可賺,隻能把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施力喜歡熱鬧,往年旅遊黃金期一過,他總要張羅朋友出去“撮一頓”,現在,他連買菜都要挑幾家對比;幹了幾十年導遊,他習慣了每天出門爬山,不舍得“花錢捅嗓子眼兒”,進不了景區的他隻能望山興歎。

施力的幾個年輕同行做起了直播,他有點羨慕。各大視頻平台上,導遊們會選擇某個景區,自己去走路線,向外界介紹張家界的風景。

一位導遊說,直播的目的不在于賺錢,而是增加自己的名氣,方便以後接待更多的遊客,“有些粉絲被我的視頻吸引了,以後來可能會直接聯系我”。

值得關注的是,張家界将承辦首屆全省旅遊發展大會。據此,張家界将在3月至年底舉辦近30項國際國内“旅遊+”、“+旅遊”活動。官方調度2億元财政配套資金,推出支持旅遊市場主體複蘇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

實際上,在文旅部《關于抓好促進旅遊業恢複發展纾困扶持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後,救市已成為各地統一動作。

蘇州日前下發通知,旨在切實減輕旅行社經營的現金壓力,激發旅行社活力;廈門出台纾困解難措施,其中明确,旅行社組織遊客赴廈門旅遊最高可獲200萬元獎勵;雲南多部門助力旅遊企業渡難關,對當地旅遊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失業保險政策。

在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緻甯看來,一系列政策釋放出三大積極信号:“針對大部分旅遊企業資金吃緊的痛點,減稅降負成為政策纾困的首要出發點;完善旅遊企業承接機關企事業單位相關活動實施細則,有望為旅遊企業開辟新的市場;科學精準的防疫政策将得到更加有效貫徹,助力旅遊業複蘇。”

與此同時,“跨省團隊遊熔斷機制”有望适時調整。今年以來,調整“跨省團隊遊熔斷機制”的呼聲逐漸高漲。省内一地出現疫情,全省團隊遊瞬間熔斷,從供需兩端沖擊着市場回暖的信心。

對于這一點,文旅部也在相關通知中給出了承諾:将進一步完善旅遊領域疫情防控措施動态調整機制,根據疫情形勢,适時研究調整相關措施。

張緻甯說,大膽預測,當上海和吉林的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當黃浦江和松花江畔再次出現熙熙攘攘的景象,或許“跨省團隊遊熔斷機制”将會調整為“跨市團隊遊熔斷機制”,更加科學精準的防疫政策将在2022年的旅遊業得到推廣和應用。

疫情之後,旅遊業的轉型升級

4月6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有關發布會上表示,已經到來的第二季度,城鄉居民仍将保持較高的出遊意願,消費決策更加謹慎,存在局地暫時回調的可能,但是旅遊市場波動複蘇趨勢不會改變。如果疫情在4月中下旬得到全面控制,過去27個月積累的出遊力可能讓旅遊市場走出3月份的“倒春寒”,并帶來一個令人期待的“小陽春”。

在綜合研判的基礎上,他預計2022上半年國内旅遊出遊人數為19.08億人次,國内旅遊收入為1.71萬億元,同比會有小幅的正增長,分别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62%和61%。上半年出入境旅遊預計保持去年同期水平。

其中,未來3個月内,本地和近程旅遊、跨省市旅遊意願分别為52%和34.7%,近郊旅遊漲幅明顯,同比增加8.5個百分點。

實際上,短途遊、城市周邊遊和本地休閑帶動旅遊目的地的消費活躍度上升,這也是疫情以來的一大變化。

在旅遊業内人士李佳看來,每次危機也伴随着新的變化和機遇。疫情之後,遊客的旅行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動辄一周以上的長途“旅遊”被拆分成了若幹段兩三天的“出門玩”,以周末遊、周邊遊的“微度假”正在成為旅遊消費市場的全新增長點。

不久前,旅遊社交平台馬蜂窩發布的報告也提到,在出行半徑受限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轉而挖掘旅行的“深度”。如何在“老地方”玩出“新花樣”,成為他們競相追逐的目标,基于興趣和社交的玩樂體驗在今年獲得了空前的關注。觀星露營、尾波沖浪、飛蠅釣等等,這些熱門玩法正在成為旅行者們的追捧。

“玩得新潮、玩得精專,比抵達一個目的地淺嘗辄止更吸引年輕人。”李佳說,疫情影響了國内外的長途旅遊,另一方面,也明顯促進了旅遊消費的升級,使得這兩年的消費呈現出高品質、重體驗的新趨勢。旅行者不再期待傳統的打卡拍照,而更在意旅行過程中的獨特感受,也就是說,怎麼玩比去哪玩更重要。

實際上,旅遊從業者們也已敏銳地洞察了這一趨勢。李佳舉例,一些民宿根據當地特色,衍生出了美食尋味、田園采摘、手工制作、非遺體驗等項目;紅色景區通過形式豐富的沉浸式體驗貼近年輕人的偏好,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等;一些導遊也不再隻限于過去的帶團旅遊,開始通過一技之長,如深度講解博物館、專長登山潛水等,适應中高端消費者。

對于中國旅遊業及從業者而言,如何為遊客提供更安心、更高效的服務,如何深入研究疫後市場并打造個性化産品和體驗,這也是未來值得思考的問題。李佳分析,對于一些旅遊類互聯網平台和相對新型的旅行玩樂平台而言,未來會存在更多機會,“但對那些依賴于傳統旅遊活動的企業或從業者而言,會面臨更多挑戰”。

(文中施力、李佳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