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打算從網紅水素杯的科普出發,來聊一下科學的認知。
自趙薇在日本高島屋買了大名鼎鼎的pola極光後,确實在朋友圈火爆了一陣。而這幾個月最有名的那肯定要屬這了。那就是金星老師在節目中談到的水素杯。
說實話,這杯子的樣子我覺得還挺好看。
而水素杯最大的功能就是分解出水素水,
那麼水素水是什麼東西呢?
百度百科釋義:
水素水(HydrogenWater),是直接使用了日語原名。因日語中“水素”的意思是“氫”,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氫水”,國内又叫富氫水。對于富氫水的研究熱始于2007在《自然醫學》第一篇氫氣生物學論文開始,常識告訴我們氫氣是不溶于水的。
再科普一下
水素水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在2007年發表于著名科學雜志《自然醫學》中的一篇有關氫的論文。他在論文中解釋道:經過在培養皿裡對細胞進行的實驗證明氫分子可以去除生物消耗能量時産生的羟基胺等有害活性氧。
看完這些知識,下面再具體看看金星老師在節目中談到的内容吧:
然而并非如此
這些圖相信不少人看過,也很多人斷章取義的就認為金星老師在給這個杯子做推廣,而實際上,後面金星老師和她一個醫生朋友的問答,才是關鍵:
其實可以用下面這點來判斷是否是科學。
隻能證明正确,不能證明錯誤的内容。
那麼水素水這種連正确功效都很難證明的,怎麼可能是科學的呢?
關于各種吹噓結果的态度:
太田成男教授早就在自己的網頁上發表聲明:“市面上所買的與水素水沾邊的商品,與我的研究成果一概無關,望廣大消費者不要購買假冒産品!”
另外,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 大槻義彥也曾表明過,不管怎麼調查,水素水在醫學界和科學界上都未有合理合法的結論。鑒于此,流傳的說法如“水素水對身體有好處”,“可以預防癌症,可以擺脫活性氧”,“有抗衰老的作用”,都毫無根據。
說完這個例子,可能大家會發現好像身邊有很多,尤其是現在網上充斥的各類良莠不齊的“科學”養生知識,而老人們往往都喜歡去大談特談這些知識。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簡單來說,由于現代科技的進步,大家的科學知識水平确實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科學素養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破除了各種迷信思想以後,很多人往往又去選擇了迷信一個新神——科學。
現在,對待科學的認知方式,經常能以下幾種:
1 有道德
仿佛一談到科學就是代表正義,高大上的事情。
2 盲從
對待科學類似于宗教一樣,不管什麼,科學就是對的。
3 迷信權威
不尊重事實,仿佛隻要是權威人士說的就是對的。
4 神秘
談到科學家,仿佛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不難看出,這些認知方式似乎和以前的宗教思想十分相近。
最後再補充一點内容:
之前和朋友有聊到著名的童鞋爆款:毛毛蟲
有很多醫生有談到穿這款軟底鞋會導緻小孩腳踝出問題。我去查閱了一下網上資料,發現确實有地方談到這種問題。在國外的腳踝研究比較成熟,基本的規則是:高幫有跟硬底。
而這個系列确實是隻在亞洲熱賣,歐美是很難看到的,因此,或許在某些方面是有其依據的。
我在查閱中發現的以下内容,僅供各位參考。
1、學步期之前(<1歲):
首選不穿鞋,光腳丫子讓足自由生長,不要讓鞋子束縛足部生長。
2、學步期(1~3歲)
選擇舒适、透氣、高幫硬底鞋,重量适當,尺碼選擇上大半碼最佳。最好是專為剛學步孩子設計的嬰童鞋,其設計理念為配合嬰幼兒步行狀态,但這類鞋價格較貴,家長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此階段選擇一雙合适的鞋子有利于孩子足弓的正常發育。
3、學齡兒童(3~8歲):
可選鞋底後跟和幫面較堅硬的鞋子:可承托足弓,保證足弓形态的正常發育。鞋底(前足位置)跖趾關節要易于彎曲,滿足鞋子的合腳性。這一階段孩子好動,鞋子的面料要透氣舒适(真皮材質透氣性最佳)。
4、青少年(>13歲):
兒童骨骼發育已經基本成熟完善,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審美觀、自己的喜好,在買鞋時可以舒适性和外觀美感結合,建議這個階段孩子不要穿高跟鞋和一些和腳型不合的鞋子。
總結:
現在的人們總是在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而科學關注的恰恰是過程,是方法,而不是最終結果。 因為那些科學結果有可能對,也有可能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