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2:12:01

在辯證法的十六要素最後一條,列甯提出了質變量變規律或 質量互變規律: “從量到質和從質到量的轉化。 ”列甯還明确地 把這一條作為第九條對立面轉化的實例,這說明它是以辯證法的 根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為基礎的。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1

黑格爾

質變量變規律也是黑格爾第一個明确提出和闡明的,馬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也把質變量變規律改造為唯物辯證法的主要規律之一,并對這一規律的内容作了較為詳細地論述。 此後,普列漢諾夫和斯大林,也都對這一規律作過馬克思主義的闡發。

列甯在《邏輯學》摘要中,則進一步具體地批判改造黑格 爾關于質變量變的思想,深刻地研究和揭示了把握這一規律的一 些主要和關鍵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有質和量二個方面,都是質和量 的統一,都是有度的。度就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是有質的量和有量的質。這種思想是直接繼承黑格爾的。黑格爾認為:“存在的本身是規定性地直接的自我等同。”

這裡的規定性就是質。就是說,質是存在直接自我等同的規定性,質與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有質或一定的質 的規定性,沒有這個質的規定性,就沒有這個事物,也就沒有這個事物的存在。質或質的規定性,是事物内在的并直接與存在自我等同的東西。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2

認識事物首先就要認識這個質,這是認識事物的基礎。“量就是如此複歸于自身中的存在,以緻它是簡單的自我等同,是對規定性的漠不關心。”這就是說, 量也是存在的,是存在的量的方面的規定性,但它不像質一樣與存在直接同一,而是它自己簡單的自我等同,即量就是量,它對質的規定性是漠不關心的,即量的大小不影響事物的存在,不影響它的質的規定性。

可見,量是事物外在的并不與存在直接等同 的東西。認識事物首先不是它的量的大小,隻有認識了事物是什麼之後,才須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大小。黑格爾認為第一項是質, 第二項是量,第三項便是度,“在度中結合着抽象地表現出來的質和量”。他在《小邏輯》中也說。

從“尺度是有質的定量,尺度最初作為一個直接性的東西,就是定量,是具有特 定存在或質的定量。”“尺度既是質與量的統一,因而也同時是完成了的存在。當我們最初說到存在時,它顯得是完全抽象而無 規定性的東西,但存在本質上即在于規定其自己本身,它是在尺 度中達到其完成的規定性的。”

這就是說,度(尺度)是質和量的統一,人們認識了度,既把握了質的規定性,又把握了量的規定性,就認識了事物“完成的規定性”,這才算認識了具體的事物,所以,黑格爾說:“在自然界裡我們首先看見許多存在,其主要内容都是尺度構成。”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3

可見,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範疇,在哲學史上也有相當于度的概念,如“樣式”(樣态),但真正明确地辯證地提出和論證“”這個範疇的,則是黑格爾。列甯在研究質變量變規律時,也特别注意度這個範疇,着重摘要了存在論中論述度的部分。

首先,度是質和量的統一,度也就是一個規律。黑格爾曾用天文學史上關于對太陽系各星球的關系的認識為例進行說明。他認為古代天文學已能按在一定時間太陽與其它行星的位置來判别 方向,這表明對這種關系有了質的認識。

到了十六世紀哥白尼首次測定了各時間太陽與行星的相對距離,這就達到量的認識,是 一大進步,他說:“認識到自然界的經驗數,例如行星的相互距離,這是一個偉大的功績。”以後又經過伽利略的 研究和發現,刻蔔勒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達到了對太陽系各星球關系的度的認識,黑格爾說:“更偉大得無比的功績卻是使經 驗的規定量消滅,把它們提高到量的規定的普遍形式,使得它們 成為規律或度的環節。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4

哥白尼

列甯就十分注意“規律或度”的思想,這就是把握了經驗數的規律性的普遍形式,也就把握了度,各種觀察測定的經驗數都逃不出這個普遍形式,它是有質的限量即度。所以把握度就把握了事物的規律,即該事物相對穩定 性的範圍和從量變質的界限,也就是該事物質量互變規律的具體表現。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說,在度中質與量的關系有兩種可 能;“第一種可能的關系就是:那特殊的定量隻是一單純的定量, 而那特殊的定量雖是能增減的,而不緻因此便取消了尺度,尺 度在這裡即是一種規則。第二種可能的關系則是:定量的變化也是質的變化。”

這就清楚的表明, 度就是确定事物相穩定性範圍和質變界限的規律,人們認識和把握了各種事物的度,也就具體地把握了該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 可見度之重要。

其次,為了把握度,就要找出“度量關系交錯線”。度是特殊的規定量,在不同的度之間,就會有度量關系的交錯線把它們區别開來。這種交錯線或交錯點,就是事物的度的界限,不把握這種界限,也就無法把握度。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5

哥白尼

同時,這種交錯線或交錯點,也正是量到質的轉化的地方,是量變和質變交錯的地方, 不把握這種交錯線或交錯點,就無法把握質和量在什麼時間、地點和條件下轉化,在什麼情況下量變産生質變。可見,把握度量關系交錯線,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度的關鍵所在,也是認識事物具 體地質量互變的關鍵之點。

但是,我們不能把度量關系交錯線和度等同起來。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有質的限量,這個限量是一個區域。度量關系交錯線,則是這個區域的界限,是一定質和量統一的最大或最小的限度,在這限度内保持事物穩定的規定性或 質。

黑格爾講:“因此,一方面定在的量的規定可以改變,而不緻影響它的質,但同時另一方面這種不影響質的量之增減也有其限度,一超出其限度,就會引起質的改變。例如水的溫度最初是 不影響水的液體性的。但液體性的水的溫度之增加或減少,就會達到這樣的一個點,在這一點上,這水的聚合狀态就會發生質的 變化,這水一方面會變成蒸氣,另一方面會變成冰。”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6

這說明,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有質的量和 有限量的質,它就是一個,即是一個事物,過程和狀态的質和量的統一,而度量關系交錯線,是區分度的界限,是規定度的區城 邊界(關節點或關節線,極點或極限,臨界點或臨界線等等)。

一個事物隻能是一個度,但交錯線或交錯點則可以有許多。交錯線或交錯點是把二種度區分開來之處,它不是隻屬于一種度的。 可見,盡管度量關系交錯線是把握度的關鍵,是度的重要内容, 但是,度和度量關系交錯線是不能等同的。

人們認識和把握一個事物的度,一方面要把握度量關系的交錯線,以便把握事物質的 穩定的範圍和量到質的轉化的時機,但另一方面還應去認識和把 握交錯線以外的其它内容,如一定度的最佳狀态和最佳點,以便 充分利用該事物的作用,發揮該事物的最大效力。這種最佳點和 交錯點是完全不同的量,有着完全不同的意義,它也是度的重要 内容。

第三,漸進性和飛躍的問題,也就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問 題。列甯說:“從量到質和從質到量的轉化”,實際上是講從量變 到質變和從質變到量變的轉化,因為馬恩和列甯都是從變化和發 展的觀點來看質和量的,同時,他們又都是既從量的角度又從質 的角度來看變化和發展的。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7

關于量變和質變,黑格爾又用漸進性 和飛躍二個範疇來說明其特點和關系。他把飛躍看作是漸進性的 否定,是漸進過程的中斷。認為發展和變化是這二種狀态和形式 的結合,而且更為強調漸進過程的中斷或飛躍。

他反對把發展和 變化隻看作是漸進性的過程,他說:“變化,按其本質而言,同 時也是從一種質向另一種質的轉化,或者抽象一點說,是從現有 的存在向不存在的轉化,在這裡包含着不同于漸進性中所包含的 規定,漸進性不過是減少或增多,不過是片面的注意于大小。 ”

黑格爾這裡指出發展有二種形态,強調二者的區别。接着他又指出這二種發展形态的聯系,“但是,那表現為純 粹量的變化也會轉化為質的變化,一一古代人已經注意到它們的 這個聯系,并且用通俗的例子來表明由于不知道這一點而發生的矛盾。”他指出辯證法的“狡猾”就在于,初看是無關緊要的量變,到一定點就會使存在物遭受根本毀滅。

以上這些黑 格爾的論述,列甯都十分重視,作了詳細摘錄。列甯是同意這些 關于漸進性和飛躍的區别和聯系的辯證思想的。在漸進性和飛躍的關系上,黑格爾特别強調漸進過程的中斷即飛躍,強調質變的重要。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8

黑格爾指出,漸變隻能造成較多和較少的區别,“漸進性僅涉及變化的外在方面,而不涉及變化的質 的方面”,“人們喜歡通過過渡的漸進性試圖理解一種變化;但 是漸進性倒不如說恰恰是單純的漠不相關的改變,是質變的對立 面”《邏輯學》。

列甯很同意這個思想,明确 指出:“沒有飛躍,漸進性是什麼也說明不了的。” 他還以許多事實說明自然界的飛躍,批判自然界似乎沒有飛躍的思想,批判企圖以漸進性說明一切的形而上學觀點。

他指出: “關于發生的漸進性的假設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認識上的:正在産 生的東西,是已經感性地存在着或根本在現實中就存在着的,僅 僅由于大小而還不能被人感知同樣,關于消失的漸進性的假 設,也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認識上的:非存在或代替正在消失的東 西的他物也是存在着的,但還看不出來。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9

而且,這裡所謂存 在着并不是指:在現存的某物中已經包含他物于自身,而是指; “他物已是現有的存在,隻是還看不出來而已。”黑格爾批判的觀點,實際上是世上無新事的觀點,是上帝已 創造好一切的觀點,所謂“發生”和。“消失”,隻是逐漸增大到 被人感知和逐漸減小到人看不出來而已。這種形而上學在十七世 紀就表現為“原形先蘊論”。

黑格爾批判這種觀點時,還特别把它同舊事物中包含着否定(新事物)的因素的辯證觀點區别開 來。從辯證法的矛盾觀點看來,肯定中有否定的因素,舊事物中 有新事物的因素,但并非在飛躍之前新事物已經現成地存在了。

辯證法認為,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在鬥争中新因素會不斷産生,經過量轉化為質,經過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世界是在新陳代謝和萬象更新的。而“用關于變化的漸進性的假設來理解發 生和消失,就不能避免無聊的同語反複,因為那意味着,正在發 生或消失的東西,預先就已經是現成的了,而變化則成了外部差 别的簡單替換,這樣,實際上是同語反複。

同語反複”就是老調重彈,就是世上無新事。這實際上是形而上學不變論。前面就已指出,黑格爾認為的變化,按其本質而言, 也就是從一種質向另一種質的轉化。在這裡他又強調:“存在的 變化從來都不僅是從一個量轉化為另一個量,而是從質轉化為量 和從量轉化為質的,是他物的變易,即漸進過程的中斷以及與先 前的存在相對立的、有質的不同的他物。”

理解唯物辯證法整個規律(唯物辯證法範疇)10

列甯對 這些“漸進過程的中斷”和“飛躍”的看法是十分贊同的,漸進 性離開自己的中斷、飛躍和質變,那的确是什麼也說明不了的。 事物發展和變化,漸變和飛躍二種形态都不可少,而且是聯系 和轉化的,但決定性的變化則是質變和飛躍。

沒有飛躍,就沒有 世界上質的無窮多樣性,就沒有發展,就沒有質的無窮變化。列 甯指出:“辯證的轉化和非辯證的轉化的區别在那裡呢?在于飛 躍,在于矛盾性,在于漸進過程的中斷,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統 一(同一)。”

列甯對質變量變規律的研究成果,首先在《卡爾,馬克思》 中作了概括:“發展是飛躍式的,劇變的,革命的;‘漸進過程 的中斷’;量到質的轉化。”(《列甯選集》)其次 就是辯證法的要素第十六條中作了概括;“從量到質和從質到量 的轉化。”

這二個概括,前者突出了重點,後者是較為全面的表 述。這二種表述都是正确的,都是對于質變量變或質量互變規律 的科學規定。但是為了正确理解列甯關于這一規律的研究成果, 應該把這二者結合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