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其巧妙之處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蘊含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一、預習基本要求:
1.朗讀課文三遍,家長在題目處寫上“已閱讀三遍”,并簽字。
2.标自然段或者小節(不得标得過大)
3.在文中畫出識字詞語,紅筆圈畫出會寫字。
(本課帶着孩子們做了一項預習:畫詞語,先用鉛筆畫的方框,核對後又用熒光筆畫的顔色,以防畫錯了,第二課還是帶着孩子們畫,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幫助孩子們建立在情境中學習“詞語”的概念。)
4.會寫字依舊要求查出字的音序,音節,部首和除去部首有多少畫。
進一步預習要求:
二、教學目标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就”等10個字,會寫“快活、哪裡”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内容。
3.結合課文内容,借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内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四、要掌握的字詞(學會自主歸類識字、寫字)
1.會寫字:
兩(liǎng)(兩邊(liǎngbiān))(兩樣(liǎngyàng))
就(jiù)(就是(jiùshì))(就近(jiùjìn))
哪(nǎ)(哪裡(nǎlǐ))(哪樣(nǎyàng))
寬(kuān)(寬心(kuānxīn))(寬大(kuāndà))
頂(dǐng)(頭頂(tóudǐng))(頂點(dǐngdiǎn))
睛(jīng)(眼睛(yǎnjīng))(定睛一看(dìngjīngyíkàn))
肚(dù)(肚皮(dùpí))(肚子(dǔzi))
皮(pí)(皮膚(pífū))(皮毛(pímáo))
孩(hái)(孩子(háizi))(女孩(nǚhái))
跳(tiào)(跳動(tiàodòng))(跳遠(tiàoyuǎn))
重點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皮”的筆順:橫鈎、撇、豎、橫撇、捺,“跳”右邊的“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鈎、撇、點。
“頂”右邊是“頁”,最後一筆是點。
“寬”下面是“見”,最後一筆是豎彎鈎。
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
2.會認字
塘táng(池塘、水塘、魚塘)
腦nǎo(電腦、頭腦、腦袋)
袋dài(口袋、布袋、袋子)
灰huī(灰色、灰塵、大灰狼)
哇wā(好哇、走哇、哇哇大哭)
教jiào(教室、教訓、教具)
捕bǔ(捕撈、捕捉、捕魚)
迎yíng(歡迎、迎接、迎頭趕上)
阿ā(阿姨、阿妹、阿爸)
姨yí(姨媽、大姨、小姨)
龜guī(烏龜、海龜、龜甲)
披pī(披風、披着、披上)
鼓gǔ(打鼓、擊鼓、敲鼓)
注意:捕的拼音是bu,避免錯讀成pu
3.多音字
教jiào(教育)jiāo(教書)
4.詞語積累
(1)好詞積累:
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長長的尾巴 碧綠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快活地遊來遊去
(2)數量詞積累:
一群小蝌蚪 四條腿
一隻烏龜 兩隻大眼睛 一對大眼睛
(3)讀一讀,記一記:
腦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歡迎 迎接 迎風 迎面
水塘 池塘 魚塘 荷塘
注意:袋在腦袋 口袋中讀輕聲,在袋子 袋鼠中讀四聲。
五、句子解析
1.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遊來遊去。
課文按從頭到尾的順序介紹了小蝌蚪的外形。(會介紹其他的小動物,如我家有一隻可愛的小狗,大大的腦袋,褐黃色的身子,要着一條短尾巴。)
2.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
“迎”字是重點要掌握的動詞,面對面走過去的意思,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
3.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裡遊。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着:“媽媽,媽媽!”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追是要把重點掌握的動詞,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快速趕上前面的人。要區别于“迎”,都是走之,但是動作不一樣,體會用詞準确。“連忙追上去”說明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很急切。
4.他們遊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蹲、披、露、鼓這幾個動詞,要學會遷移運用。
5.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想一想這三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能不能互換一下位置?
“蹬、跳、蹦”是一連串的動作,不能調換位置。
六 尋找規律,發現不同
1.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都遇到過誰?每一次是什麼樣的情況?
第一次的遇見:
鯉魚阿姨,她提供的線索是四條腿,寬嘴巴;
第二次的遇見:
烏龜,他提供的線索是大眼睛,綠衣裳;
第三次的遇見:
青蛙,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2.随着找媽媽的進程,小蝌蚪在長大,身體也在發生變化,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發生了幾次變化?用直線畫出來。
縱向來看,小蝌蚪找媽媽努力堅持,不放棄,而且為小青蛙變成小青蛙留足了時間,科學合理。
結合課後題,可以用“先、再、接着、最後”說出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最後,科普一下小青蛙吧!
有人做了統計,一隻青蛙平均一天能捕食70多隻害蟲,一個月約2000隻。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動六至八個月計算,可以消滅各種害蟲15000隻左右。全國各地青蛙千千萬萬,幫助人類消滅的害蟲是多麼可觀啊!
美文拓展閱讀:
小蝌蚪
小蝌蚪,黑溜溜,
來來去去水裡遊,
快長大,快長大,
變成可愛小青蛙。
感興趣的畫一下思維導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