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

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1-21 12:02:02

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作為一部著于西周時期的文學作品,《詩經》不同于其他時代中某些描寫才子佳人、風花雪月的文學作品,而是以一種更加風雅淡然的寫作風格,深度貼合勞動人民實際生活和真實情感,讴歌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美好品德,表達出普通民衆對理想生活、事業、愛情等諸多方面的向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出自《詩經》描寫浪漫愛情的古老詩句,不知鼓舞了多少青年男女堅守堅貞不渝的愛情,許下永結同心的山盟海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詩經中的愛情觀)1

詩經中的愛情觀及其當代價值

作為一部著于西周時期的文學作品,《詩經》不同于其他時代中某些描寫才子佳人、風花雪月的文學作品,而是以一種更加風雅淡然的寫作風格,深度貼合勞動人民實際生活和真實情感,讴歌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美好品德,表達出普通民衆對理想生活、事業、愛情等諸多方面的向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出自《詩經》描寫浪漫愛情的古老詩句,不知鼓舞了多少青年男女堅守堅貞不渝的愛情,許下永結同心的山盟海誓。

愛情是一種跨越國界、種族和階級的普适性概念,每一個人都可以給出自己獨有的答案。對中國人而言,我們幾千年來從未中斷過愛情概念的讨論和對理想愛情的描繪。愛情這個抽象的概念,寄托了中國人對一種理想生活狀态的向往,對和諧的男女交往和生活模式所進行的具體化描述,大大豐富了曆代中國人特别是青年的精神世界。但愛情是不一而同的,每個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因素都會對愛情觀念産生影響。作為一名青年,我也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遇見自己所渴望的愛情,因此,在當今現代化社會中,選擇并确立什麼樣的愛情觀是我們每一位青年都需要回答的問題。

對于愛情,很多人給出了十分冷靜的回答。他們認為,《詩經》中所描述的至死不渝的愛情隻存在于人們的期望和想象之中,而永遠不會走進我們的現實世界。他們認為,構建愛情的基礎不是鮮花和誓言,而是黃油和面包。誠然,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說法,似乎印證了他們理論的正确性。真理需要實踐來印證,而人類生活永遠不缺證道者。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很多人抛棄了年少的摯愛,投身于物質世界的汪洋大海,想要在世俗生活中嶄露頭角、功成名就之後再華麗轉身,可惜摯愛已不在,一聲歎息再難以追尋當年的白月光。此時的他們,往往會慨歎道:愛情終究敗給了現實,愛情和物質終究是水火難容,《詩經》中美好的願望,最終隻會化為泡影。作為當局者,他們萬般無奈,作為旁觀者,我們也意難平。難道愛情面對現實隻能不堪一擊?我們就不能左手鮮花,右手面包嗎?究竟什麼是愛情?而愛情又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值得我們如此苦苦尋覓呢?

是的,人類是貪婪的。我們無法說服自己像自然界的動物一樣,被簡單的求生欲望和繁殖欲望所支配,深入思考,我們将會發現愛情能夠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情感體驗,也是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富足,更是人自身的全面發展。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類的需求被分為五個層次,分别是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五種需要同時存在,但分為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其層次越低,促使人類對其追求的力量越大,随着需求層次的提升,其推動作用越小。從本質而言,愛情正是人的一種自我實現。人正是在對異性的追求過程中(此處不考慮同性戀的情況)發現并證實自我價值。例如:異性之間會被彼此美麗的外表所吸引,也可能會折服于其獨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而這些是作為獨立的個體所體驗不到的,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對着鏡子裡的自己誇耀自己的容貌或是智慧,因為評價這些特質的主觀标準由不同的判斷主體所決定。在愛情中,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認知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為我們之後的改進和提升準備條件。

從更大角度而言,愛情是人逐漸社會化的過程的重要部分。根據社群主義的觀點,我們每個人自出生開始,就處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之中,并被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觀點和事件所影響,它們都深刻地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和三觀。然而,人作為龐雜社會關系中的微小一員,能夠與我們建立緊密聯系并且在長期相處中對我們施加影響的人寥寥無幾,其涉及的主要範圍局限于父母、伴侶、子女、兄弟、摯友等少數群體。于伴侶而言,愛情将兩個陌路人聚合在一起(盡管愛的程度或深或淺),使得兩者可以将各自身上所具有的社會特征進行交換并互相作用,這點在處于戀愛期間的年輕人身上尤為明顯。有心理學家将戀愛過程分為如下幾個階段:熱戀期、反依賴期、懷疑期和共存期。在熱戀期中,雙方在彼此眼中近乎完美,不存在任何問題;而到了後兩個階段,雙方則會逐漸認識到彼此身上的不同點,會對不同事物的看法或觀點産生争執,進而開始懷疑這段關系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這常被人們稱作磨合期,也正是愛情所起社會化作用的關鍵步驟;如果雙方度過磨合期,開始學會接受并悅納彼此的不同點和不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對很多觀點表示寬容和理解,這就表明雙方已經可以維持并經營一段穩定的關系,在處理其在社會上所面臨的各類事件時,将會帶有彼此的處事風格和态度,而這些又必定統一于社會中的某類觀點,此時愛情的社會化功能也已經基本實現。

出人意料的是,對愛情觀念的引導和宣傳或許還有對政治化意義的考量。對于古代中國社會而言,農耕社會是封建經濟的載體,農業和紡織業是整個封建經濟的根本,其生産的最小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作為農耕社會最穩定的生産生活形态,男耕女織是一種最為理想的生産生活方式。因此,《詩經》所宣傳的忠貞愛情,有利于加強個體對家庭的忠誠,既有利于生産,也有利于維護統治秩序。其背後蘊含着對人們思想和價值取向潛移默化的塑造,對後世影響極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愛情絕不是如《詩經》所言,僅僅是一種存在于人類臆想中的烏托邦,也絕不是如有些人所指出的愛情與物質兩相對立。愛情概念和觀念的背後蘊含着人類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的思考。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愛情概念的思考和争論不會停止,因為它已不再是一個簡單固定的文本定義,而是會随着人類發展進步而不斷超越和更新的時代腳注。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遭遇普遍困境,人類價值取向多元化甚至碎片化,道德标準不斷滑坡,傳統封建父權觀念、極端女權主義、極端自由主義、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日嚣塵上的今天,能否以更加平等寬容、積極負責的愛情觀念激發善意、緩和矛盾、消除誤解、引導共識,将是我們所有人需要回答的時代課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