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的特征條件
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在省域範圍内,影響力僅次于省中心城市的重要城市。湖南省初步确定為兩個,即衡陽和嶽陽。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确定是以地域作為劃分的主要标準,将全省劃分為長株潭、洞庭湖、大湘西和湘南四大經濟圈,除了大湘西地區由于是山地,受地理環境約束,城市發展缺乏腹地,其餘每個經濟圈确定一座中心影響城市。在中心城市影響下,帶動湖南省經濟圈發展。相比其它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陽作為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所在省份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很大區别。由于副中心城市的選定也有它的客觀要求,主要以地理位置、經濟實力、輻射能力、經濟資源等因素作為确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将逐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特征歸納如下:
1.具有優勢的地理位置。在地理位置上,首先應該偏離省中心城市,具有自己獨立潛在的地域發展空間。表現為這些城市與省會中心城市一般具有100公裡以上的空間距離。如:襄陽與武漢。其次,自己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有自己特有的優勢産業。最後,交通發達。海運、公路、鐵路和航空優勢明顯,交通線路繁密,四通八達,最好是通江達海,處于大的經濟動脈或海岸線交彙處。
2.強勁的經濟影響力。一個城市被确定為經濟副中心城市,不但要考慮他的發展後勁。gdp總量是一個城市經濟發達程度的綜合反映,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質量,它也是一個城市綜合優勢的聚集表現。首先,經濟副中心城市在各省經濟總量中必須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僅次于省會中心城市,有些甚至會超越省會中心城市。其次,具有自己明顯的優勢産業:比如襄陽的汽車制造業、洛陽的裝備制造和嶽陽的石油化工。這些優勢産業在省域内具有很強的獨占性,甚至在全國的經濟布局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保持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态勢。經濟增長速度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規模擴張質量的外在表現,沒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其他的經濟指标發展再好,也不能保證它能起到新的經濟增長極的作用。一個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是保持逐年高速遞增,這表明這個城市的經濟運行狀态是良好的,具有較強的發展動力。
4.高知名度的社會影響力。城市的社會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對周邊甚至更廣闊區域社會環境的影響程度,是一個城市文化、生活、工作等因素的綜合。
5.漸進性的系統城市區域輻射。實力強大的副中心城市具有廣闊的輻射區域,但随着距離的增加,輻射能力不斷減弱,最終城市影響力緩慢消失。在自己轄區内甚至超越了自己的轄區仍有很強的影響力度。分析原因,中小城市的輔助輻射功不可沒。在副中心城市構建的城市輻射系統内,通過與中小城市的交流,将中小城市轉化為副中心城市自己輻射的中轉站,通過它們的影響,不斷補充大城市削弱的輻射量能,以至于影響量能源源不斷。
衡陽已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發文通過了建立省域副中心城市,并給予了相當大的點對點政策扶持,要想實質實現區域中心化這一目标,必須立足現實對衡陽本身條件客觀的全面的分析。
三、衡陽市構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優劣勢分析
(一)地域優劣勢
衡陽處于湖南中南部,在這一區域一直都是衡陽一家獨大,這個區域内的地級市,幾乎是散落地發展自認為特色的地方經濟和城市建設,相互影響和滲透度差,經濟發展相對滞後,很難受到省中心城市的影響,經濟上被南方的臨近省份廣東滲透和影響,甚至衡陽本身的人口也被廣東的佛山、東莞、廣州和深圳虹吸,造成大量的人口外流,城市處于失血狀态。省會長沙雖然經濟文化比較發達,但是由于地理相隔較遠輻射力衰減和本身經濟體量等原因也難以對此區域形成更有力的影響,且此區域内部城市如永州、郴州,沒有形成統一的規模經濟,迫切需要出現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集聚效應。衡陽恰好位于此區域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規模效益突出。衡陽是廣東、廣西咽喉,中南連接要地,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湘南地區物資、人口集散中心的地位,湖南省為改變目前湘南地區的不利局面,根據衡陽本身區位優勢決定加快衡陽副中心建設,傾力将其打造成湘南區域經濟中心、開放中心、消費中心、醫療中心、教育中心、應急中心,增強衡陽的城市輻射帶動能級。
劣勢在于:衡陽盡管擁有“11367”的交通優勢,即湘江水運、南嶽機場、京廣高鐵、湘桂線等,在衡陽内部地區,得益于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圈”的城市發展戰略,以衡陽城區為核心,西渡、南嶽、雲集和大浦地區為衛星城鎮的抱團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衡陽城市經濟體量不足和城區面積小的劣勢,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心城區和這幾個“衡”字頭的縣城交通便利,聯系緊密,卻與轄區内祁東、耒陽市和常甯市由于地理隔絕、文化差異和輻射力不足形成的心理距離疏遠,并且導緻衡陽内部民間的一些排斥甚至欺生的不良現象,無法适應經濟發展和城市化一體化的要求,應該再進一步加速衡陽各縣市的經濟文化交流,在發展上齊頭并進。
(二)産業優劣勢優勢
衡陽農業基礎雄厚,核工業和研究底蘊深厚、輸變電産業發達,商貿興盛、旅遊盛名。在衡陽比較突出的産業中,核工業和輸變電産業最強,但核能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在未來發展新能源行業的行業趨勢下,對配套産業會有很強的拉動能力,在此發展前景下,白沙綠島成功升級為省級開發區,勢必會成為衡陽重新振興的一張王牌。衡陽礦産資源豐富,有色金屬儲量巨大,尤其是鉛鋅世界第一,勞動力價格低廉,對于工業的發展非常有利。衡陽文化源遠流長,祝融文化、船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形成了城市底色,旅遊業是衡陽大有挖掘潛力的産業,尤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南嶽衡山、石鼓書院、紅色革命文化遺址以及其他的山水、文化景點等。
劣勢在于:雖說衡陽農業基礎雄厚,輸變電産業較為發達,商貿興盛、旅遊盛名,但這局限于和湖南其他城市的比較,與東部沿海的副中心城市還有很大差距。盡管目前衡陽的經濟總量位居省内前列,但是元氣尚未恢複,工業産值已經成為了短闆,在湖南省範圍内也是排名靠後,核工業雖然有很強的實力,但是尚未形成産業,産業布局還處于規劃狀态,遠沒達到産研一體,優勢互補的地步。輸變電産業有很大優勢,卻還沒形成自己長下遊工業鍊,産業産值還不足以成為支柱産業。南嶽衡山有獨特的佛道儒的三教一體的景觀和文化,但缺乏精品旅遊路線,很多遊客都隻是燒香客,在南嶽燒香許願還願之後就迅速離開,雖然遊客數量在全國都居于前列,屬于旅遊業的超級IP,并有“五嶽獨秀”的美譽,但是由于留客的手段有限,沒有把香客轉化為遊客,相對于其它名山大川來說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三)政府支持優劣勢
根據國家關于新時代中部崛起的政策,京廣線上的衡陽無疑開始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衡陽高等教育發達,擁有南華大學、衡陽師院、湖南工學院、船山學院、南嶽學院等6所本科院校和11所專業院校。有很強的人才資源,尤其是南華大學的核和醫學專業,奠定了衡陽在湘南甚至湖南地區這兩個領域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引申和發展出了衡陽的醫療優勢,擁有9家三甲醫院。在高等教育、醫療和人口方面,衡陽穩居第一梯隊。湖南省為協調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大對湘南經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衡陽被确認為國家區域重點城市和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對衡陽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
劣勢在于:湖南省城市的競争對手主要是長沙、嶽陽、常德、株洲、郴州等幾個主要城市。在政策的支持上長沙、株洲和湘潭肯定高于衡陽,但其他城市規模與衡陽差别不大,甚至常德的GDP要強于衡陽,造成了很大的被動,這幾個城市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分居于湖南的北、西北、南,其中郴州坐擁地利,緊鄰強省廣東,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産業轉移,在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這一功能分區上與衡陽有重疊,并且有自貿試驗區的國家政策支持,同屬副中心城市的嶽陽有長江的水利之便,是省内重要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在外貿出口上占盡優勢,并且也是省内的自貿區城市,雙重政策BUFF疊加,自己本身具備石化和食品2大千億級支柱産業,在省内的經濟地位暫時無法撼動,而同為長株潭核心重要一極的株洲,擁有軌道交通和航天發動機2大國内優秀産業集群,核心技術和高端工業吊打省内一衆兄弟城市,雖然清水塘改造轉移低端産能使其鋒芒暫減,但是其經濟實力和經濟質量卻獨傲群雄,擁有12家上市公司,市值位居省内第二,而且還培育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家,全國排名第26,中西部非省會城市排名第一,這種工業城市的底蘊即使是省會長沙也是垂涎欲滴,對其大加拉攏。常德的重工業也是成為了特色支柱産業,并且由于煙稅的原因,城市财政收入高,城建水平也水漲船高,經濟總量總是壓衡陽一頭,在解決不通高鐵的交通問題後勢頭不減,随時準備沖擊省内第二,而這些城市都與地處中南部的衡陽存在激烈的區域政策競争。因此衡陽必須采取主動,努力獲取湖南省政府的支持。
衡陽目前實際更确切的定位是湘南地區中心城市,但根據我們的優勢分析,要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地域、産業、政府支持上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但也面臨其它省内城市強有力的競争,所以要在城市化建設的道路上有張有弛,選擇适合自己的途徑。理論上衡陽在湘南地區具有廣闊的輻射區域,但是隻有實力強大,經濟發達才能消除強鄰廣東的巨大影響實現這一目标,因此衡陽在有一定優勢且面臨很多劣勢的基礎上就要加大輻射中轉力度,在耒陽加大扶持力度,作為城市能量輻射中轉站,防止城市影響力的消失,走漸進性的系統城市區域輻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