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痛是臨床常見病症,《諸病源候論》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為腳根頹。”
腳後跟痛
腳跟疼是怎麼形成的呢?
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腳跟痛系慢性勞損導緻退行性改變,其病變過程包括軟組織炎症,鈣化,甚至骨化形成骨贅,俗稱骨刺。跖腱膜受到積累性牽拉,跟骨結節受到壓迫刺激,跖腱膜附着處的炎症反應而産生疼痛。疼痛不一定是骨刺所緻,骨刺也不是跟骨痛的唯一原因。
腳跟痛到底是什麼呢?
主要是指跟底痛,跟後痛,還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病、趾腱膜炎等。常發生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女性較男性多見。單側發病較多,也可以雙側發病,起病緩慢。
主要症狀:剛開始負重時疼痛,早晨起床下地或久坐站起時痛,稍走動後明顯緩解,行走較多時疼痛又複明顯,以緻不敢走路。局部腫脹不明顯,不紅不熱。
仔細檢查在跟骨内側結節處有明顯壓痛。有時疼痛沿跖腱膜向足趾及足底放射。走在不平的路面或踩碎石時痛劇。若有休息或夜間痛,又稱靜止痛,認為與跟骨内壓增高有關。X線檢查常可在跟骨結節前側發現跟骨骨刺,但沒有骨刺者也可有足跟痛。
腳跟痛該怎麼辦?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減少患足承重,減少站立及行走,穿厚底有彈性的鞋,或鞋墊正對痛點處挖洞以減輕或避免對患處的壓迫。
2.專科就診:采用針灸物理治療等,如:熱水浸浴,超短波,或用中藥薰洗,或以布袋裝川芎粉或川烏粉,外用墊敷在足跟底處。
3. 民間療法采用錘擊或踩鵝卵石路的方法,力度逐漸加重,視其耐受程度而定,提高痛阈而達到止痛效果。
踩鵝卵石
提醒:不推薦足底封閉治療,通常,用于封閉的藥物是局麻藥和激素。注射後會加重局部跖腱膜的損傷和跟下脂肪墊的萎縮。如果一定要使用封閉治療,建議最多不要超過2次。
最後,無論哪種治療,雖簡單易行,但都貴在堅持。必要時請及時就診,避免遷延難愈。
腳跟痛如何預防?
1.盡量選穿寬松柔軟,輕便舒适的鞋子。
2.堅持足部鍛煉,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性,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3.用溫熱水泡腳或用中藥紅花、艾葉等煎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注意勞逸結合,不宜過久站立或行走,要避免以腳部用力的劇烈活動,以減輕腳部負重。
5.天氣轉冷時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風寒潮濕等邪氣的侵襲。
6.控制自身體重。
關注我,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