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小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指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闆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就必須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統籌謀劃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通過多種手段和渠道,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圖為吳興區八裡店鎮派出所綜合勤務指揮中心。新華社發
認真學習領會關于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事關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這是做好新時代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習這些重要論述,要原原本本學、原汁原味學,全面準确學深悟透重要論述的形成過程、核心要義、思想精髓,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關于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論述。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标志着中國應急管理進入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的新階段。2015年5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進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公共安全連着千家萬戶,确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自覺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來認識,紮實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2016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血的教訓警示我們,公共安全絕非小事,必須堅持安全發展,紮實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堵塞各類安全漏洞,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确保人民生命财産安全。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産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2014年4月,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将總體國家安全觀正式寫入全會報告,要求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2019年10月,再次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範化解機制。
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2016年7月,在唐山考察時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财産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态減災和非常态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2018年10月,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關系國計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會議指出,要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建設自然災害防治九大重點工程。
關于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論述。2019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并就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态、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政治職責,大家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鬥争精神。領導幹部要敢于擔當、敢于鬥争,保持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
關于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2019年11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做好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方法路徑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在長期的突發事件應對實踐中已經充分展現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成功應對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發事件,有效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安全風險,創造了許多搶險救災、應急管理的奇迹,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巨大威力。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統領下積極推進新時代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就要善于總結、繼承、發揚、創新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例如,我國應急管理體系所内嵌的“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對口支援”優勢、“黨的群衆路線”優勢、“基層黨組織”優勢、“軍地協同”優勢等。從而進一步将中國特色應急管理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運用中國特色應急管理制度威力應對重大安全風險挑戰的沖擊。
堅持關口前移,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提高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立體化、精細化水平。公共安全風險治理是應急管理的前哨和起點,也是應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線,是危機預防基礎上的“關口前移”,改變了傳統應急管理對突發事件采取的“刺激—反應”被動型管理模式。新時代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必須以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提高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立體化、精細化水平為主線。要堅持關口前移,加強日常防範,加強源頭治理、前端處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勢分析制度,及時清除公共安全隐患。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始終保持高度警覺,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必須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産關口前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風險隐患底數,努力把自然災害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建立健全風險治理機制、提升風險治理思維能力。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入手,推進思路理念、方法手段、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提高風險化解的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加強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加強對危化品、礦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風險排查,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鍊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别和預報預警能力。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要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既聚焦重點,又統攬全局,有效防範各類風險連鎖聯動。
加強技術支撐和能力建設,提高應急管理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加大先進适用裝備的配備力度,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提高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适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實施精準治理,預警發布要精準,搶險救援要精準,恢複重建要精準,監管執法要精準。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健全應急預案體系,落實各環節責任和措施。加強、優化、統籌國家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緻、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提高保障生産安全、維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救災等方面能力。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國家綜合性救援力量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隊伍全體指戰員要做到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成為黨和人民信得過的力量。強化應急救援隊伍戰鬥力建設,抓緊補短闆、強弱項,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堅持少而精原則,打造尖刀和拳頭力量,按照就近調配、快速行動、有序救援的原則建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善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發揮高鐵優勢構建力量快速輸送系統。
堅持群衆觀點和群衆路線,拓展人民群衆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把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健全公共安全社會心理幹預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和公衆情緒,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維護公共安全。加強公共安全公益宣傳,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态化應急疏散演練,支持引導社區居民開展風險隐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堅持問題導向,從人民群衆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高度重視并切實解決公共安全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着力補齊短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點、抓關鍵、抓薄弱環節。把基層一線作為公共安全的主戰場,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實現城鄉安全監管執法和綜合治理網格化、一體化。構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網絡,實現人員素質、設施保障、技術應用的整體協調。認真汲取各類公共安全事件的教訓,推廣基層一線維護公共安全的好辦法、好經驗。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應急管理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系統梳理和修訂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抓緊研究制定應急管理、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救援組織、國家消防救援人員、危險化學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産監管執法工作,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明确并嚴格落實責任制,落實責任追究。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調查評估制度,對玩忽職守造成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的,依紀依法追究當事方的責任。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根據職責分工承擔各自責任,銜接好“防”和“救”的責任鍊條,确保責任鍊條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合力。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堅定不移保障安全發展,狠抓安全生産責任制落實。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7日06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