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抗疫文藝創作特點

抗疫文藝創作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23:36

抗疫文藝創作特點?作者:李雪(集美大學師範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抗疫文藝創作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抗疫文藝創作特點(用文學凝聚抗疫精神力量)1

抗疫文藝創作特點

作者:李雪(集美大學師範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文學何為?一時間,文學界通過詩歌、散文、短篇報告文學、雜文、小小說等文學體裁,圍繞生命意義、個體經驗、現實擔當、未來展望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人們面對疫情出現的各種情形,或個性鮮明、動之以情,或雄壯慷慨、激昂崇高,以期緩解公衆的恐慌與焦慮,鼓舞大家的士氣,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弘揚一種精神力量。

曆史的前行可以說是充滿挫折與挑戰的行程。極端境遇的災難不僅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在困境中還帶來人類對生命的敬畏與反思。就目前發表的抗疫文學作品來說,具體内容有兩個明顯傾向,一是強調集體抗疫而非個體行為,二是突出人與疾病的抗争。好的抗疫文學作品,模糊了人們的身份界限、空間界限,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人類處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讀者反思自我的行為與觀念。不少抗疫文學作品記述了人間的美好情感,記述了人類在面對困境時生與死的搏鬥。賀拉斯曾說:“無論風暴把我帶到什麼岸邊,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這種豪邁氣度,作為生命意志的反抗,着實讓我們感到目前與疾病激烈的對峙,維護了生命的價值,是一種清醒的反抗意識。不少文學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與疾病搏鬥,有激情,有擔當,書寫着勝利的希望,閃耀着勇敢的光芒。

抗疫文學作品是命運主體書寫,也聚焦書寫命運群體,更是對社會文化、現實疫情的體驗。因此,抗疫文學不僅是對真實疫情的記錄與再現,還要将個體命運放置在群體命運中書寫。中國人曆來有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時刻,絕不向命運低頭。抗疫文學通過災難叙事,激發出民族憂患意識和民族凝聚力,進而深化國家和民族共同體。抗疫文學隻有将個體、群體命運沉浸在國家命運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達,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對時代做出準确記錄,才能摸準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脈搏,才能提升為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才能強化文藝的思想引領功能,才能體現出“文章合為時而著”的本色擔當。

不容回避的是,當前的抗疫寫作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問題。疫情突發,詩歌以特有的敏銳性和靈活的文體特點,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進行及時反應。生命的渺小脆弱,疫情的突發偶然,激發詩人們的寫作沖動。然而,一些詩歌作品在語言表達方式、情感體驗和思想内涵上呈現出扁平化現象,視角單一,缺乏深度。還有些作品太過煽情,情感的抒發沒有紮實的根基,顯得空洞無力,不能給人們帶來心靈撫慰,反而讓人覺得有些矯情。這些令人不适的抗疫文學作品,并沒有展示出多少文學的關懷與悲憫,而是用俗言媚語和自我感動沉浸在淺薄的濫情中,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傷害。疾病讓人痛苦,但痛苦不應變成傷害。抗疫文學作品短時間内呈現的時效性是人們直面疫情的必然反應,但真正好的文學作品還是要有生活作為底色,要有深邃的思想作為内在支撐,要有真摯情感的切近傳達,要有精到的藝術構思,從而獲得更大的影響力與生命力。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9日14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