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樂寓意什麼?中國人把自己的情感都銘刻在漢字中,有些字看似筆畫繁多,卻有着最簡單的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年年樂寓意什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中國人把自己的情感都銘刻在漢字中,有些字看似筆畫繁多,卻有着最簡單的道理
逢年過節,我們的對聯中總少不了“喜”“樂”兩個字。“喜”與“樂”可以獨立成詞,可以疊音,可以聯合成詞,看着開心,聽着舒服。喜樂是每一個人的期盼,是老百姓的追求,古今亦然。國泰民安,衣食無憂,一年勤奮,無愧于心,雲何不喜!
那麼,“喜”“樂”這兩個字從何來?古人造字時是如何腦洞大開,想出來用這樣的組合表達他們愉悅開心的情感?
人類很早就學會借助外物來表達情感,音樂尤其重要,通過文字學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喜”與“樂”這兩個字都與音樂直接相關,不形于色而皆訴于音。
“喜”字可以分為兩部分,下面是口,我們都認識;上面是“壴”,我們仿佛在哪裡見過,似曾相識。可以發生聯想的字還有“鼓”與“彭”,它們都有怎樣的關系?
我們來看一看漢畫像石上的建鼓,下面是鼓座,中間是鼓,上面是羽毛之類的裝飾,古書裡稱作“樹羽”。古代的鼓非常重要,多種多樣,非常華美。在衆多的考古遺址中,發現的陶鼓、銅鼓不計其數。
再看“彭”字,許慎說:彭,鼓聲也。鼓聲彭彭,非常形象。這個字後來借用作國名、姓氏,時間一久,很多人就不再知道“彭”字最初就是激蕩人心的鼓聲了。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的時候要用鼓,一般還是鼓與鐘配合使用,目的是娛神。《詩經》多處描寫“鐘鼓喤喤,磬莞将将”,這是鼓樂齊鳴的場景。“奏鼓簡簡”,就是為了“衎我烈祖”。到了戰場上,鼓就成了軍隊的耳朵。鼓聲一起,那就是進軍的命令,激蕩的鼓聲激蕩着軍心,擊鼓都無力就别指望軍隊獲勝了。春秋時在今天濟南一帶有一場著名的齊晉鞌之戰,晉國主帥受了重傷,擊不動鼓了,眼看就要失敗,是馭手大喊:“師之耳目,在吾旗鼓……”奪過鼓槌一陣狂擂,馬都驚了,一路狂奔,軍心大振,于是就反敗為勝了。我們今天常說“鼓勵”,就是用鼓聲激勵,了解了上面的故事,也就真切地明白什麼叫做“鼓勵”了。
“鼓”不僅讓人振奮,也讓人開心。恭敬鬼神也不能慢待朋友。國家大事裡不能少了鼓,開心的場合也少不了鼓。《詩經》中的《有駜》記載魯國國君請客:“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那時候的夜生活也很豐富,在歡快的鼓聲中,喝啊,跳啊,開心啊!現代漢語中鼓舞與鼓吹,好像有褒貶之分,古代并沒有,古人說“鼓吹”六經,絕對是好話,與鼓相關的多是好事兒,更是開心。
鼓可以給人們帶來喜樂,所以也可以表達喜樂的心情。也就是說“壴”最初既是鼓的初文,也是喜的初文,造字的時候就兼表不同的音義。“喜”下面的那個口,最初并無深意,書寫者感覺“壴”字不夠飽滿,就加上去一個口。後來“壴”被“鼓”與“喜”取代,二者才明确區分開來。
祈求開心,喜自神降,就有了“禧”。從“示”旁的字大都與鬼神祭祀相關。但我更喜歡“憙”字,喜自心來,喜與不喜,還得靠自己。你看,那對新人已經喜結連理了,喜不僅是心态,也得行動,歡天喜地,就需要有個“囍”了。
古書上說“鼓樂俱作”,現在也常說“鼓樂齊鳴”,可見鼓是鼓,樂是樂。用我們今天的樂器分類,鼓是打擊樂,樂是弦樂。
“樂”字由樂器到音樂再到快樂的心情,與“壴”字完全一樣,隻不過“樂”字的字形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讀音變化是後起的,理解起來就沒有“鼓”字那麼複雜。
我們終于知道“喜”與“樂”都來自兩種樂器。
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情意,大部分動物都會;借物的聲音表達情意,大概隻有人類才有這個本事。鼓與樂是兩種樂器,其内核是禮樂精神,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産物。
從“喜”與“樂”兩個字遙想那個悠遠的時代,我們的先祖歡欣鼓舞,優美的音樂讓自己心曠神怡,造字者認為這是快樂的源泉,就用樂器來表達這喜樂的心情了。我們現在獲得喜樂的途徑太多了,表達喜樂的方式也太多了,在我們喜樂的時候,别忘了“喜”與“樂”這兩個字的内涵,讓喜樂有更多的人文情懷!
(作者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3日 0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