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它是“詩聖”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所創作,講述了其所居茅屋被秋風所破以緻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曆,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當初面對怒号的秋風,無助的杜甫隻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屋上的茅草被風卷走了一層又一層,可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昔日的茅草房已成為國内著名的旅遊勝地。如果時空可以穿越,想必杜甫今天也不用擔心他的茅屋再為秋風所破了。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浣花溪畔,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它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迹地。今天我們所見的杜甫草堂古樸典雅,清幽秀麗,是一座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雖然不是最初杜甫所居的草堂原型,但卻是在其遺址上所建,而且從建好至今均未中斷過修葺擴建,昔日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如今猶在。最重要的是,這裡有着極其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詩意氛圍,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春節期間,天氣回暖,草長莺飛。濃濃的春意,讓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開啟了踏春賞花之旅。為了迎接新年,成都市相關部門在年前就組織了專業人士對杜甫草堂的茅草屋進行了翻修。據了解,杜甫草堂的茅草屋修建和每次的翻蓋修整都嚴格按照傳統川西民居的工藝來進行。别看表面上隻是平時川西壩子鄉間常見的篾笆泥牆茅草屋的屋頂,這裡面可是内有乾坤。竹竿為骨,茅草作瓦,還有那用來綁紮茅草的竹篾等等,無論是材料選取還是制作過程,都要一絲不苟的認真對待,牢靠與否,全靠師傅們多年積累的經驗與手藝。
不管是定格在杜甫詩句裡典型川西民居樣式的茅草屋,還是經驗老道的師傅們翻蓋茅草屋的手藝手法,亦或是草堂本身所涵蓋的文學曆史意義,都是十分值得後人細細品味和認真推敲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杜甫草堂作為國内最著名的茅草房,每年多達百萬餘人次的遊客量,可不全都是為了品味草堂内涵而來,還有很多人則是被草堂極其周邊的秀美景緻所吸引。因為成都浣花溪畔本就風姿綽約,當年陸遊走馬錦城,曾寫下“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如今更是集中有四川博物院、青羊宮、浣花溪公園等多個著名景點,由此可見遊人如織也在情理之中。
走進杜甫草堂,隻見占地面積近300畝的景區内,小橋流水、閣樓亭台、茂林修竹、紅牆花徑……可謂是應有盡有。除了少陵碑亭、萬佛樓、大雅堂、浣花祠等一系列底蘊深厚的标志性曆史建築,那一簇簇淩寒獨放于枝頭的梅花,當屬草堂内早春最亮麗的風景。杜甫草堂有着悠久的梅樹種植曆史,除了傳統梅花,還有一些如綠梅般的稀有梅種,以及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高的古樁臘梅盆景。二月的成都街頭,沒有雪,卻常在清冷的黑夜有絲絲縷縷的小雨從天際飄過。細雨如煙的清晨,望着草堂内粉牆黛瓦間點綴的朵朵紅梅,讓人心領神會“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幽靜清雅之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