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6:12:45

談到我國曆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喜歡明朝曆史的朋友,可能都清楚,大明王朝自古以來就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優良傳統。

或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确實是一種非常有血性有膽識的表現。畢竟,作為一個王朝的統治者,他願意在危急時刻,與自己的國家同生共死,确實是非常值得欽佩的。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對于這種現象,想必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

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真的文韬武略有橫刀立馬征戰天下的本事,那麼,他禦駕親征确實能夠起到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的作用。但是,如果他光有血性和一腔孤勇卻沒有相應的與之匹配的能力的話,那麼,他到前線去不是給大家添亂嗎?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于謙到底死得冤不冤)1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皇帝,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的禦駕親征,不但沒能守住國門,反而,還讓自己淪為了别人的俘虜。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這個如此倒黴的皇帝,到底是誰?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閑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讓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皇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要說明英宗,他并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相反,他還是有幾分才幹的。畢竟,一個先是被俘,回朝後,又被軟禁數年,還能夠有本事重新奪回皇位重掌天下大權的男人,又怎麼會是一個省油的燈呢?

當年,土木堡的慘敗,不過是他的一個小小失誤罷了。相傳,當年土木堡之戰打得可謂是相當的慘烈,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而作為主帥的英宗皇帝,也因此成為了瓦刺的階下之囚。皇帝都讓人家俘虜了,那不是代表着這個國家氣數将盡了嗎?

明朝那些手握大權的官員,自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畢竟,沒有人真正想當亡國奴。面對大廈将傾的大明王朝,朝廷上下分成了兩個派系:一派主張将國都遷往南京,暫避瓦刺鋒芒。但是,卻有一部分硬骨頭不願就這樣落荒而逃,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于謙了。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于謙到底死得冤不冤)2

此人是一介書生,在大家看來,書生總是和“文弱”兩個字是分不開的。但是,他的出場方式,卻是相當的剛強果敢。以他為首的那一派官員,主張誓死要與國都共存亡。

他的這個決定可以說“大幸”,也可以說“不幸”。

說他幸運是因為他的這一主張,得到了許多朝廷中重要人物的支持。為此,他率領朝廷軍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并且,他還一戰揚名天下知,成為了明朝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賢臣良将。但是,常言道:“家不可一日無主,國可一日無君”。面對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年紀尚幼的太子自然無法肩負起救國家于危難的重任。出于天下大義的考慮,他們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皇位是為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君主,在執掌天下之後,他對外積極整頓軍隊對抗瓦刺侵略大軍,對内進行吏治改革,使得朝廷上下政治變得一片清明。出了這樣一位賢明能幹的皇帝,原本既是朝廷官員的幸運,也是天下百姓的幸運。可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麼想的,對于于謙來說,或許他是遇到了明主,使得自己滿腔抱負得以施展。但是,對他的那些政敵來說,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畢竟,每個人背後都有其所屬的利益集團,利益不同自然難免會出現分歧和矛盾。而深受皇帝信任的于謙,自然成為了别人的擋路石。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于謙到底死得冤不冤)3

此時的他,并沒有把心思放在黨派鬥争之上,而是一心想要驅逐瓦刺,迎回明英宗朱祁鎮。

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一番忠義之舉,卻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瓦刺被打敗了,此時的英宗皇帝,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價值。瓦刺心想:既然沒有辦法用他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那麼,為何不将他放回去,讓對方通過内鬥來消耗其戰鬥力呢?

在此,不得不說,瓦刺的當權者,也是一個深谙權謀之道的高手。他走的這步棋,實在是非常的高明。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哪一個國家能同時擁有兩個主人呢?如此一來,國家不是全亂套了嗎?人都是自私的,一旦嘗過了權勢的滋味,想必沒有幾個人能夠輕易放下,至少代宗皇帝做不到這麼高風亮節。

為了穩住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朱祁钰加封自己的哥哥朱祁鎮為太上皇,并将其軟禁在一座偏遠的宮殿之中。甚至,在幾年之後,他又廢了哥哥的兒子,轉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的一系列舉動,并沒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可是,上天始終不夠眷顧他,沒有幾年,他就患上了非常嚴重的病,很快便去世了。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于謙到底死得冤不冤)4

明英宗朱祁鎮一看,這簡直就是上天的恩賜。如果不把握住這次機會,可能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老死在這座荒涼的宮殿之中了。

而能當皇帝的人,又有幾個是傻子呢?對于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又怎麼會輕易放棄呢?很快,他就聯絡了一幫朝中不受重用的官員,展開了自己的奪權之路。最終,事情進行的,比他想象之中還要順利,沒過多久,他就重新奪回了屬于自己的皇位。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的權力更替,朝中官員都将遭遇一次大清洗。而于謙的不幸,也正是由此開始的。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想,他不是救回了英宗皇帝嗎?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即使他曾經深受代宗皇帝的信任,但是,至少也能功過相抵。可大家的想法,還是太過天真了。

英宗皇帝之所以能夠順利回朝,他确實功不可沒,但是,這卻是我們一般人的想法罷了,皇帝可不這麼想。留下這麼一個對自己有恩的功臣存在,隻會一遍遍地提醒他當年的決定是多麼的愚蠢。沒有任何一個皇帝,願意去一遍遍回顧自己的失敗,所以,這就成了于謙必死的理由。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理由,既可笑又可悲。但是,在那樣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它卻真實的發生了。

于謙與朱祁鎮的關系(于謙到底死得冤不冤)5

試想一下,朝廷之中的黨派鬥争,本來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而他的政敵得勢了,又怎麼會輕易放過他呢?在那些人的挑撥之下,皇帝對他原本就不多的感激,自然很快就被消磨光了。而且,作為上一任皇帝的心腹重臣,如果他不死的話,又怎麼能夠證明自己“師出有名”呢?

所以,即使僅僅是為了自己能夠名正言順地重登皇位,明英宗朱祁鎮也不會輕易放過他。盡管,他挽救了大明江山,更挽救了許許多多無辜的百姓。但是,在當權者眼中,還有許許多多必死不可的理由。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為政治為當權者的需要服務罷了。

不管你是否對國家有功,還是對他們個人有恩,他們心中裝的更多的是對權勢對地位的渴望。

參考資料:

【《明英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實錄·英宗睿皇帝實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