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迷之間流傳一種說法“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仿佛在說諸葛亮是因為郭嘉在而不敢出隆中,然而真的如此嗎?(為了本文更具說服性,本文隻談正史)
郭嘉何人,郭奉孝是也。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跳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後來也确實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有功勳,官至軍中祭酒,史書上稱他為“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先來談一談郭嘉所做《十勝十敗》。十勝總結起來就是: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名勝,文勝,武勝。通俗就是說袁紹禮儀多而注重形式,且不順義曆史,無以禦下,内心多疑,任人唯親,優柔寡斷,沽名釣譽,婦人之仁等有多壞就說的多壞,那麼曹操呢?體任自然,合乎道義,用人無疑,禮賢下士,機警果敢,刑罰必諾,對大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用兵如神。這一通吹捧,就差沒對着曹操說:丞相啊!你真的牛逼壞了。這曹操一看這十勝論,那還了得,嘴上說着“如卿所言,孤何德已堪之也!”實際上心裡那是樂壞了“知我者郭奉孝是也”乃至于郭嘉死時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辄成制。”(《三國.魏書.郭嘉傳》)那麼郭嘉說了這麼多對于曹操攻打袁紹有和作用,作用是有但并沒有那麼大,這時靠的還是荀彧的出謀劃策,但是在曹操心中也對郭嘉的功勞記上了大大的一筆。
郭嘉為何能對袁紹和曹操做出如此詳盡的對比呢?其一,确有識人隻能,《傅子》記載郭嘉:密交結英俊,不與俗接。但是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他曾仕于袁紹,老boss還能不了解嗎?沒直接罵出來已經是很給面子了,當然也和罵差不多了。
“征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兵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擒呂布”(《三國志》)這應該是郭嘉立功最有名的幾場戰役之一了。勸曹操以疲軍猛攻呂布,事實也是戰勝了呂布。此外的判斷劉備需早除,料定孫策不能得中原等,五部在說其判斷力。但可惜的是,郭嘉沒有獨自領兵,都是以謀士的身份出現,無法判斷其是否有獨自的領兵能力。
那麼再來說一說卧龍,三國演義中,曹操曾歎“卧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那麼我們不說《三國演義》說一下真是曆史上諸葛亮是否當得“智聖”。有人可能會說了,大家是因為《三國演義》把諸葛亮誇大了,那麼真是這樣嗎?《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間,那麼在此之前,人們如何看待諸葛亮。唐朝的武廟十哲: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等十位。宋朝武廟十哲:管仲,韓信,諸葛亮,李靖。更有詩雲“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三顧茅廬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事實上諸葛亮不僅僅是一位謀士,還是一位散文家(其作:《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家(諸葛連弩,孔明燈,木牛流馬),兵法家(《兵法二十四篇》)等,其協助劉備建立蜀國,安定南中,五次北伐,那可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官職更是做到了丞相。
至于諸葛亮還未出隆中是時,《三國志》是這樣描寫“亮,身高八尺,每自自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這是何等驕傲的一個人,會因為郭嘉而不敢出隆中?何況當時曹操的謀士最出名者并非郭嘉而是荀彧。那麼是為了呢?無他,未遇明主也。當時劉備也是三顧茅廬才将其請出,傲骨彰然若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直受到争議,但是諸葛亮善于治軍,是毫無疑問的,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并給予高度評價,足以見得。
事實上那郭奉孝和卧龍比本身就不太合适。一個隻是謀士,而一個卻是丞相,領兵者,,兩者身份并不相同,于謀士而言諸葛亮更注重實事,郭奉孝更長于判斷,兩者各有所長,但我認為卧龍更勝一籌。你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