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餅中沒有老婆,魚香肉絲裡沒有魚,熱狗裡沒有狗……這些我們都認了。
(網絡配圖)
但是,這幾天,一個“肉松餅是棉花做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還出現了不同方言解說的版本。
(網絡配圖)
視頻中,有人将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松餅用水浸泡後,發現裡面根本沒有肉松,視頻拍攝者稱餅内的肉松是棉花做的。拍攝者還呼籲大家轉發。這一視頻迅速擴散後,引起了相關生産企業的高度重視。據悉,目前已經有生産企業報警,并發表了澄清聲明,直指這些網傳視頻的說法屬于無稽之談。
(網絡配圖)
那麼真相究竟如何?昨天,溫都記者分别在超市、零售店等處購買了5份肉松糕點,分别以火燒、水洗、品嘗等方式進行辨别。
(網絡配圖)
01
實驗用品
1、肉絲面包,産地為福建,購于超市;
2、肉松華夫餅,産地為福建,購于零售店;
3、肉松蛋糕,産地為上海,購于零售店;
4、肉松面包,産地為溫州,購于超市;
5、肉松餅,産地為山東,購于零售店;
6、藥用棉花、清水、打火機
在這些糕點的外包裝上,都标注含有肉松、小麥粉、植物油等多種成分,其中3号肉松蛋糕和5号肉松餅中的肉松為肉松粉。
02
肉松燃燒有焦味
棉花則沒有
實驗一:燃燒
點燃肉松
從每個糕點中取出适量的肉松,依次用打火機點燃;再取少量藥用棉花,用打火機點燃。對比肉松和棉花的燃燒情況。
點燃棉花
實驗結果:
點燃肉松,會發出滋滋的響聲,并散發出肉的香味。相比之下,棉花的燃燒非常迅速,但燃燒過程中沒有什麼氣味。
03
洗肉松的清水變黃
且飄着油
實驗二:水洗
在第二個實驗中,記者也參照網上小視頻的演示,分别把糕點上的肉松放到水裡揉搓,同時也将棉花浸泡到水裡面。
實驗結果:
1、第3種肉松蛋糕和第5種肉松餅中的肉松,在水中揉搓後,清水慢慢變黃,肉松顆粒比較細,并且部分溶解在水中。
2、其餘3種糕點的肉松在水中揉搓一會之後,水的顔色也變成了黃色。肉松變白,變成一個棉花狀的絮狀物,拉扯後有細小的纖維。
3、水洗後的5種肉松,都還帶着肉的味道,仔細觀察碗中的水,有少許的油漂浮着。記者拿過肉松的手也變得油膩。
4、浸泡過後的棉花,用手很難撕扯開,清水沒有變化。
04
棉花很幹
怎麼也嚼不爛
實驗三:品嘗
分别品嘗5個糕點中的肉松和藥用棉花。
實驗結果:
肉松很松軟。吃到嘴裡,輕輕一咬,肉松就會融化,還有淡淡的甜味。棉花表面上看上去很松軟,但是咀嚼起來卻很幹,很用力但是嚼不爛。
如果真有商家用棉花冒充肉松,隻這一步就很容易被消費者識破。
專家解析
能燒黑就是棉花?
如此推理并不靠譜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含有肉松的糕點,其中的肉松成分有的是純肉松,也有的标明是肉松粉。而肉松粉是肉和大豆粉混合做成的,所以會比較綿柔,并在水洗後出現白色絮狀,但是不會對身體産生危害。此外,有糕點烘焙的業内人士也表示,從生産成本和工藝來說,如果真的用棉花摻雜或代替,成本反而會更高。
實驗中,當洗出的絮狀物(肉松)被打火機點燃,結果會被燒黑。但是,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老師金輝樂認為,如果說能夠燒黑就是棉花,這種推理完全沒有依據,存在很大的誤導。
金輝樂解釋,肉松之所以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大量可燃物,最主要的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其他的包括醇類、酯類等有機物。脂肪燃燒是最容易理解的——人類發明煤油燈之前,室内照明使用的主要是香油、豆油、桐油等植物油,古詩文裡記載的“青燈”就是它。碳水化合物燃燒也很常見,比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木質素、纖維素和糖類,木頭燃燒的主要成分就是木質素。
而蛋白質由氨基酸構成,主要是碳、氫、氧、氮4種元素,也含有少量硫和金屬元素,都很容易被點燃。蛋白質燃燒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頭發了,頭發的成分基本上都是角蛋白,碰到火很容易被點着。蛋白質燃燒有特殊的焦糊味,人們常常用這個來鑒别織物中是否有羊毛、蠶絲。
真的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是可以點燃的,而且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也可以直接點燃,但并不會有焦糊味。所以,如果想要鑒别這個是不是真的肉松,倒是可以把它點燃聞聞有沒有焦糊味。
對此,市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段時間,“棉花肉松”視頻廣泛傳播,視頻出現之後,各地市監部門均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辟謠。他提醒市民,對于食品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辨别,不能僅憑直覺或一些似是而非的視頻就下定論。市民若對某種食品有懷疑,可以到一些專業、權威的機構進行檢測。相信科學,比相信朋友圈更靠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