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守株待兔故事?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成語守株待兔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
前方到站:守株待兔。
典故
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韓非子·五蠹(dù)》
戰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是儒家學者荀子的學生,但他沒有拘泥于儒家思想,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著作中論述了這種理解。
韓非子說,在上古時代,人類為了應對鳥獸的威脅發明了在樹上搭窩棚的辦法,為了解決生食的危險,發明了鑽木取火的辦法。而後來到了中古時期,天下洪水泛濫,鲧和他的兒子禹先後負責疏通河道,排洪治災。再後來,夏桀和殷纣的統治殘暴昏亂,于是商湯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韓非子認為,這樣的曆史表明,如果到了夏朝,還有人用在樹上搭窩棚居住和鑽木取火的辦法生活,那一定會被鲧、禹恥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時代,還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為第一要務的話,那就一定會被商湯、武王所恥笑。既然如此,那麼在今天要是還有人推崇堯、舜、禹、湯、武王的政治方針并加以實行的人,也會被現代的聖人恥笑。因此,聖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陳規舊俗,而是根據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相應的政治措施。
他舉了一個例子。據說宋國有個人在田裡耕作。田地中有一個樹樁,一隻兔子奔跑時撞在樹樁上碰斷了脖子死了,這個農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一隻兔子。從此,他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顯然,他不可能再得到兔子,反倒成了宋國的一個笑話。現在假使還要用先王的政治來治理當代的民衆,那就無疑屬于守株待兔之類的人了。
釋義
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發稿:蘭花
審稿:吳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