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颡魚,在我們當地被稱嘎牙。各地有不少俗稱:嘎魚、嘎牙子、黃姑、黃辣丁和黃鳍魚等。分布在我國河流、湖泊、溝渠和池塘等水域中,屬雜食性魚,栖息在水域底層,是我國優質名貴的淡水魚類。它們以底栖的無脊椎動物、小雜魚、蝦等為餌食,對生态環境的适應性比較強,分布很廣,對營養和其他環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在大部分的養殖水域都可以進行人工養殖。我第一次認識黃颡魚,是剛記事不久,在河邊看村裡人抓魚,我不小心用手摸到黃颡魚的魚鳍,直接被它的魚鳍刺到,由于它的魚鳍有毒素,我的手立馬腫脹起來,又癢又疼……!不過黃颡魚的肉質細膩,做湯非常鮮美,在我們當地,形容黃颡魚的美味有“賽河豚”一說。黃颡魚不僅僅味道鮮美,還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一定的藥用功效。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煮食消水腫、利小便”。姚可成編著的《食物本草》中,也有記載吃黃颡魚的功效:“主益脾胃和五髒,發小兒痘疹”。
由于黃颡魚的食用價值比較高,在我國各個大城市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市場價格在淡水魚養殖中,也一直維持在高價位,養殖附加值不錯,是一種前景很好的朝陽養殖品種,為我們廣大的水産養殖戶,提供了一個發家緻富不錯的選項。黃颡魚的成魚人工養殖,目前主要有三種養殖模式:1、池塘養殖;2、池塘套養;3、網箱養殖。我們水産養殖戶,根據當地具備的養殖環境和養殖水資源,擇優選擇養殖适合的模式,科學化養殖,加強管理,就容易達到養殖目的。
◆池塘養殖黃颡魚成魚模式。1、準備好優良的養殖池:以養黃颡魚為主的池塘,需要當地水源充足,水體水質優良無污染。池塘面積以3~10畝,水深以1.5~2米為佳。這裡需要養殖戶注意的是,确保池塘無污染。在放養黃颡魚之前15天,每667㎡用生石灰75~150㎏、或漂白粉8㎏左右,給池塘進行消毒。消毒以後,隔天加水0.9米左右,第3天,每667㎡水域施入發酵腐熟的家畜家禽糞350~400㎏,便于繁殖天然餌料來用。當水體中糞料充分稀釋均勻以後,投放幾條實驗魚,确定水體裡毒性完全消失以後,再大量投放魚種。
2、投放魚種:放養的魚種,通常是人工繁育的魚種,也有從天然水域捕撈的野生魚種,放養時間,通常在氣候适宜的3~4月份投放為宜,最遲不要到6月份氣溫升高時投放,減少魚病的發生。通常每667㎡水域放養尾重10~20g的魚種,2000~5000尾,每667㎡搭配尾重100g左右的團頭鲂100~150尾;尾重50g左右的鲢魚每667㎡200尾;尾重50g左右的鳙魚每667㎡50~80尾。投放輔類魚種,主要是為了改善水質條件。投放魚種的時候,要用0.35%的食鹽水給魚種進行浸洗消毒,滅殺魚體表的細菌和寄生蟲。養殖戶還應注意,魚種的選擇整體大小,要求一緻、色澤鮮豔、體表光滑無傷、體質健壯的個體魚種。
3、投喂管理:黃颡魚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可以人工投喂小魚蝦、螺蚌肉、畜禽的下腳料、魚粉等動物性飼料,也可投喂豆餅、菜籽餅、玉米、豆渣等植物性飼料。人工合成飼料可參考配方配制:魚粉35%左右,菜餅20%左右,豆餅25%左右,次粉16%左右,米糠13%左右,誘食促長添加劑、維生素、礦物質添加劑3%左右。在黃颡魚尾重20g以前,用魚肉拌粉狀配合飼料,加水捏成團狀投喂;尾重20~50g,投喂飼料1.5mm粒徑、粗蛋白質含量38%左右的配合飼料;尾重50g以上,投喂2.5mm粒徑、粗蛋白質含量30%左右的配合飼料。此配方僅供參考!
在魚種投放2天以後,就可以開始人工馴化,可以選用投餌機投喂馴化,通常黃颡魚馴化3~6天就能夠上采食台攝食。根據事實操作經驗,黃颡魚有魚群集體攝食的習性,所以要在魚池中設置固定的采食台,通常每667㎡設置1~2個。養殖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定位、定時、定量和定質“四定”投食管理。魚餌要固定投喂在采食台,不要随意變動位置;每天早晨定時在7:30左右,投喂日食量的34%,下午5:30左右投喂66%,每次投喂時長半個小時,按照“慢、快、慢”的節奏投喂,提高魚餌有效利用率;投喂魚餌量,養殖戶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水溫變化和魚的生長情況,适當性調整,日投餌率為3%~8%,通常以投餌後1個小時,大部分魚吃飽離開采食台為掌握度;最重要的是要定質,保證飼料優質,千萬不能投喂變質的飼料。
4、投放魚種後的日常管理:每天要堅持早、中、晚3次巡視魚塘,觀察魚類的活動、攝食和生長發育情況是否正常,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持優良水質是水産業的養殖成功的關鍵,因此,要根據水體水質的具體情況,适宜的加注新水,适時開水體增氧機,一定要保持水質優良,溶解氧充足為宜。适宜黃颡魚生長的水體pH值範圍在6.8~8.5,因此,養殖戶要注意,由于長期投喂飼料,池塘水的水質會使pH值呈弱酸性,不利于黃颡魚的生長發育,所以,在生長季節,每15天左右,魚塘水每平方米用25g左右的生石灰一次,用于改良水質,回到适宜黃颡魚适宜生長的pH範圍。同時,養殖戶要做好黃颡魚魚病的預防與治療工作。
◆池塘套養黃颡魚成魚模式。
1、套養模式:套養池,可以參照放養池的規格條件,水域面積最大以1公頃為宜。套養密度,需要根據池塘主要養殖的魚類和混養其他魚類、以及餌料情況而定。通常套養采用兩種模式:一種是池塘裡放養了部分鯉魚、鲫魚和羅非魚等雜食性魚類,那麼就要少放養黃颡魚,以套養體長4㎝以上的夏花魚種,每公頃投入3000尾左右為宜,或者以每尾25g的冬片,每公頃4500尾為宜。套養模式,比較适合水域大一些養殖池塘,可以充分地利用水體養殖空間,資源最大化的合理利用。這種養殖黃颡魚為輔的混養模式,不單獨投喂飼料,通常經過一個生長季節,每公頃黃颡魚産量可達300~600㎏;第二種是投放在沒有放養鯉魚、鲫魚和羅非魚等雜食性魚類的魚塘中,每公頃投放體長5㎝左右的黃颡魚8000尾左右,充分利用水體資源,獲得更大的養殖效益。
2、套養黃颡魚模式的管理:由于池塘套養模式魚種比較多,因此,在除了按照池塘主養黃颡魚的飼養管理模式外,需要更加注重水體水質優良,需要定期加注新水,使得池塘水體透明度保持在30~35㎝、pH值7.5~8.0為宜,同時要适時開動水體增氧機,确保水體溶解氧充足,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為佳。
養殖戶在池塘套養黃颡魚的模式中,要嚴加注意:黃颡魚有攝食别類魚籽的習性,因此,不能在别類繁殖魚池混養:用藥防治魚病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控制用藥量。這是考慮到黃颡魚這種無鱗魚耐藥性比較差,用藥量太大,會影響到黃颡魚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會造成黃颡魚中毒死亡,就得不償失。
◆網箱養殖黃颡魚模式。1、網箱設計事項:首先選擇水流緩慢,流速為0.1~0.2m/s為宜,水體無污染,水質良好,水透明度在30㎝以上,溶解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8.5範圍,常年水深保持在5m以上,環境相對安靜,水底部平坦無雜物,距離岸邊比較近的水庫、湖泊與河流等水體中,投放網箱養殖。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網箱位置不要影響水利設施和水面交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網箱通常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為帶蓋的六面體封閉式雙層網箱,外層網目3㎝,内層網目1.5㎝,網底網目與内層網目一樣大小即可。網箱面積通常12~24㎡,網箱深度2~3m為宜。投放設置網箱的時候,用楠竹或者木闆、鋼筋制作網箱框架,然後将網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圓柱體的泡沫作為網浮子,網箱底部用光滑的鵝卵石作為沉子即可。根據設計,網箱沉沒水中部分以1.5m,漏出水面0.5m,而網箱之間的距離,通常間隔2.5m左右為宜。
2、投放魚種:網箱養殖,我們要将新制作的網箱提前半月投入選擇好的水體中,使得網箱網目上吸附藻類,可以保持網箱内比較光滑,可以有效減少魚種進入網箱以後,碰撞、摩擦受傷,從而減少魚病的發生。通常選擇在水溫低的春節前後進行投放魚種,水溫低魚體不易受傷。魚種放養以前,同樣需要用4%左右的食鹽水浸洗魚體,進行必要的滅菌殺蟲工作,減少魚種帶來的一些傳染性病害。網箱養殖黃颡魚的放養密度,以及規格的大小,應根據養殖條件,養殖戶的養殖技術而定。通常按照魚體長4~5㎝、或者每尾20g的規格放養,放養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50~200尾為宜。具體情況,養殖戶根據當地的養殖環境而定,這個隻是作為參考。
3、網箱養殖投餌管理:采用網箱養殖黃颡魚,最好投餌人工配合飼料,或者自制的魚餌料。餌料蛋白質成分,魚種要達到36%左右,成魚達到31%左右,可以滿足黃颡魚不同生長發育期的營養需求。魚種投放養殖箱2天以後,可以進行投料訓練,馴化以後便于後期飼養管理。前2天投喂其喜歡吃的小魚、小蝦、或者蚯蚓在采食台上加入少量的配合飼料,讓其有個适應的過渡期。第3天開始逐漸添加配合飼料,減少動物性飼料的投放量。每天投食要定時進行,投食前敲擊網箱框架形成震動,可是馴化的魚形成條件反射。
投食參考:通常5~9月份兒生長發育旺期,每天分3次投食:上午9:30左右投食1次,下午4點左右投食1次,晚上8:30左右投食1次,日投餌率3%~6%;在其餘低溫時間段,當年10月份以後至翌年4月份,水溫低每天投食2次即可,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投餌率2%~3%即可。以黃颡魚在投食兩個小時内吃完魚餌,來判斷掌握投食量即可。
4、網箱養殖的日常管理:每天要觀察魚的采食和活動情況,根據魚的采食具體情況,要适時調整投餌量;網箱養殖不同于池塘養殖,因此,要經常檢查養殖網箱是否有破損情況,做好及時修補,以防黃颡魚逃跑造成經濟損失;通常要7天左右清洗1次養殖網箱周圍的附着雜物等污濁物,保持養殖網箱内的水體和外面水域水體暢通對流;同時,養殖戶應根據自己的養殖環境,注意水域的水體變化,靈活适度的調整位置,特别是在大風、暴雨季節,要及時加固養殖網箱、和調整養殖網箱的高度,防治自然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做好魚病的預防,定期投藥餌,每天做好養殖日記,便于積累養殖經驗,支撐養殖産業有利的發展。
這種魚屬于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範圍在0~38℃,最佳生長溫度在26℃左右,最适宜的pH值範圍在6.8~8.5。耐低氧能力一般,水體中溶解氧不能低于3mg/L才能正常生長,低于2mg/L是會浮水口頭現象,低于1mg/L就會造成其窒息死亡。在自然狀态下,春、夏季節,黃颡魚喜歡攝食其他魚類的卵和小型底栖水生物;進入寒冷季節,喜歡攝食水中小魚。當然了,在不同的生長期,黃颡魚的食性也不盡相同。體長3㎝左右時,其主要攝食枝角類和桡足類;體長5~9㎝的時候,主要攝食浮遊動物和水生昆蟲;當體長長至10㎝以上的時候,喜歡攝食水體中的自然動物外,也非常喜歡攝食人工配制的顆粒飼料類。養殖戶要充分了解一些關于黃颡魚的生活習性、食性喜好,滿足其生長環境,就能夠提高養殖效率,少走彎路。着手黃颡魚養殖,應以當地的養殖環境和條件,采用适宜本地的養殖方式。目前,以池塘專業養殖黃颡魚模式為主,便于統一管理;混養模式的合理應用,根據當地的銷售環境,可以更大化地利用水資源,多元化經營水産養殖,有一定的養殖意義;網箱養殖模式,其優點是水體水質環境優良,養殖的黃颡魚更接近野生黃颡魚,深受消費者歡迎,可以增加養殖附加值。因此,我們應根據當地的水域資源,合理化的作用恰當的養殖模式,為黃颡魚的養殖事業,創造更大的養殖效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