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以自然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人民日報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能釋放巨大内需潛力,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何意義?該如何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今年能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标?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推進以自然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人民日報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能釋放巨大内需潛力,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何意義?該如何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今年能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标?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新型城鎮化有利于擴大内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内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保障
蔡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正因如此,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從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面臨沖擊,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從國内發展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我國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内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内需市場。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當然,我們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做好應對的準備。
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開來。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國内國際雙循環也不隻是簡單的對外開放,而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發展格局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内在要求,也順應了國際期待。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既有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發發展新動能,通過擴大内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内市場,也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将城鎮化率與人均國民總收入的關系進行國際比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鎮化率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互為因果。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城鎮已成為承載人口和經濟的主要平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啟了新型城鎮化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後,我們應積極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城鄉融合水平,持續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闆、強弱項
記者:您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是什麼?
蔡昉: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等理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城鎮化戰略新理念,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高度,也更适應我國的現實國情。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在更深層次上認識城鎮化的規律以及城鎮化與其他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關系,其關鍵就在于是否立足于以人民為中心。隻有以人民為中心、順應發展規律的城鎮化,才能提高發展的共享性和可持續性。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當通過深化戶籍制度等關鍵領域的改革,推動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中心内容的農民工市民化。一方面,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把新增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讓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這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終體現。
記者: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縣城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蔡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适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作為我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縣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應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闆、強弱項。從當前情況看,我國10多個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過密、功能過載,小城市(約90%為縣級市)和縣城則發展總體滞後,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較弱。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建設,既有利于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強化與鄰近地級市城區的銜接配套,也有利于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促進實施擴大内需戰略、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可以說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保居民就業底氣足,有能力實現全年就業目标
記者: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就業是一個重要方面。您認為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标能否實現?
蔡昉:我認為這個目标可以完成。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已經完成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81萬人,剩下幾個月完成100多萬人的目标應該有把握。
我國保居民就業底氣足,就業比較充分,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經濟增速逐漸恢複,預計很快可以回歸到潛在增長率的水平上,包括勞動力在内的各種生産要素最終得到較為充分的利用;二是服務業、新成長經營主體、新興業态、新型就業形式等也加快複蘇,有助于吸納大量就業;三是政府把就業優先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層面,公共就業服務效果明顯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城鎮新增就業”這個指标是一個流量概念,指的是不斷創造出來的就業崗位或機會,不是淨增加。這個指标能反映出我國的經濟活力,而且這個活躍度非常重要。未來我們仍要全面強化保居民就業舉措,首先應恢複并保持新創企業增長速度,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為多種所有制、多種業态、多種經營模式和多樣化就業形式創造更好條件。其次,針對不同重點群體綜合施策,擴大公共就業服務範圍,提升政府援企穩崗措施實施效率,通過社會政策托底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需求。第三,加大人力資本培養力度,擴大高中、高職和高校招生規模,提供技能培訓及創造培訓型公益崗位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30日 04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