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結婚原因?當結婚不再被認為是一個标配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從根本上懷疑婚姻存在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不可避免地思考:人為什麼要結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為什麼要結婚原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當結婚不再被認為是一個标配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從根本上懷疑婚姻存在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不可避免地思考:人為什麼要結婚?
常見的看法包括:
1、婚姻是共同承擔生活成本。比如,兩人一起供房,好過一個人供房。
2、婚姻是為了共同撫養孩子。到目前為止,如果你想要一個孩子,最好還是結婚。
3、婚姻是為了養老。另一半和孩子都可以在你生病和年老的時候照顧你。
以上皆是出于生存和經濟的考量,我覺得對許多人來說還是蠻重要的。
如果經濟狀況非常好,不需要與他人分擔生活成本,可以單獨撫養孩子,也可以采用社會養老方式來養老,人還要不要結婚呢?
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需要結婚。
從心理層面而言,
婚姻其實是符合人性的設計。
精神分析早就揭示出,人天生就有尋求親密關系的需要。嬰兒一出生就尋求乳房/母親,不隻是為了食物,而是為了安全依戀。與母親的親近和接觸,可以安撫嬰兒,讓嬰兒可以放心地成長。
鮑爾比提出“接觸性安慰”的概念。神經科學和腦成像研究對此提供了證據。當人們面臨壓力和痛苦的時候,人們會如何應對呢?
大腦首先會尋求支持性的關系,并為此賦予最高的優先權。如果可以獲得支持性的關系,将會以最節省資源的方式進行情緒調節。相反,個人自己進行情緒調節,則是要花費更多資源的自上而下的過程,因為個人調節設計更廣泛的認知和注意力過程,而且還常常需要抑制可能已經觸發的軀體反應。
因此,當人們面臨壓力和痛苦時,對大腦而言最優化的處理方式是:更其他人一起承擔。這是一個生理事實,而不隻是基于情感上的表述。
這再次證明,
親密關系對人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性。
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說:與其自己一個人處理情緒和壓力,自己去想辦法成長,不如一段良好的關系。朋友、戀人、或者與跟咨詢師一起。因為這種基于人際互動的,基于關系的方法才是大腦是喜歡的方式。
當然,要推出婚姻的重要性,中間還有一個假設:到目前為止,婚姻仍然是獲得穩定而易得的親密關系的最主要的途徑。這裡面的重點在于:穩定而易得。
你可能會有閨蜜或者好基友,但這些關系是否會那麼穩定,是否會那麼易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春節了,大家都家庭團聚了,你的朋友大概率會選擇跟家人團聚,而不是跟你出來過節。
易得性——我需要的時候,
你在——對依戀質量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為什麼婚姻仍然是獲得穩定而易得的親密關系的最重要的途徑呢?可能有許多原因。就心理學而言,婚姻象征着家庭,而家庭是每個人内心的一個原型。我們在家庭中出生,在家庭中成長,等我們長大了,我們希望有一個家,希望構建一個自己的家,這就變成了一個基本需要。
或許有人反對婚姻,但反對的家庭的人應該就少很多了。
心理學家斯金納倒是反對過家庭。他認為孩子不應該在家庭中成長,而應該在社區統一撫養和接受教育。這是行為主義的烏托邦,當然并沒有實現過。
你對婚姻的看法如何呢?你覺得一個人是否有結婚的必要呢?
#梁建章:建議法定婚齡降到18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