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武漢江北彙入長江的河流很多,而江南基本沒有,這也就代表武漢江南和江北防汛抗洪的重點是不相同的。
武漢江北中,彙入長江比較大的河流就有流經新洲的倒水、黃陂的滠水、黃陂東西湖的府河、漢口和漢陽的漢水、漢南、蔡甸和經開的通順河等,還有和長江相連的湖泊,比如武湖、太子湖等。
至于江南地區,在衛星地圖上找了半天,才找出幾條通往長江的溝渠。
江北,防汛要面對3個困難,一個是河流上遊來水,二是長江水倒灌,三則是境内湖泊内澇,相對而言,江南就要好一點,看好長江大堤和湖泊内澇即可。
黃陂除要防3條河外(長江、府河、滠水),還需要防後湖、武湖,童家湖等湖泊内澇(這些湖都承接黃陂下大雨的雨水),更還要監控黃陂北部的幾座建在滠水和界河水系上的水庫(比如夏家寺、梅院水庫等)。
東西湖相對黃陂來說好一點,隻防兩河一湖即可(漢水、府河和金銀湖,湖泊靠巨大的泵站往漢水裡抽)。
好在東西湖、蔡甸和黃陂的水利設施齊全,都沿河修建了能抵擋31米以上洪水的大堤,隻要大堤不出問題,3個區被淹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東西湖大堤
下面讓我們盤點下近40年來武漢郊區各區域主要水災情況吧所謂水患,主要就兩種,一個是河流的洪水上漲導緻的受淹(上遊來水和下遊頂托共同作用),另一個就是暴雨導緻的内澇,下面各區的水災隻從1980年統計到2004年。
1、新洲區。
2、黃陂區
3、東西湖區
東西湖為什麼是洩洪區?是因為其地勢較低,東西湖地面高程都在26米以上(以吳淞高程計量,和武漢關水位計量方式一樣,代表武漢關水位如果超過26米的話,東西湖大部分地方就在江水以下了)。
自東西湖大堤建成後,洪水對東西湖的威脅已經很小了,但也有意外發生。
長江大堤
4、蔡甸
蔡甸區域内河流和湖泊衆多,長江、漢水、通順河等,還有36個大小湖泊,曆來防汛抗洪任務非常重,每年7—9月易發生洪澇。
5、江夏區
1980-2004年,25年間,江夏發生大小水災10次。
長江大堤
綜述:武漢這五個外圍新城區中,其實隔不了兩年就要搞下防汛,但隻要不是長江發大洪水都影響不大,多是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内澇(黃陂和新洲偶爾山洪),來的快去的也快。但由于各地地理條件的不同,水災還是有些許不同的,詳細說明如下:
近40年所受到的水災中,大部分都是内澇導緻,雨下大了,排不出去,湖泊和池塘的大幅減少是導緻各區承載暴雨的能力越來越低的主要原因。
以黃陂為例,解放前湖泊面積還有266平方公裡,占黃陂總面積的1/9,到80年代後,其中的201平方公裡水面消失了,如果這些湖泊還存在,大部分雨水都能被湖泊吸收,自然水災的損害會低很多。
黃陂後湖夕陽
各位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